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增产石油,中东偏要集体减产,沙特连出三招,中国机会来了
美国要求产油国增产石油,中东国家偏偏答应集体减产,不仅俄罗斯迎来利好,随着沙特方面连出三招,中国的机会也来了。
虽然国际油价下滑对于中国这样的进口国来说是利好,但在当今世界上,最希望看到油价下降的恐怕就是美国了,但事与愿违,拜登政府又遭到了新的打击。当地时间4月2日,OPEC+产油国组织联合宣布,为了支持市场稳定,将自愿进行约115万桶/日的石油减产行动,这一决定可谓是出人意料。在去年10月份,欧佩克和俄罗斯就已达成共识,决议自去年11月起至年底减产200万桶/日,这一举动在当时就激怒了美国,因为此举推动油价令俄罗斯直接获利,也加剧了欧美国家的通胀问题。如今,新的自愿减产是在去年10月份已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沙特将减产50万桶/日,伊拉克减产21.1万桶/日,俄罗斯也将自愿减产50万桶/日。毫不夸张地说,此举是中东国家对美国的又一次直接忤逆,拜登政府必将大为恼火。

此前,由于对国际经济形势的负面情绪弥漫,世界油价持续低迷,一度跌至15个月来的低点,这对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来说无疑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以俄罗斯为例,受制于西方制裁导致的油气出口减少,以及国际能源价格的下滑,俄罗斯的油气收入在今年的前两个月锐减46%,这对俄罗斯来说可谓是灾难性的打击,拜登政府对此恐怕是暗自窃喜。为了继续保持对俄罗斯的压力,美国此时想要的是继续保持油价低迷,最好是能够维持供过于求的局面,这就要求国际产油国增加产能。所以,这一次以中东国家为主的产油国发起集体减产,无疑是正面甩了拜登政府一巴掌,表明产油国不愿配合美国,而是以自己的市场判断为主。而作为最大产油国的沙特,无疑是促成这一轮OPEC+减产的领导者。

从沙特的角度分析,此次推动减产,首要原因无疑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低迷的油价对沙特不是好事,利雅得自然不愿意为美国持续地牺牲自己。而另一方面,沙特做出这种决定,也侧面反映出沙特和美国关系的松动,沙特现在更少地依赖美国,也更少顾及美国的需求,这是美国深远的危机。长期以来,沙特在安全领域极度依赖美国,这让美国能够深度地影响沙特的决策。但随着中东局势的改变,尤其是之前在中国的协助下,沙特和自己最大对手伊朗复交,这极大地减轻了沙特的外部安全压力,也就让沙特对美国说话的底气瞬间提升。事实上,沙特协助俄罗斯进行原油减产,只不过是沙特近期三大举动中的一个,如果说减产是破坏了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战略,那么另外两个举动则进一步打击了美国的心态。

先是在当地时间3月26日和27日,沙特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宣布了两项在中国的大型投资计划,一个是收购浙江杭州的大型石化公司部分股权,另一个则是在辽宁与中国企业合建大型炼油化工厂。这两笔投资的总额超过1000亿人民币。显然,这是沙特在经济上加速和中国走近的直接体现,结合之前中国和沙特达成的大批合作订单,沙特的投资显然是投桃报李,加速与中国的经济联系。随后,在当地时间3月29日,沙特内阁批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决定,沙特已成为上合组织的“对话伙伴”国,距离成为正式成员仅一步之遥。沙特的这一举动,被西方视为沙特加速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关系,也是沙特在中美之间转向中国的讯号。外媒不得不承认,沙特近期的行动,是美国影响力在中东衰弱的一个重要证明。

从一系列的迹象看,曾经是美国在中东最主要盟友的沙特,现在与美国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裂痕,而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则急剧升温。对于中方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应该好好加以利用。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如果能够接受人民币结算原油交易,将对人民币的国际化产生巨大的推动,而现阶段阻止沙特接受人民币的最主要因素,恐怕就是美国的反对。接下来,若能在沙特和美国疏远,而中沙合作火热的时候加速推进和沙特原油交易的人民币结算,将是中国极为重大的经济与政治胜利,这个机遇值得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