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是我最棒、最难忘的经历”|志青春

本期导读: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李俊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大二年级本科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

我是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交通领域负责上下车引导的志愿者,主要负责闭环外C场地、A场地及闭环内云顶世界的上下车引导、上下车人数的清点及人员疏导工作。我和冬奥的故事早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我正在读高一,就和张家口的同学约好一同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同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巧合的是,我顺利被坐落于塞外名城张家口的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录取了;更巧的是在大一的时候听到了冬奥会志愿者招募信息,我便毫不犹豫报了名,并积极学习冬奥会和志愿服务相关知识,最终我被选拔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储备志愿者,从那一刻起我便对冬奥会充满了期待。2022年1月,我终于收到了冬奥组委发来的拟录用通知邮件,我成功被录用为冬奥会“赛事志愿者”,服务于交通领域。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冬奥志愿者倍感自豪,同时也为自己能为祖国出一份力而骄傲。

我于2022年1月25日到达云顶场馆,1月26日上岗,3月13日移出;从冬奥会开幕,到残奥会闭幕,这47天给我带来满满的收获和提升,也让我想起了人民日报上的一句话:“在奉献中收获快乐提升自我”。这一个半月使我深深体会到青年学生身上的使命感、责任感,更让我切身感受到“奥运精神”“冬奥精神”“志愿精神”,我想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是我这19年来最棒、最难忘的经历。
很多人问我是如何被选为志愿者代表登上冬奥会闭幕式舞台的。其实我只是每天两点一线从驻地到场馆,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我所负责的点位默默奉献着,其实每位志愿者都是一样的付出。我想,这个志愿者代表其实每位志愿者都可以来,因为每个志愿者都足够的优秀。

想跟大家分享一件这期间发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2月2日,我在值班的时候,刚好两位工人叔叔在我的身边修理损坏的井盖。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焊接钢板井盖作业,当时工作人员人手少,施工任务重,维修工作迟迟没有完成。而我所学的是机械专业,在校期间进行过金工实习,具有焊接实际操作经验。于是我自告奋勇、主动上前,帮助工作人员焊接钢板和钢条,并耐心讲解钢板焊接要点,怎么起弧等技术要领。在钢板和钢条成功焊接到一起的瞬间,我为自己能用专业知识服务于冬奥会而感到自豪,我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学以致用。后来碰巧我蹲在地上焊接的视频和照片,在志愿者群中、场馆工作人员群中流传开来,也被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其实在我看来我所做的真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相信不管任何人站在志愿者岗位上,如有机会都会去运用自己所学去服务帮忙的,我只是做了一件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

作为志愿者大家庭的一份子,我深知每一位志愿者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且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和事迹。每一场精彩的比赛都离不开选手的刻苦训练以及观众的摇旗呐喊,都离不开背后辛苦付出的志愿者们。光荣与使命同在,责任与担当共行,1112名云顶志愿者们在极度寒冷的天气中坚守岗位,恪守职责,切实保障观众观赛顺利开展。
在云顶滑雪公园,赛事服务志愿者们每天赛前4小时就在星空的陪伴下从驻地整装出发,晚上如果有比赛,十点多才从场馆回到驻地。在赛场,他们引导观众有序进退场,提醒观众做好个人防护,观众们看到醒目的黄色袖标“EVS”(赛事服务业务领域志愿者),知道有问题有困难找志愿者,心里就踏实很多。有交通领域的志愿者每天早上坐最早的一班车前往场馆,坐最晚的一班车离开场馆,要保证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必须有车乘坐或者知道车什么时候到,赛时更是等到所有人员撤离之后,携着最亮的星辰返回驻地,不论风雪,不论严寒,交通领域的志愿者永远在自己的岗位上屹立不倒。有志愿者领域团队合理布置志愿者之家,划分了工作区、仓储区、活动区和休息区,为志愿者们提供了舒适温馨的休息补给场所,营造温馨和谐的“家”氛围,受到志愿者们的喜爱,提升了志愿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切实实给了志愿者们“家”一样的感觉。还有媒体运行、反兴奋剂、体育、技术等22个领域的志愿者们都在尽职尽责服务于冬奥。有从冬奥到残奥的几百位优秀的“每日之星”,有身残志坚但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志愿者——杨一铭,有坚守岗位的每一位优秀志愿者同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且努力地奋斗着、服务着,我想正是这些平凡且特殊的故事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志愿者风貌。

现在回想起来,这47天的冬奥之旅还是历历在目,回想起和志愿者战友们在一起艰苦奋斗的日子,回想起第一次到达场馆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回想起志愿者们彼此之间的微笑,那微笑只是因为我们都是冬奥志愿者。站在我的服务岗位上,我能感觉到自己眼中的光,也能看见其他志愿者眼中的光,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炽热,我想这正是冬奥志愿者精神。这四十多天的冬奥时光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闭幕式上,我万分荣幸作为志愿者代表上台接受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新当选委员赠送的礼物——一个红灯笼。这盏灯笼正是志愿者的写照,点亮自己,温暖世界。这份礼物,属于我们所有为冬奥会胜利召开辛勤付出的志愿者,是每一位志愿者的微笑与友善,温暖了这个冬天,让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增添了令人动容的温度。至此,我梦幻的冬奥故事告一段落。四十七天,我们为之全身心投入的盛会接近尾声,但我相信这份专属于奥林匹克的爱与感动会一直存在。
我叫李俊翰,我只是1.8万志愿者中平凡的一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身着“天霁蓝”,心怀志愿的灯火,秉承初心,心怀热爱,携起手来,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相信冰雪之约会因春暖花开暂时结束,但我们终会因团结与爱在未来重逢。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团委供稿
编辑:陈诺(华中师范大学)、张连豪(南京邮电大学)
校审:盖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