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报告】《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 中华民国》— 菊池秀明
今年读完的第八本书是菊池秀明的《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 中华民国》。作者以“南来之风”来描述这个时代的革新:源于广东的洪秀全(太平天国)和孙中山(革命理念),来自浙江的蒋介石(国民党北伐)和出身湖南的毛泽东(农村运动)都吹起一阵阵从南到北的新潮之风。期间,来自国外势力的影响也渗透着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不了解中国近代史;虽然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名字略有耳闻,却不知他们之间的关系。看完这本书后终于厘清一些顺序:先是太平天国这一南方政权对清朝造成威胁,促使洋务运动的发展,再因内斗而瓦解;后有孙中山那屡战屡败的革命,袁世凯趁机就任大总统;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独揽国民党大权进行北伐,同时与共产党开展内战,最后因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而达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与革命相关的领袖人物几乎都是留学归来(毛泽东除外),并且与日本颇有瓜葛。不过,这些来自外国的影响并未撼动传统中国政治的内核;无论是袁世凯,孙中山还是蒋介石,都踏上了中央专制的统治道路。袁与蒋也都为了保全自己的势力,向外国势力作出妥协(袁与“二十一条”;蒋的安内壤外政策)。
相比政治,我更感兴趣的是文学。因此,本书第六章关于鲁迅作品《狂人日记》(将儒教比作吃人的社会),《阿Q正传》(欢喜地看他受刑的观众)的解说我看得较为顺畅。此外,北京大学的诞生以及校长蔡元培的一系列改革也昭示着现代大学发展;科举时代流行的“读书当官”渐渐演变为“读书学知识”,白话文学也使更多受众更易于获取知识。
历时两年,终于读完讲谈社的十卷”中国的历史”。对于非历史专业,也未系统性地学过中国历史的我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现在总算具备一些基础的中国历史知识了。至于没翻译成简体中文的第十一卷《巨龙的胎动:毛泽东VS邓小平》和第十二卷《中国之于日本》,有缘再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