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风云 第五章 第一节 南国干戈翳凶险
在刘裕北上伐燕的时候,一直在海边的卢循也开始产生反叛的心思。
当初,桓玄进京的时候,以卢循为一郡太守。卢循虽受招安,但死性不改,依然四处抢劫,后来又被刘裕击败,于是一路上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南下,转而占据古广州(今广东、广西二省)自称州刺史。
那个时候桓玄也倒台了,长江上下一片热闹,根本没有人来管处在两广之地的卢循。刘裕掌权后,为求安定,对卢循也就不闻不问,任由卢循占据广州整整五年。
卢循手下有个叫徐道覆的,是他的妹夫,听闻说刘裕北伐南燕,立即来了兴致。他跑到了卢循那里,劝其趁着建康的空虚,赶紧北上去偷袭,这样就可以做到当年孙恩也未做到的伟业。
徐道覆热脸却贴上了冷屁股,卢循坚决不同意。徐道覆亲自赶到番禺(今广东广州)来做卢循的思想工作。
徐道覆一进营帐,就高声地对卢循说道:“你想一直待在这里,留给子孙后代这样一个基业吗?”
卢循不解,徐道覆便细心地向他阐明了事情的原委:刘裕北伐南燕,攻下广固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们去干翻朝廷之中如何无忌、刘毅的这一些人可谓是易如反掌。
倘若让刘裕灭掉燕国之后回来,兵强马壮来攻打我们,我们纵有十万雄兵也难敌他刘裕。因此,假设我们可以端掉刘裕老巢建康,那么他北伐的军力也便作鸟兽散,不算什么了!
计划很完美,第一步卢循就不同意。徐道覆不甘心,隔三岔五地来到卢循这边给他洗脑。在再三地拉锯之下,卢循才同意往北进取。
卢循虽然同意,心中却是极度不满。偷袭,偷袭……偷什么袭!天高皇帝远地当个土皇帝不好吗?干嘛要大费周章地搞这些东西。你可知刘裕不是什么好惹的软柿子吗?主动出击,客境作战,自寻死路啊!
归根结底,卢循最后心中只剩了一句话:是徐道覆拉我上这贼船的!
无论如何,徐道覆还是获得了卢循的许可,这下办事起来就方便得多了。徐道覆令人在南康山大举伐木活动,又自买自卖以掩蔽朝廷耳目。在朝廷官员一如既往地以为这是正常的市场交易时,徐道覆把所有的材料收全了。旬日之间,便得战船数百艘。
义熙六年(410)正月,卢循造反。当日卢循下令启程北上,庞大的叛军从广州各地相继北上。几十年来,从没有人看见广州有军马向北开拔,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将会是引起天摇地动的一次行军。
海贼在陆上的实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卢循杀入长沙,徐道覆杀入南康、庐陵、豫章诸郡,其太守都弃城而逃,一时间江、荆二州大为震动。至二月底,卢循打到长江边上,夺取了长江下游的渡口。
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尽可以顺江而下,直取建康!
东晋一方方才做出反应,令何无忌领兵去与卢循相抗。
东晋一边的反应之所以如此迟钝,其一便是朝堂上的诸位大臣轻敌了,对于事态严重程度的评估没有到位;其二便是刘裕还没有回来,总得派一个人出战,挑来挑去,只有何无忌了。何无忌出发的时候十分轻敌,率领小舟精骑前去迎战。长史邓潜之见状急劝:“国家安危在公一人身上。卢循兵力强盛,正式应当养精蓄锐,待其师老兵疲,自然可以追击,如今将国家之命运至于无把握之战,怕不是要后悔莫及啊!”
参军殷阐同样同意不出战:“这些水贼都是经过历次围剿的时候活下来的,必然是擅长作战的海盗。如今您的兵力未有集结便这样鲁莽出战,怕不是不好!”
何无忌把剑一把抽出:“再有妨碍我的人,杀之!”
何无忌在三月领兵出战,与徐道覆在豫章打起了遭遇战。晋军皆是老弱之师,徐道覆令人在西山上设下百余张强弩,看准了就往江中射。晋军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是掉入江中,就是被射成了筛子。
何无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于这一刻。
西风啊,那天好巧不巧,刮的是猛烈的西风啊!何无忌坐的小船被风吹到了徐道覆阵中,徐道覆急令大船围住小船。何无忌身边部众大多已经跳江而死,只有为数不多的亲兵为他死战。
何无忌大吼:“取我苏武节来!”他依然站起来,持节督战,最后被一刀砍死。死的时候,那根使节还紧握于他手中。
悲壮!可是……也不该这么窝囊啊!
寻阳的战役失败令朝野震惊,许多人来直接被吓软了。甚至还有一群胆小的人直接提议,将晋安帝的车驾北上投奔刘裕以求保护。但后来发现卢循并未乘胜追击,于是又把提馊主意的人打了一顿,提议就此作罢。
然而,此时远在淮北的刘裕去哪里了呢?他不是要匡扶晋室吗?
答案是:在来的路上了,但还没这么快。
当时刘裕自己提议镇守于下邳,以便求取关中、洛阳。第一件事就把韩范等南燕叛臣杀掉,罪名十分老套——谋反。
三月初刘裕到达下邳,却听闻寻阳战败的消息,又接到何无忌死讯,急忙留下精兵辎重,只带上精锐的骑兵准备南下。走到山阳的时候,又再次精简人员,只在身边带了几十人就往南边赶路。一路上,刘裕听闻人们说:“完了,京城守不住了……”
刘裕眼前一黑,行人又说:“大家认为只要刘裕回到朝中,天下自然可以安定!”
刘裕顿时为自己找回了信心,策马加鞭赶往建康。在长江北岸,刘裕被大风给阻挡,难以渡江。刘裕视之不见,直接下令开船,并说:
“若天命助国,风当自息;若其不然,覆溺何害!”
神奇的是,风停了,刘裕成功回到建康。主心骨一到,人心、士气立马振奋起来。
同时,四面八方的东晋军队也进入建康防御。青州、兖州、并州刺史所帅麾下的士兵来援,使建康的防御稍稍充实了些。
然而此时情形仍十分危急,卢循进攻荆州,击败荆州刺史刘道规,转而占据巴陵。卢循军队一面抄掠所经过的各地,一面正打算进攻江陵。
不可以让卢循肆意妄为,东晋一方再次派来了挑战的对手:刘毅。
对于刘毅的出征,许多人其实并不看好。刘毅此次出征是自己要求的,没有与其他人商议。好巧不巧,在这个节骨眼上,刘毅又生病了,因而他只能拖着病体上阵。
刘裕极力劝阻刘毅的出征,他对刘毅修书一封说:“我之前打过这群海贼,知道他们十分厉害(晓其变态),你应当养精蓄锐,再次出击。”
刘毅大声回骂:“刘裕你真以为我能力不行吗?往日只是我一时谦让,你真得寸进尺,以为我啥用都没有是吧!这次我就证明给你看!”
刘裕啊刘裕,你真的坏,不让我干事,反让自己一家独大!
刘毅愤怒地领着两万大军西行,卢循听闻之后即日从巴陵出发,到寻阳与徐道覆会合。
刘毅与卢循在桑洛洲进行了一场大战,当年徐道覆的话真的应验了,刘毅马上被卢循打败,丢弃粮草逃走。
也许历史真的开了个玩笑。当年桓玄在桑落洲被刘毅打败,如今在同样的地方,卢循又将刘毅击败。这一胜一负之间,真是世事变幻,人事无常啊。
杀何无忌,败刘毅,海贼的能力可真不是吹的。
此战过后,卢循有“战士十余万,舟车百里不绝,楼船高十二丈”。如此大的声势,卢循却又退缩了下来,原因是他心中的一个梦魇——刘裕。开始于刘毅交战的时候,卢循尚能安慰自己说刘裕还没有来,但是桑洛洲一战过后,刘毅的手下大兵都向卢循透露了一个千真万确的消息,刘裕回来了,正在京师驻守。
那个人,终于回来了吗?那个杀死孙恩,赶走桓玄的晋室英雄,海贼克星,他已经回来了?这样的话,我攻打建康的计划是否又太荒诞了呢?这样看来,那么再回头攻取江陵,割据江、荆二州来对抗东晋朝廷,是否是一个更加好的方法呢?
卢循又犹豫了。
这一犹豫,又是七天。卢循没有乘胜追击,就一直在寻阳那边待着。徐道覆又急了,他再次和卢循做思想工作,卢循经由百般劝说,终于才又同意出击,调转船头,向东杀向建康。

这六七天之中,东晋的刘裕在对建康进行最后的修补。
这几天也不太平。
在刘毅在桑洛洲与卢循进行大战的时候,刘裕连忙召集城中的百姓一起来修城墙。又召集诸军,聚集起了数千老病残卒,统一驻守石头城。此言一出,朝中人情沸腾,出声大嘘。刘裕你把所有的兵都聚在一起,你是想要坐以待毙,等着团灭是吧!刘裕对此不屑,他在朝中大吼:“贼众来无影去无踪,我们哪里失利,就会让众将失望,挫伤我军士气。所以,屯兵一处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刘裕自己一个人的话,哪里抵得上这么多逃回来的兵?过了两天,从桑洛洲逃回来的残兵回到建康,争相向朝廷上的那几位大佬们说:卢循他们是天降神兵,有三头六臂,我们是打不过的!孟昶等人当时就被吓软了,他令人准备一下行李,打算再次带着晋安帝过江北逃。
刘裕大喝:“朝廷一旦迁动,我们还有哪里可去?”是啊,诸位在朝堂上吃饭的诸大臣想一想,向北,去下邳、彭城、广固?向南,去会稽、吴国、晋安?这些地方你要真去,我们大晋是真的要完了!诸位混了这么多年,值此国难之际,反倒一个个畏缩不前了是吧?!
孟昶坚持迁都避战,并且以死相逼。刘裕不屑一顾,想死也别现在死,人都给我先扔到战场上去打卢循这小鬼子去!
孟昶无言,他自己以知辩不过刘裕,于是写好了给朝廷的上书:“刘裕北伐,只有我同意,现在卢循小贼竟如此猖獗,是我的罪!”
书毕,孟昶饮毒而死。
无语。
孟昶可算是反对刘裕的人中最激进的一个,他一死,朝中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得听刘裕的。
无论如何,大战还是来了。这不因刘裕掌握,完全掌握在卢循的手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