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设计的一点感想(1)
写这个玩意主要的目的是整理一下到目前为止的思路,同时复健一下久已萎缩的整理文字的能力给自己建立一下信心,因为没有什么所谓的成功经验,书看得也少,所以并算不上教程,主要是结合书里的知识点整理一下自己到目前为止犯过的错误,如果能有那么一点可能性让看到的人少踩我踩过的坑,那这篇玩意也算有了额外的价值,不过大概最多不要误导到人就很好了。
从OC开始
至少从目前观察来看,大多数人搞设定最初都是从一个灵感开始的,这个灵感常常是一个original character(OC),有时也可能是某个武器、某个规则,或者一个模糊的渴望(比如看到别的大佬搞于是自己也心痒痒想搞搞)。不管它是什么,总之它给了你一些触动,你仔细润色了这个设定,想要把它展示给别人看了。
如果你只是想拿它做个立牌或者看板,把它摆在你的主页上,那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如果你想用它(大部分时候是复数个,它们)讲个故事,那么请等一等,也许这些设定还不够,也许你的世界还不完整。
为什么要费力气搞“完整的世界”?虽然对于我们的作品而言,我们就是创造世界的神,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能把世界的结构精细到每一个原子。大部分时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角色和ta们的背景故事。它们就像一个个散落在真空中的美丽恒星,仅仅是存在于那里就已经足够耀眼……至少你自己这么认为。但在别人看来,这些星星只是遥远的黑暗天幕上的光点而已,也许有趣,但没有那么有趣。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观构架就像恒星背后的气体尘埃,给你的星星加上了五彩的光晕,或许还会有生机勃勃的星系,甚至有可能改变星星的轨道。没有完整的世界就不能写故事了吗?也不是的,有很多本身就已经足够瑰丽的星星,全靠自己表面绚烂的耀斑和日珥就可以让人如痴如醉,但丰富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难,所以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2. 完整世界的基本要求
关于一个“完整的设定”通常会包括什么,请允许我引用著名的《安德的游戏》系列的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在《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一书中的概括。这书真的很棒,推荐有条件的搞一本:
世界的规则
世界的历史
环境
语言
靠什么生存和发展
物种
后两条是我自己加的,仅是我个人构建世界观和欣赏其他人世界观的时候无法忽略的地方。第四条“语言”在卡德的书里特指类似精灵语的那种自创语言,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次要元素,如果你的故事里并不涉及到两个语言不通的种族之间的故事,那通篇都用正经八百的普通话来对话没什么不好,但如果你的故事涉及到两个语言不通的种族,并且并没有有效的即时翻译手段,那么语言不通的尴尬可能会给你的故事增添新的色彩(在Zaravia的低魔AU中,我把男女主角之间的语言隔阂当成了暗示两人感情关系进展的小道具,虽然谷歌翻译尬死但我觉着还挺萌…)。后两条,先说最后一条,物种的要素可能也比较次要。兽圈里的大家在设定不同物种的时候有时会考虑不同物种的习性对故事情节的干扰,有时默认基本生物习性和人类类似。如果将不同物种(包括自创物种)的习性纳入剧情中,就像《疯狂动物城》和《BeastStar》那样,你可能会发现一个符合现实逻辑的生物习性设定可能会改变故事的整个轨迹。
“靠什么生存和发展”,在高中政治里又有一个更专业的说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粗俗点说就是“靠什么吃饭”。尽管在各个站友原创世界观乃至很多已出版的幻想小说中,这一点通常隐没在故事情节和人物纠葛的光芒之下不常被提及,但实际上在我看来,这是构成故事的真正核心,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世界观的大部分外在表现。通常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会默认参考人类的某一历史阶段,这个时候查阅史料了解那个时候的人到底靠什么吃饭生存,了解“生产”是如何作用于王朝更迭和社会文化,不仅能使你的故事有更坚实的内核,还可能在新的故事上对你有所启发。
“世界的规则”、“历史”和“环境”均概括自卡德的书,对于这三点,概括卡德的观点基本就够了。
“世界的规则”:构造一个幻想世界与写历史论文是不同的,第一次踏足你的世界的读者面对的是一片未知,ta们需要知道你的世界里什么是可以做到的,什么是做不到的,以及世界为什么变成了故事开始时的样子。最好在故事的开头就把这些揭示出来,并且尽量不要在故事进行到中段的时候才想起来补充说明(这会让你看上去很蹩脚,跟我一样像个补丁魔)。卡德举了星际旅行和魔法的例子,这里我们只简述魔法——“魔法”在你的世界里是以什么样的规则运行的?是像《哈利·波特》一样基于魔杖和咒语,还是像《血族bloodline》一样基于材料、咒语和姿势?还是像卡德开的几个脑洞一样更加杀马特一些——魔法的效果是基于施法者经受的痛苦,施法者在施法的时候越是痛苦,就越能够释放强大的魔法,所以出现了专门在魔法师施法的时候负责折磨他们但同时还能让他们维持清醒的辅助职业——总之,这些规则是你的世界作为一个幻想世界的基础,在读者接受了这些规则后,在面对你的世界时,ta们会默认世界的其他基本属性与现实是一样的,除非你特别说明(比如重力加速度是一个g,被称为人类的种族与现实中的人类生理属性基本相同不会多一张鸟嘴,物体浸没到液体里会感受到浮力)。在明确了这些规则后,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最好不要随意打破它。
“历史”:“无论事物现在是什么样子,它发展呈现在这样一定有其原因”,换言之,就是回答“世界为什么是今天的样子”这个问题。关于历史的设定不一定非要出现在正文里,但身为创世神的你最好多知道一些。还是以卡德的脑洞为例。卡德在这里举了对于生物物种而言的“进化”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历史”两个例子,这里仍然只简述其中一个——“历史”。卡德在这里用了一个十分经典的桥段:一大群愚昧的村民跟着一个宗教狂热的神父焚烧书籍。这个场景大概来自于对于中世纪猎巫运动的集体想象,在很多故事中都在被反复使用。但卡德提出了新的要求:你不能只是写焚书然后批判一番村民愚昧了事,你需要知道村民为什么会跟随神父(他们与神父在故事开始前怎样发展出了现在的关系,是因为神父一直尽心尽力地帮助和服务于他们,还是因为神父本身代表了更上位的不可忤逆的存在?要知道他们或许身处乡村信息闭塞,但智商可不会比现实中的你我低多少),而神父又为什么会焚烧书籍(他确实狂热到相信这些书本会毁掉他的神吗?又或者只是刻意用这种激进的行为向上级教会显示自己的虔诚和影响力,本人其实并不怎么信神?)村民们和神父又经历过怎样的事才变成了故事中的样子?思考这些问题,而后你会发现其实许多看似散碎的设定都是可以串成一张世界之网的,这会大大延展故事的广度和深度。
“环境”:这不仅包括你的世界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矗立在高耸竹子上的城市?隐藏在溶洞里的城市?地球上的世界还是别的星球或空间站上的世界?)那个地方从哪里接受光照?海陆分布如何?推演出的应该会有的气候如何?连带着上面的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如何分布?建立在上面的文明又是什么样的?卡德在书中引用了《龙之卵》的例子——一颗中子星上的文明,上面的居民巨大而扁平,因为中子星较快的自转速度,感受到的时间变化也比地球快,因此比地球更快地进入了太空时代。如果你懒得想一颗全然不同的新星球,那把故事放在一颗架空的地球上是不错的选择,但一定要注意你的“地球”与真实的地球有什么不同。另外我想补充的是,这个环境应当还包括人文环境,像建筑、习俗、服装、家庭形态等,这些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并且与你的故事情节往往很近——欧洲中世纪还是开元盛世时的大唐?脑后插管的未来还是末日后的核废土?现实的历史是个不错的参考对象,幻想小说发展到现在也有了不少广为人知的“模板”,可以省下你不少力气,但同样地,一定要记得你的世界和现实有什么不一样,那是你的创意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和“环境”(也许再加上“靠什么生存和发展”)是世界观构成中开始考验创世神知识水平和阅历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构造一个与地球类似的没有基本逻辑错误的世界只需要通读高中史地政即可,理化生不是没用但大多数时候和故事情节没那么近。认真的,中学课本的编制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包含那些最重要的基本知识,首先记忆它们,掌握它们,然后你会发现别的书本里说的那些东西其实很多都以某种形式在课本上出现过了。当然仅仅只是记忆也是不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考试中比较有用,但构造世界观要求创世神能够从中提炼出基本规律。以历史为例(高中历史课本我印象中内容是真的有点局限,但是真的把所有能佐证它的中心思想的材料都摆出来的话就变成板砖了……挺考验老师发挥的),高中中国近代史一节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这么说?历史书差不多从鸦片战争一节开始就在一点点摆出实例:是的,一开始中国谁也不知道共产党。一开始是引进西方技术(洋务运动)但换来的不是成功(甲午战争),后来考虑引进西方政体(百日维新)但没有获得支持而被轻易瓦解(百 日 维新),再后来试图摆脱中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走上类似西方的路(辛亥革命),但同样地没有获得支持而被瓦解(袁世凯)……历史书把中国近代以来做出的各种尝试及其结果都写在了纸上,而我们需要在每一个结果后面多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当然不可能是什么中国人不配之类的蠢话。现实中往往是没有一个无恶不作、可以作为所有坏事的理由的大反派的,任何结果的出现都必然伴随着与之相关的各种利益群体的拉锯和纷争,回答这个“为什么”,然后再来看你自己的世界时,理解你的世界应该怎么成为你想让它成为的样子会容易很多。
3. 一个小练习
这个练习是我自己想的,大概并不好玩,但个人认为对帮助人理解自己故事中的世界很有帮助。我管它叫“NPC游戏”——设计一个角色,让ta是你的世界中从事某种需要走街串巷、接触各种人的职业,比如社区工作人员、扶贫干部、查电表的、做推销的等等,描写ta普通的忙碌的一天。ta不一定有名字,可以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视角来隐藏名字,可以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特色,但记住ta的形象不是重点,ta在这一天里看到的景象才是重点,ta在这一天里最好也不要直接卷入太戏剧化的激烈冲突。重复总结一下:写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的一天,让ta带你看到这个世界最平凡的样子。如果觉得一个人的视角还不够你了解这个世界,那就换一个职业的角色,再描写一个新的一天。个人感觉跟着角色的眼睛体验比用表格来写设定舒适多了,这个故事当然也可以作为你故事的一个小小支线。
以上是个人在写故事和看卡德那本《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时的……可以说是心得?整个都是主观经验,可能有参考价值也可能没有,不具有任何权威性,有问题的话拜托各位指出啦……毕竟我世界观其实写得也不好所以也没啥资格说这是个教程,总之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进步呀~
应该会有2,总结一下我构造剧情的时候踩过的坑和初中黑历史……什么时候咕出来不一定所以可以当它没有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