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出行报告为你解惑,为什么应该选择共享电动车

2022-06-27 10:26 作者:人民出行  | 我要投稿

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后来发现不如骑共享电单车去见她。韩寒导演的《四海》虽然口碑不佳,但还是勾起了“民哥”关于小镇青年的记忆。


中国一共有2856个县城,每一位县城里走出来的青年都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或许唯一相似的就是对自由与远方的渴望。“民哥”的青少年时代就特别渴望有一辆自己的摩托车,风驰电掣地行驶在街面上。后来摩托车没买,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但梦想却实现了,因为有了人民出行共享电动车。


共享电动车的出现,让“民哥”这样的小镇青年可谓倍感惊喜,兜风省力又便捷,能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见自己想见的人。公交车在高峰时期太挤,非高峰又半天等不来一辆,这时候就显示出共享电动车的优势了。“民哥”可不是个体感受,这么说是有切实调查依据的。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县城出行——县城共享电单车出行报告》指出,通过分析 51个县城的共享电单车骑行大数据发现,共享电单车在县城对公共交通的补充效应远大于替代效应。

为什么是补充效应而非替代呢?因为县城受经济规模、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制约,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相对不完善,且城镇化进程中新城旧城分割,生活区与周边工业区距离较远等情况较为普遍。共享电单车出现后,有效补齐了县城公共出行服务在空间和时间的空缺,加强了老城与新城和工业区之间的联系。


从出行时段分布看县城工作日共享电单车出行特征是晚高峰为主的平缓“单峰”结构,与大城市工作日的“双驼峰”结构有显著区别。即县城共享电单车出行的“潮汐”效应较弱,各个时段的利用率较为均衡,这可以有效避免“潮汐”效应导致的淤积和需求不足问题,这也反映出共享电单车在县城不仅仅服务于通勤,而能够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在县城复工复产阶段,共享电单车有更突出的出行保障作用。相比于公交,共享电单车可以增加出行的社交距离,减少人群聚集风险;相比于小汽车,共享电单车的出行效率相近,但社会成本更低、普适性更高、碳排放也更低;相比于自行车和步行,共享电单车更舒适,满足各类人群出行需求,同时具备一定的装载能力,能够解决复工复产期间市民的物资采购需求。


目前,人民出行通过5G智能慢行交通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精准投放,掌控数量。根据投放区域特性,不过量、有针对性的投放。人民出行有意引导市民分享绿色出行消费习惯的同时,转变市民对原老旧超标车的依赖,节约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占用。适应城市建设管理需要,提升市民绿色出行便捷性,为早日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县城共享电单车用户年龄集中在18-35岁之间,平均年龄 31.4 岁,年龄结构较城市更均衡。平均骑行时长为11.87分钟,比大城市的平均时长14.89分钟短3分钟,体现了县城用户出行耗费时间少于大城市用户。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便捷,选择人民出行共享电动车共和就是double的便捷度。


人民出行进入共享电动自行车市场多年,一直深耕慢行交通领域的建设与运营。目前已在全国80余座大中型城市投入车辆数十万辆。运营车辆符合新国家标准,并成功获得国家 3C认证;车辆配有北斗3号与GPS双定位系统,利用电子围栏、90度停车、RFID识别、智能头盔、大数据监控平台等“黑科技”,划定骑行区域、指定停车站点、规定停车方向、强制安全保障、实时掌控车辆动态,从而规范骑行行为,保证用户骑行安全。



此外,共享电单车行业能够提供多种低门槛、低技能要求的岗位,为稳就业提供助力。以每100辆共享电单车需要1位运维员计算,未来整体行业预计至少创造60万个运营岗位,可以精准吸纳大量人群就业,增加县城和周边乡村人口收入,是实现“在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手段。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教授表示,共享电单车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补充,提升了城镇交通的智慧化水平,减少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开支,有效助力县城新型城镇化,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帮助。建议政府明确政策导向,科学审慎推动共享电单车新业态发展,因时因地制宜,发挥共享电单车社会价值,推进县城慢行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骑共享电动车,骑人民出行共享电动车,是每一个“民哥”这样小镇青年最好的选择!



发布于 2022-06-06 09:52


出行报告为你解惑,为什么应该选择共享电动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