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 || 外语类(英语、小语种)3
本期将介绍剩下的几所院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2000年2月,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被誉为“外交家的摇篮”。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值得一提的是其特色学科:旅游。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旅游管理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设有现设有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等18个研究机构。
2020年本科就业率94.19%,去向分布较为均匀,最多25.39%都选择出国留学,也有11.24%人选择国内北外、上外、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深造。

除此之外,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也是以中国外交部、中国旅游集团、京东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三资企业。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学校已经为世界上18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2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现任哈萨克斯坦总统卡塞姆•托卡耶夫,原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沃图,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卡里姆•马西莫夫,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德国汉学家顾彬,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康奈尔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北语学习过汉语。
北语的汉语国际教学是其特色,拥有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含汉语学院、汉语进修学院、汉语速成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华文学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中华文化研究院(梅兰芳艺术传承传播中心),鲁迅与世界文化研究院(挂靠一带一路研究院)

学校与哈佛大学合作设立哈佛北京书院,在泰国设立了曼谷学院,在日本设立了东京分校。学生有机会去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实习。学校编辑出版《中国语言学报》《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研究》《汉学研究》《文献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和《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等近二十种刊物。
北京语言大学就业水平相当好,常年保持在94%的就业率。从就业质量来看,近乎半数毕业生就职于超过千人的大型企业,薪资更是以8.05K的平均起薪位列全国第19位。另外,根据就业质量跟踪反馈,超九成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准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总而言之,北京语言大学实力强,就业水平和专业前景都非常好,推荐对外语和汉语国际教育感兴趣的考生重点关注!
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地处辽宁省大连市,是辽宁省省属高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学校也是于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的。学校环境不错,靠近海边,风景非常美。
大外的日语专业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非常优秀,位列全国第一,行业知名度也很高,倘若说自己是大外的,单位不用考察日语能力,一定很强。日语专业比英语专业还大,学校拥有41个本科专业,覆盖15个外语语种。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辽宁省一流学科,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主办的《外语与外语教学》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活跃在互联网,外交、外经外贸、旅游、教育等各条战线。建校以来,学校共有80多名毕业生先后进入国家外交部工作,被誉为“京外高校中考入外交部人数最多的高校”。主要是省内工作,其次是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


天津外国语大学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天津外国语大学应新中国外交事业之需而生。
学校现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35个(外语语种33个),除了语言特色本身的专业,天大还注重与金融相结合,其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都非常不错。

教育,外交部、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新华社、华为,成为天津外国语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去向。是恋家的天津人值得尝试的选择。


外交学院

外交学院是一所低调且牛的外国语院校,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1955年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张璐以及前阵子非常火的张京都是其校友。

外交学院比较特殊,如果外交学院在所在省份招生,只要分数够分数线,就报提前批就会被录取,但是每年外交学院的分数线都堪比清华北大,因此门槛非常高。该校是全国首先设立外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授予单位。
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500多人担任驻外大使,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学院的毕业生。

毕业生其中去向为公务员系统的毕业生以国家外交外事单位为核心,如外交部、安全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等。
毕业生去向为非公务员单位的主要就业类型也突出“涉外”特点,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社、环球网等新闻媒体;知名外企包括普华、毕马威、安永等会计师事务所,对毕业生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