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闭关百日,日订单大跌500万单,谁抢走了滴滴的订单?
距离滴滴被下架已经过去了整整120天了,虽然在这期间有传出过几次滴滴将会重新上架的消息,但是滴滴依旧没有获得解封,至少目前为止已经没有看到滴滴有回归的迹象。
那么滴滴下架的这三个月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3个月前,滴滴被审查掀起的巨浪,震动整个网约车行业,也激活了各路跃跃欲试的资本,其中,曹操出行、T3分别获得38亿与50亿元的巨额战略融资。但是这只是少数资本的游戏。大部分资本异常谨慎,他们不再出手,理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但是,没人能阻挡网约车平台的热情,这是他们最有机会动摇滴滴市场份额的时刻。他们拉拢司机和用户的方式并无创新,可是8月,滴滴的订单已经下降了20%。
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是,这些订单流向了哪里。
出乎意料的第二名
两年前,当高德打车推出聚合模式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后起之秀能够超越老牌第二梯队的T3、首汽、曹操等选手,坐上网约车订单排名第二的位置。
据一名接近高德打车的人士表示,虽然高德打车目前没有公布自己的订单情况,但是据外部人士预测,主打聚合模式的高德打车,目前的日均订单量以后高达500万单,稳居行业第二的位置。
在滴滴下架的这三个月里,8月滴滴的订单量暴跌了21.1%,而花小猪的订单也减少了2.6%,而9月滴滴的订单量依旧下单了0.6%,而花小猪则下降了5.7%,据机构预测,两个月时间滴滴的日均订单量已经从巅峰时期的2500万单下降了500万单,而这些从滴滴流出的订单绝大部分都流向了及时用车、T3出行、阳光出行,在8月,他们的订单量环比分别上涨了113%、66.8%、33.8%,而这些平台大部分都是接入的高德打车的聚合平台。
依靠聚合模式和免抽佣,高德已经是妥妥的第二名,其订单量在400-500万徘徊,背后有超过100家供应商。虽然高德表示订单数据不实。在9月的最后一天,T3出行公布了其最新成绩单,日订单峰值达到200万单。
呼声最高的美团还在大规模招人,美团打车缺乏的是带队人。据一位长期服务于美团的猎头公司处表示,美团打车现在更倾向于寻找L9级别的人,比如用户运营负责人等。这个级别待遇年薪百万。
但美团的岗位已经挂出来2个多月,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滴滴是网约车行业的人才聚集地。上述猎头表示,目前滴滴员工换工作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美团现在更倾向于寻找高德和百度的人。这两家公司都有业内顶尖的地图技术,这是网约车平台提高效率的必需品。
网约车行业的融资“第二春”
行业的剧变,对跟随者意味着反超的机会。
与5年前滴滴、快的“双雄争霸”相比,如今的网约车竞争本质仍在于资本驱动市场,通过补贴等方式,打赢市场份额的圈地战。但与当年网约车大战不同的是,如今的网约车市场早已不是二选一,多元化势力的博弈和角逐,也让网约车行业充满商业未知。
据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7月,及时用车的订单首次超过30万单。作为高德打车的核心供应商,及时通过高德打车聚合平台获取了较快的订单增长,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及时用车目前正在进行B轮融资。
9月6日,曹操出行完成B轮融资,金额为38亿元;同月,T3出行更是完成50亿元巨额战略融资,并获得中信银行20亿元授信额度。
此外,美团打车、货拉拉旗下的小拉打车等互联网巨头孵化的网约车品牌,也都开启了攻城略地。
网约车行业最终格局充满不确定性
当下即便是滴滴的日均订单暴跌了500万单,但是滴滴目前依旧牢牢占据国内网约车第一的位置,第二名想要超越日均千万订单量的滴滴并没有那么容易。
滴滴的审查风波,让众多不知名的网约车服务商平台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通过补贴、免抽佣等方式,向司机们伸出了橄榄枝。
一名郑州的网约车司机李师傅告诉司机指南,在7月份各家打补贴战的那段时间“自己又买了一部手机,哪家平台补贴力度大,就用哪家。”不过,兴奋没几天很快发现,多数平台根据司机在线时长、活跃度分配订单,当一个平台接单,就需要关闭其他几个平台,综合算下来,到手的钱不增反降。
谈起当下的网约车市场,李师傅用一个“乱”字来形容。李师傅告诉陆玖财经,随着滴滴软件下架,增量客群和部分老用户正在被其他平台瓜分。部分小平台对司机的注册门槛降低,让不少投机的从业者涌入,在打车需求基本固定的情况下,整个市场呈现“零和游戏”,每个人都赚得少了。李师傅透露,在今年7月份之前跑滴滴,每天的营收在500元左右,如今则在300元左右,几乎腰斩。
李师傅笑着说:“我们现在就是‘雇佣军’,哪家力度大,就去哪家。”
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8月,广州、上海、天津等地的主管部门先后约谈了各大网约车平台公司,约谈的主要内容都是集中要求,各网约车平台不得采取大幅度降价、折扣等低于成本价的不当营销手段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以及严禁向未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的人员、未取得网约车运输证的车辆派发订单。
这意味着大战不可能像以前一样激烈,想要撼动滴滴的地位要比以前更难。
当然,滴滴也并没有坐以待毙。滴滴最大的优势是资金,在规定时间内,若该乘客未付车费,滴滴平台会全额垫付,这是司机没有大规模流失的原因之一。
另外随着监管的严格,从8月开始交通部便加快了对于网约车合规的进程,所以网约车平台之间的竞争更大的风险是监管。首先是网约车的合规问题。
另外,对于滴滴的调查结果什么时候公布、处罚力度如何依旧还是未知数。
总之,不管滴滴最终结局如何,他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少年,这个一路摸爬滚打走过来的选手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