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年中美两国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分析
——前 言——
癌症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导致全球近1000万人死亡。此外,癌症除了对患者的健康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之外,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癌症患者及其家庭护理的经济负担和劳动力损失。安全有效的抗癌疗法的可及性是有效的国家癌症控制计划的核心前提,而此类抗癌治疗的可负担性是实现可持续癌症护理目标的关键障碍。癌症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已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2022年2月2日,美国总统乔·拜登(JoeBiden)宣布重新启动白宫的“抗癌登月”计划(Cancer Moonshot),承诺在未来25年内努力将癌症死亡率降低50%。

拜登任命在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任职的丹妮尔·嘉年华(Danielle Carnival)为“抗癌登月”计划协调员,还宣布成立“癌症内阁”,成员将包括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等多个行政部门的代表。
我国对于癌症也有相应的目标设定,总体目标是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 也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5%。
事实上,为了解决广大癌症人群中未满足的需求,过去十年来,癌症药物研发和监管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监管机构越来越频繁地采用加速批准和适应性试验。然而,目前,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对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研究还不够。中国和美国不仅是癌症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国家,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代表。鉴于癌症药物的重要性和考虑,本研究试图系统总结中国和美国过去10年所有获批抗癌药物的概况和特点,以进一步确定两国之间癌症药物的可用性和可负担性的趋势、现状和现有差距。
目的:
系统总结中国和美国(US)过去10年中所有获批抗癌新药的概况和特点,以进一步了解两国在抗癌药物的可用性和可负担性方面的趋势、现状和现有差距。
方法:
主要基于医药魔方数据库,获得了中国和美国批准的抗癌药物的列表和详细信息。比较了获批药物的年度数量、时滞和基本特征,包括药物类型、机制、企业类型、适应症人群、药物靶点和癌症类型。
结果:
中国和美国分别批准了87种和118种新的抗癌药物,在美国呈稳定趋势,而在2016年之后,中国的抗癌药数量显著增加。

图1. 2012至2021中国和美国批准的抗癌药物
注:纵坐标是批准的抗癌药数量。绿线代表中国上市药品的数量变化,而蓝线代表美国上市药品的数量变化。

图2. 文氏图以及中国和美国上市抗癌药物的最新进展
注:在文氏图中,橙色圆圈表示美国上市药品,蓝色圆圈表示中国上市产品。重叠区域表示在这两个国家都上市的产品。下面的横栏描述了2012至2021两国尚未批准的药物的研究进展。在此期间,在中国仅批准的45种抗癌药物中,有15种在2012年之前在美国获得批准。

图3. 2012至2021中美抗癌药物的时滞
注:横轴表示美国抗癌药物的批准时间,纵轴表示中美之间的批准时滞。每个红星代表一个在两国都批准的产品。蓝线显示了2012至2021期间中位时间滞后的变化趋势。
在这两个国家都批准的42种癌症药物中,美国占据了优先地位,但明显的,两国批准的中位时间延迟显著减少,从2012年的6.53年降至2020年的0.88年。

表1. 2012至2021中国和美国批准的癌症新药的特点
在美国,共有14.4%的药物适用于儿童,而在中国只有2.3%的药物适用,且药物类型和企业没有差异。

图4. 2012至2021中国和美国癌症新药的靶点分布

图5. 2012至2021中国和美国批准的新型癌症药物的癌种分布
在此期间,针对中国和美国的27种和36种癌症类型,分别探索了31个和43个靶点。

表2. 中国和美国批准的PD-1和PD-L1抗体的价格信息
此外,中国PD-1和PD-L1的药物支出普遍低于美国。
结论:
过去十年,抗癌新药的供应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在中国。与美国相比,中国抗癌新药的上市滞后,但时间滞后已明显缩短,免疫药物的价格更便宜。
应更加重视差异化创新,以及儿童肿瘤等特殊人群未满足的医疗需求,这是中国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HuangH,ZhuQ,GaM,WuD, Meng X, Wang S, Fang H, Tang Y and Li N (2022) Availa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Oncology Drugs in 2012-2021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nt. Oncol. 12:930846. doi: 10.3389/fonc.2022.93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