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刘熙载的《艺概》和陈廷焯、况周颐的词论
一、刘熙载
字伯简,号融斋,又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著有《古桐书屋六种》等书,其中《艺概》诗他的文艺美学的代表作。
《艺概》分为:《诗概》、《文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个部分。包括了除音乐、绘画、建筑等以外的主要艺术门类。实际上是一部分体艺术史。他说的“艺”,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他说的“文”包括了六经在内,而“经义概” 是讲八股文。不过,全书的主要部分是诗、文、词、赋等纯文学。他的书之所以称为“概”,并非仅仅讲一般概况,而是指各类文艺创作最主要的要点。《艺概》中六个部分的每一个部分,都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此类文艺的历史发展过程之概要论述,二是对有代表性的作家创作特征的分析,三是对此类文艺创作理论和表现手法的研究。
他总结了传统的文论成就,又有自己的创见。如论文,不局限于六经,而兼及诸子百家,对《左传》和《庄子》的评价,都有精辟的论述,同时对文艺的特点和规律都有相当的认识,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去分析文学的创作原理和艺术表现方法。另外,对重要作家和作品的艺术特征、各类问题的创作要点,都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并且对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比较。
主要的文艺美学思想
①肇于自然与造乎自然:刘熙载提倡艺术创作中归朴返真的自然本色。他说蔡邕提出的“肇于自然”, 还只是“立天定人”,即艺术源于自然、以造化为师,仅仅解决了创作中的源泉问 题。他认为艺术家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的审美创造,还应该“由人复天”,即“造乎自然”,达到艺术境界的浑然天成。艺术创造的更重要的法则,或谓之最高境界应该是对自然的回归,对生命本体的复归。
②“诗善醉”:就是以诗为抒情之作,应该抒写性灵,传达真情。同时,“诗善醉”还初步接触到了潜意识创作心理问题。“醉中语”是剥去了醒时的伪装外衣,实是无意识(潜意识)状态下的“真言”“天真”。“诗善醉”这个命题,是刘熙载对醉后迷狂状态下真情(性灵)的强调。
③“诗品出于人品”:这个命题肯定了文品与人品统一的关系,侧重于表述作家人品修养的高下决定了诗文品级的高下。
④“怪石以丑为美”
这一说法有以下意义:
首先,从哲学上说,丑是美的对立面,美与丑对立统一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在审美活动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可能性。“丑到极处”即向它的对立面“美到极处”转化,这是相当深刻的哲学美学观点。
其次,从审美创作上看,生活中“丑”的转化为艺术中的“美”,是由于创作者情感生命的贯注,经过艺术家心灵的点化,融进了创作者情思意趣的匠心独运。如枯笔破乱,却由于艺术家运笔成为了美的形象。
第三,丑石为美的特征是“怪”,表现为超常的极不规则的形态,其极致往往呈现出雄奇险怪的崇高美。“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丑的内涵是极为丰富、不可尽言的。奇丑怪石、破乱纷杂均可进入审美范畴。
⑤刘熙载对艺术意象的创造,一方面指出它在根本上是天地自然之象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指出它在“构象”上有“按实肖像”和“凭虚构象”的不同。“按实肖像”是指直接模仿自然物象的艺术意象,也就是运用具体写实方法二形成的艺术意象;“凭虚构象”组是指由作家虚构而产生的艺术意象,也就是按照表现理想的原则来创作的艺术意象。
⑥刘熙载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体现作家之“志”的,但是又各有不同。关于“文”,他认为从广义上说,都是“明理”的,作者之“志”是从“明理”中显示出来的。然而文艺性的散文,则尚需有“情”有“态”。
二、陈廷焯
编选《词则》,著《白雨斋词话》十卷(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词话著作)。
陈廷焯的词学核心思想是强调“沉郁”。
“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 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非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沉郁”是对所有各种风格词的共同要求,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是“哀怨”、“忠厚”。
“沉郁”说在艺术上的特征是“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若隐若现,欲露不露”。
陈廷焯还提出了诗词“同体异用”的思想。词由于它的特殊形式所决定,篇幅都比较狭小,没有诗那种五言、七言大篇,所以特别讲究要含蓄、凝练,留有余地,而不可一直说破。
三、况周颐
主要论词著作有《蕙风词话》五卷、续编二卷。
《蕙风词话》的中心是讲“词境”的特征及其创造。“词境”,指词的意境。但况周颐说的“词境”不是指描写出来的词的意境, 而是指写词时作者灵感来临时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离不开作者“虚静”的心境。
在词的意境创造过程中,况周颐强调要充分体现词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感情,他称此为“词心”。“词境”的创造虽以体现“词心”为根本目的,然而“词心”又必须借“词境”来表达。
况周颐在论词的意境创造时,不仅强调了“词心”的重要以及直觉感受和艺术灵感的作用,而且充分肯定了深厚的学力和熟练的技巧的必要性。他所一再说到的“词笔”,即是词不同于诗、文的独特写作技巧。
对词的意境之美学要求,况周颐强调的是“重、拙、大”。
①重——指词的意境的沉着、深厚
②拙——指词的意境的朴素自然的本色美
③大——指词的整体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