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学小贴士(一) 十大经济学原理(上)

2020-03-03 22:58 作者:大桥_流水  | 我要投稿

青岛二中模经社正式在B站更新!!!近期,我们将定期更新我们社员编写的经济学小贴士(超级简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社徽镇楼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有舍才有得,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时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从学生如何分配时间这方面来看,学生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课本知识;学生也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课外内容;或者学生把时间平均分配在这两个项目上。如果学生选择参加青岛二中的模拟世界经济峰会,那么就意味着他将要放弃在同一时间段内其他可能进行的活动,如做体育运动、学习课本知识、参加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等。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人们之间都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在作决策时人们就要对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

  当你在埋头苦背古文的时候,你突然发现钉钉里发来了一条消息。在这一瞬间,你有两个选择:继续背古文和打开钉钉。而你会怎么选择呢,这就要对比做这两件事的成本。如果你继续背课文,那你的成本就是看钉钉的时间和好奇心被填补的满足感。而如果你点开钉钉看消息,你的成本就是这段没有学到知识的时间,以及你看完消息之后刷刷空间,看看小视频,再到各种QQ群里捞一捞……的时间。简而言之,在做这其中一件事的成本就是你放弃做另一件事的时间。所以,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看钉钉而放弃背古文是他们最大的成本,而且看钉钉的成本要大于背古文的。当然,分析完之后我还是会选择打开钉钉……

没错就是我——钉钉(图源:百度百科)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来改善经济效益。[经济学名词解释——边际:它被人们用来揭示两个具有因果相关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函数关系。当某一经济函数中的自变量发生一个微小单位的数量变化时,因变量因此而发生的相应的数量变化值,被称为该因变量的边际值。]

如果你要跟朋友打十分钟的电话,而这十分钟电话会给你带来5元的收益,你每月平均拨打500分钟电话,电话费400元(基本资费300元+0.2元每分钟资费),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打电话吗?你可能会产生如下想法:我平均每分钟打电话会花费0.8元,我打这个电话就会花费8元,但这只能给我带来5元的收入,所以我不应该拨打这个电话,但是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虽然平均成本是8元,但因为这十分钟增加的成本仅为2元,这2元就是你的边际成本,而5元就是你的边际收益,你的边际收益大于你的边际成本,所以你应该打这个电话。 

  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假如,在期末考试前,你的爸爸答应你:如果你期末考试考了级部第一,你就会获得最新的华为Mate40。在开心的快要蹦起来的同时,你会暗暗发誓:为了新手机,拼了!在之后的日子里,你学的更刻苦了,在最终的期末考试中……这时,新手机就是你的激励,你的发誓和做出的努力就是你对激励作出的反应。(醒醒吧孩子……)

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

  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竞争,贸易和体育竞赛不同,不一定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必然失败,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竞争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两国贸易可以使两国的经济变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反例,近几年的中美贸易战,深深影响到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反而受到了极大的副作用,大豆销毁,农民破产甚至还导致了一定的通货膨胀。由此看出,进行贸易才会让两国的经济状况变好。

进口大豆到岸价格和豆粕现货价格变化(图源:中国经济网)

  比如,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

  尽管有这种竞争的存在,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在如何分析调控经济活动这一问题上,一向有两种方法,一是中央计划,二是市场机制,前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后者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贸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指引经济的工具——价格。

  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让我们来区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举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回到寒假之前,当老师对各位说到:“这套53就是我们的寒假作业,原价100多,因为我们学校买的人多,优惠到了20元,大家‘自愿’过来买哦……”这就是计划经济,由政府(老师)事先制定计划,制定措施(“自愿”买53),然后指导经济运作方向(各位的寒假作业)。而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简而言之就是老师在寒假之前说:“同学们自己自主找作业做啊!”由市场(各位的上进心)配置社会资源(寒假作业)的形式。在市场中(自主写作业时),刚刚说到的价格就好比是各位自己获得的快乐。人们都会以价格为导向衡量做出之后的行为是否会有利可图,简而言之就是当你觉得学习能使你快乐时,你就会去学习;当你觉得玩游戏会使你快乐的时候,你就会去玩游戏。

你对这六个原理有什么疑问?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例子?

快快讨论起来吧!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健壮.微观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百度百科 经济福利词条/边际词条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

 


经济学小贴士(一) 十大经济学原理(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