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思考教育,攀比,或许正侵蚀你孩子的身心

2023-04-11 16:54 作者:心思考家庭教育  | 我要投稿

前段时间一个新闻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北京石景山的两位家长,在席间聊到教育问题的时候,一位父亲炫耀自己孩子比其他孩子优秀,另一位父亲不服,遂引发争吵,两位父亲当着孩子们的面大打出手均受伤。后面殴打对方致轻伤一级的家长被提起公诉,最终因犯故意伤害罪获刑1年。



攀比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中向来存在

攀比孩子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中向来存在,很多人都像新闻中的两位家长一样,拿孩子较劲,一定要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比别人家更强、更优秀。

攀比本就不可取,更可怕的是,家长还会将这种攀比的压力直接给到孩子身上,这种压力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而是融入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的成长仿佛就是一场漫长的攀比大赛。在小的时候,吃饭、穿衣的速度会比,走路、说话快慢会比,长大了,更是变本加厉,比成绩、比特长、比谁家孩子更勤奋、更懂事。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你看看你们班班长,学习成绩那么好,你怎么不跟别人学学?”


“隔壁的小兰,这次总分比你高了十多分,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


“你看看别人,在家里帮爸妈拖地扫地多懂事,你就知道玩!”


……


家长攀比孩子,多数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希望通过攀比的方式激励孩子的上进心和潜力,让孩子保持谦虚的心态,通过和别人的比较来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改进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攀比=孩子增加不少负担

父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出发点也是好的,可很多父母不知道,这会孩子增加不少负担、付出不少代价。



1、容易造成孩子攀比心理


心思考发现,在父母攀比的过程中,如果自己比别人强,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的虚荣心理,觉得自己事事比其他人好,导致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有虚荣心和优越感,孩子会和父母一样,开始攀比,不同于父母,孩子们之间会比吃、比穿、比谁家房子装修的好、比谁的玩具更多。


家长们在比,在谈论,孩子当然很快就学会了,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


2、容易造成孩子自卑心理


父母的攀比,实际上就是将两个孩子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而为了让孩子更上进,不骄傲,家长在家里会更倾向于指出自己孩子的不足,而夸奖他人,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不如其他的小朋友,差距会让孩子感到自卑,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自己什么都不行的错觉,甚至使他们产生无力感,从而导致他们在内心深处疏远亲情,讨厌与父母对话沟通。


3、容易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压力


心思考发现在喜欢攀比的家庭里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当孩子不如别人时,他们会对孩子产生失望情绪,有的还会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甚至取消孩子优越的物质待遇, 父母的期望像一座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于是为了取悦父母,孩子们往往会去揣摩家长的想法,小小年纪便产生较强的得失心,为了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同,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更好,一旦别的孩子超过自己时,会因此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攀比心就像是一颗毒瘤,渗透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成长都布满荆棘。
作为成年人,家长们深知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才能保证不掉队,未来才能有更多可能性,但是在希望孩子成功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孩子也有自尊心, 而且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展潜质,父母不能一味要求孩子与他人保持一致。心思考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到孩子自身的进步


家长希望孩子有所进步,如果一定要用比较的办法的话,心思考建议不如拿孩子的现在和他的过去比,并且家长要能及时看到孩子自身的进步。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有时候父母简单几句话表达对他们的认可就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个性,所以每一个孩子都该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去发展,而不是做别人的复制品,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家孩子就要学什么,比较实质上是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是以别的孩子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味以家长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这不仅违背了成长的规律,而且也会使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公式化,必然会限制孩子个性和潜质的发展 。



就像每朵花的花期不一样,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告诉孩子“不要急,慢慢来”,父母要做的是陪伴孩子、给孩子安全感。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暂时的不足,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赏识,少一点苛责,才能“静待花开”。


心思考教育,攀比,或许正侵蚀你孩子的身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