《铃芽之旅》是否值得一看。
《关于我打开了一扇门放出了一只猫引发了灾难导致我不得不满日本关门这件小事》
先给作品进行一个定性。
《铃芽之旅》就我个人来说肯定说不上是烂片,整部作品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而且不少部分你甚至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嗯,对味了,这才是诚哥,这才是新海诚能写出来的东西】,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具有,我叫它【诚味】的作品。
但是你要说它是一部好片,是一部超越了以前作品,比如有人说《铃芽之旅》超越了《君名》,这我是不能苟同的。我在电影院的时候,甚至一度怀疑新海诚他写了一辈子恋爱,现在是不是有点魔怔了,没有恋爱元素他是不是就不会写字了,这种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的想法。
看了一些其他up的评论,感觉视频评论两极分化还是很严重。同一个问题,有高三学生路骂新海诚不配做人,也有呜喵瓶子轻声细气高分低评。但是最起码他们同时指出了同一个问题:这部作品确实是有问题的。
那我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了。你们打的分高,那我就要打低一点。你们骂它烂,那我就得公正一点。你们左右分化,那我就玩一手摇摆。于是综上所述,我的评价是:满分十分,我给5.5。确实真的给不了及格分,我过不了我自己那关。
我思考了很久,如何才能在不进行剧透的情况下对这部作品进行一个比较符合我个人理解的评价。因为这部作品在我看来它确实是值得一看的,整体而言,它确实不完美,有各种各样的缺憾,有挖坑不填,有塑造不足,甚至还有一条让人感到多余到愤怒的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部烂片。实话说这部作品确实让人感到大脑在颤抖。你想夸,但是觉得有那么点不值得;你想骂,但是也觉得确实不至于那么烂,在一种很让人纠结的范围内左右横跳,宛如一条在传统意大利披萨上的酸辣鲈鱼,上面还撒满了新鲜柠檬片与泰式魔鬼辣椒酱。
诚哥自己也说的很明白了,他想要描写人物的成长,想教会电影的女主人公铃芽,以及告诉荧幕前的观众,日常生活的深刻与美好的地方。他选择公路片是一个极其正确的选择,因为旅途真的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的催化剂。走出自己日复一日的生活,去观察世间万物,观察其他人的喜怒哀乐,感受其他人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悲哀与勇气,在这种对人生的思考是最能引发人成长的。新海诚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公路片的一大特征,就是凸显主人公前后的变化,从前的他如何面对自己犹如一潭死水一成不变的生活,以及旅途之后生活与态度发生的转变,这才是体现一个人物成长的手段。影片确实描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公路旅途,甚至分了几个小故事来描写不同的人物所生活的环境与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它们对主人公的影响,但是,它只用了短短的,我甚至都不知道有没有一分钟的时间,去描述铃芽的日常生活,这是远远不够的,观众对铃芽的日常生活了解完全无限接近于零,可能只知道她每天吃的是什么风格的饭,缺乏可以参照比较铃芽前后成长的对照物。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就算在荧幕上摆一个芝顿,它也可能只能放出一个只能砸碎玻璃的【一兆度火球】,压迫感与绝望感就会大打折扣。同理,我们不了解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我甚至不太清楚主人公在这趟旅途中具体有哪些方面有成长,除了......白菜终于会拱猪了?
其次就是人物的描写。这部电影里出现了不少的人物,那么对于人物的刻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同的人物会给主人公带来不同的成长路线,这种设定一般来说其实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这是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电影,而不是12集一个季度的番剧,人物的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人物的刻画时长会随之缩短,进而造成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描写不足。或许铃芽是个依赖母亲的孩子,她为什么依赖母亲呢?没说。或许铃芽是个背负着对某人的爱而感到喘不过气的孩子,为什么呢?只提了一嘴。通篇下来,一些关键人物,关键事件的描写时长不足,会让观众对一些重要转折的发生感到无法理解,你们为什么要说这些东西,你们为什么要互相伤害,你们为什么会互相感觉背负着沉重的枷锁,你们为什么要发生冲突,你们的冲突又是如何结束的,观众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为什么要发生这些事情,想写的东西太多,想塞的东西太多,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有某些东西无法描述清楚,从而带来某种无法理解的割裂感。
再有就是对于其中剧情的设定。呜喵曾经是我一度非常喜欢的up,但是近些年我发现不少她的感想与评论与我个人的想法背道而驰,这种情况让我一度感到非常难过。比如她这回在视频中,最少提到了四次“如果没有男主就好了”,就好像这部作品的不完美完全是因为突兀地塞进来一个角色,一个充满了原罪的角色一样。铃芽之旅通篇下来,排除掉男女主之间,全篇没有描写任何一点恋爱元素,有友情,有亲情,有来自陌生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温情,那种这个世界其实充满关爱的感觉,对于一个常年在外的游子感受是非常温暖的。那么男主是否是真的一无是处了呢?我个人觉得并不是,他确实也起到了一些引发故事的作用,起到了一定的对铃芽引导的作用。其实包括呜喵,许多up都提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男主与女主之间的恋爱线。
诚哥的访谈我在瓶子152的切片中看了一些,按照瓶子的说法,通篇,或者说绝大部分,诚哥都没有提到恋爱线。按照呜喵的说法,恋爱线是因为出品方为了新海诚的标签强行增加的,具体原因我确实不知道就不瞎说了,但是既然一致反映有问题的是恋爱线,那把恋爱线删了不就完了?Boy meet girl就只能谈恋爱了吗?日久生情那也得日久才行吧,还是你们觉得不到两个礼拜的时间就完全够两个人私定终身了?我承认现实中的爱情比文学作品是要更加离谱更加不讲道理的,但是作为一部电影,作为一部作品,你所有的故事发展,都应该是有铺垫有线索有理可寻的。就好像前几年的《我的姐姐》,通篇描述了女主失去父母以后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的冲突,包括但不限于父母修改志愿,被父母谎报为残疾,想要考研去北京却遇上个妈宝男友,各种各样的糟心事,就在你以为她就要挣脱命运的束缚要自由飞翔的时候,突然编剧横叉一杠子一棍子敲断了安然的膝盖与脊梁,还美其名曰“开放式结局”,这种茫然与恶心相织的感觉,并不是说删除了“安子恒”这个角色就可以的。绝大部分的评价都是“如果没有爱情线就好了”,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是我个人并不觉得删除爱情线就是删除男主人公这么简单事情。你可以改成友情,改成因为男主的遭遇让女主感受到背负他人生命的沉重,改成经过一系列冒险铃芽对男主的依赖,甚至你哪怕跑偏写成战友情,这些修改完全可以做到补全,而不是简单地【让我们删除一个角色吧】。
如果把每部电影都比喻成一张披萨饼,《铃芽之旅》这部作品,单纯从一个路人观众的角度去讲,它其实是一张还蛮成功的一张“新海诚式”的传统披萨饼。它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很难吃的披萨边;有描述不够的地方,这里缺了一块香肠,那里少了一点罗勒叶;甚至还有挖坑不填的地方,他忘记了自己没有放蒜蓉。虽说你没办法给他打满分,没办法送它上神坛,但是这并不是说它是需要被丢进垃圾箱的,它还是能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吃上一口热气腾腾还能拉丝的披萨饼。但是这部电影中男女主的恋爱线,就好像在这张披萨饼上,非要放上一条酸辣鲈鱼,还撒满了柠檬切片与泰式魔鬼辣椒酱,突出一个诡异与多余。其爱情线的发展,我个人感觉,完全就像编剧在按着男女主的头在玩拉郎配,就非得要他们喜结连理原地结婚不可,其剧情设定与安排上的不妥之处,极其严重影响这部电影的整体观感。
或许新海诚老师因为曾经作品的光环,使得他不得不在每部作品中加入一些恋爱元素,甚至到了影响整部电影质量的地步,甚至他自己直言“我已经写不出你的名字那样的作品了”,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意味着他再也写不出恋爱剧情了。剧情本应为作品服务,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强行在作品中加入某种剧情,这就好像植入广告一样,有的生硬,有的则让人完全没有发现问题。这次三年之约,新海诚先生带来了一部评论两极分化的作品,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严格来说与《君名》依然有着差距,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部失败的作品。相反,这部作品恰恰反映出,新海诚先生在创作上的突破——他并不是只会写男女恋爱的作品。现在,我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新海诚,会拿出怎样的一部作品。是完全抛弃恋爱元素,还是让恋爱完美融入其中,时间会给我们答案。至于现在,虽然它只是一部个人评分为5.5的动画电影,但是我依然会推荐每一位喜欢动画电影的朋友,去电影院看一次《铃芽之旅》。
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想说,有很多东西想要分享,等合适的时候,等想起来的时候,再说吧。
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