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如何在迷失中找到自我by刘擎

现代生活中的自我观念及哲学养成
- 从哲学的角度看自我
- 自我构成及难题
谁会关心“自我”这个话题?
- 现代人的普遍焦虑:一种犹豫不决的精神状况,同时感到自我的强大与卑微,躺平不甘、奋斗无力。这导致普遍的意义感匮乏。
- 现代个体自由的悖论:一些皆有可能,但我却无能为力。当你选择另类生活时,除了能力的问题,还有一系列判断的负担。
另外一种生活会不会一定是更好地生活,没有标准,这种判断的负担是现代的一个困境。
-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反思能力,想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样做更好。进而对人生,提出根本性的发问:
高更名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
康德的四大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期待什么?人是什么?(认识论、道德论、人生哲学和存在论)
- “自我"是一个奇怪的问题
自我的复杂性(柏拉图、弗洛伊德)
社会身份的多样性。各个身份之间的紧张。
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修斯之船--利维坦)人是变化的。
- 叙事建构了自我
叙事性的自我,是你讲了一个关于自我的故事,自我才真正形成。
你会有稳定的人格,别人会对你有个稳定的预期。
- 组织(家庭、企业、国家)
社会现实有自己的物质层面,讲故事的能力,我们叫做共享理念来建构。
现在一个广大的世界有很多未知的、遥远的,你一知半解的变量来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命运。个人的小故事跟整个世界的大故事连在一起,这叫生活本地性的衰落。
在这里让我想到的是,要事第一里:每个人首要处理的事情是自己的关注焦点,这个焦点就是每个人关注、可以施加影响、与自己的使命相一致,并且是当前需要做的,换而言之,“在其位谋其政”。
- “自我”故事的构成要素:讲得通、有意义和有目标,需要不断重新讲述。
很多人和组织,本来的可以讲讲下去的故事,就讲不下去了。
- 教育行业的曲折
做个有钱的人、善良的人、勇敢的人,这些都很重要。你的这些品质,一定要体现为一个在市场上能够被识别出来的一个指标,那就是金钱。
钱,是一般等价物。金钱成为压倒的一切,成为我们竞争的标的物。可是,金钱是一个工具。
齐美尓说:“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
欲望的不断的激发,和无穷无尽的贪念,这样一种贪欲和难以满足。
- 诺奇克的“幸福体验器”
你的幸福感,是跟前期的猜测、期待和怀疑,所有东西连在一起的。如果只有最终的感受好,那不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要一个人幸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幸福不是一个可以抽取过程的结果。
- 宗教,回应了人的终极关怀。宗教信仰,要求“绝对”,你理解,你要信奉,你不理解,你也要信奉。违背你常识和道德伦理时,你依然要信奉上帝的音讯。宗教,要你先相信,你才会看到。
亚伯拉罕的献祭
处女泉
- 三重关系:天人关系、他我关系、自我关系
- 三种人称叙事:主观的自我、关系中的自我,反思(旁观)的自我。
人的自我整合,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一个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人,就比较integrity。
需要更开阔的视野。
- 现代个人主义:开放与封闭的双重性
如此类同的特性和个性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你愿意、你选择、你负责,它的判断责任,是你难以承受的。
- 个体本位的自我理解
个体先于社会而存在。
一个反历史的叙事:人,是个体,然后与社会链接。但是,其实人,从一开始就是生活在组织中的。
- 人、社会、自然,是在一个完整的秩序当中的。
人类本来依附于大自然的母体,但是现在人们开始对自然界开始对象化的分析、考察和研究。
我们要把大自然放在绞刑架上,拷打它,逼她说出真相。
你是按照什么规律运转的?刑具就是科学实验方法。
然后,大家认为自然一点儿也不神秘,人类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征服自然,自然变成了自然资源。
- 自然观的转变。
- 人类对于共同体的转变
自愿性共同体。
“我愿意,然后呢?”
判断没有比我更高的标准。
每个人都要去自己的剧本,还要对我所做的一切做一个意义的理解和阐释。它是不是好、是不是美,是不是对?这些东西全部需要我自己来判断。
这个工作好不好,这工作工资高,我不愿意,那工作强度太大了。
这工作工资很高,而且强度也不大,我不愿意,为什么?Boring,没意思。
这个人给你相亲、给你介绍,这个人太好了,高富帅,条件又好、学历又高。不喜欢,太呆了。
你看,我的意愿是一票否决,有着高于一切的判断。我的意愿本身是不需要评判的,它变成了一个尺度。
“人类是万物的尺度”到“我是人类的尺度”,每个人都变成了任性的人。
其实,完全听凭自己的意愿,大家依然很雷同,你的文化、来源和视野,仍然是被塑造的。
我们自己没有办法来单独创造意义和价值。仅仅靠我们个人,我们没有办法创造一个标准。
我们需要仰赖社会文化背景,是有约束的。
镜中我
因为社会给我们提供的丰富性,我们总可以局部地逃离社会,这是现代启蒙的意义。
- 柏拉图的洞穴
人只有发现另外一个洞穴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生活在洞穴。
- 哈贝马斯: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
- 韦伯的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在我们的生活世界,彼此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工具理性不足以支持。
-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生命的异化。
- 马克思,劳动,是人的事务,开始变像动物的事务,动物的事务像人。这是“社畜”这个词的起源吧。
- 现代人焦虑的两个原因:
- 唯我论:失去关系维度的价值主观主义,膨胀的幻觉与脆弱的感受。
- 流行的“成功”模式困境:“优绩主义”的幻觉与挫折。在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中,成功者与失败者都可能陷入“意义匮乏”的困境。
- 唯我论和精致的取用模式支配
- 在企业、在亲密关系以及心灵领域
在亲密关系中,有风险、有pua、有得失……局部的一致性,例如认为孩子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