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1 颍川书院

2021-09-13 01:44 作者:研究魔法的工程师  | 我要投稿

过了数天,在陈留的吕布听说了兖州出现了一只黑白相间的老虎,吕布知道了他的老对手小光头来了。吕布筑基之后还没有正式和陈亮打过,上次被陈亮和典韦偷袭打晕也很不爽,所以很想去找他麻烦。吕布派遣张辽带着1千并州骑兵去找那个黑白相间的老虎。陈亮觉得既然曹操和吕布已经是盟友了,那就不需要躲躲藏藏了。于是张辽轻松找到了陈亮并且通报了吕布。陈亮和小虎看到张辽带着上千士兵跟着自己,安慰戏志才的儿子不需要过度紧张,实在是危险小虎能带着戏志才和他的儿子逃跑,陈亮凭借筑基期的体质短距离跟上也不算太难。而且三人一虎马上就要进入袁术境内,吕布的士兵也要注意影响。张辽看着陈亮一行人快到了袁术管辖的颍川,赶紧传信给吕布。

戏志才回到老家,陈亮也看了戏志才的老家,十分破败,家里的田只有不到十亩,房子真的可以称作寒舍。戏志才和儿子交代了一些事情,陈亮本来不想听的,但是四周太凄凉了没有别的声音,陈亮的听力又特别好,于是不小心就听到了,也没有涉及隐私。大概是戏志才死了后戏志才让儿子在老家尽孝一年意思意思就可以了,不必在意繁文缛节,长大了去青徐当一个抓走私的警察。陈亮询问戏志才还有没有人需要告别的,戏志才觉得没必要了,他家只剩长辈和同辈只剩下他一个了,至于颍川书院的同学们,除了郭嘉也没有关系特别好的人。戏志才找了一块风水之地,请求陈亮帮忙把身上的针拔出来。戏志才身上的针是华佗插的,可以让戏志才勉强保持神志清楚,不会出现五石散后的眩晕,戏志才这次想死的轻松点,直接让积累的快感冲击大脑而死。戏志才的儿子也会尊重爸爸的决定,陈亮直接以气御物把华佗的针全部拔出,随着已经发黑的针被拔出来,戏志才的大脑在一阵快感的冲击下直接脑死亡。一代奇才就这样死了,陈亮承诺戏志才的儿子以后会把戏志才在讨伐泰山贼的经历和贡献写到他的传记里面。戏志才的儿子补充道:“还有第一代的法律状元。”陈亮没想了一下对于历史还是很有价值的,也同意了,并且允许戏志才的儿子可以在写一份回忆录,尤其是要注意强调五石散这种药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而且不要走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陈亮在缅怀戏志才的时候走神了,不过表情一副严肃的样子,谁也看不出来他在想什么。关于戏志才的死,陈亮也是十分感慨的。在这个时代,平民读书人真的很难得,平民是比寒门还要低的阶级,寒门一般是指小地主或者有点小钱的家族,读书还是勉强读得起的,徐庶张飞之流就是这个阶级,还有一些大族子弟的旁支,比如邓艾之流,平民阶级的读书人很稀有(本文假设戏志才是平民阶级,因为正史他的介绍比较少,是平民的可能性更大)。除了察举制作为选拔制度之外,陈亮认为更大一部分原因还是这个时代的书籍成本太高了,虽然纸已经出现并且改良,但是成本依然高昂,抄书同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让这个时代稀有的读书人花这么多时间抄书确实有点奢侈,木制书籍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一般的平民是看不起书的,平民就算意外获得书也不一定舍得去让劳动力去脱产学习;就算孩子愿意脱产学习,爸妈不认识字也也法教导,就像孙策卖瓜的爷爷一样,家中的典籍传了好几十代,知道孙坚这一代才能开始学习;拜师也要考虑拜师礼,而且还需要老师看孩子有没有资质。陈亮想要在这个时代实现科举制,那必须发展造纸和印刷术以及教育工作,不然科举没有群众基础,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历史上曹操发多了次求贤令,平民出身的武将倒是有不少,但是平民文官少之又少。历史上的这个时代选择九品中正制是由经济和文化基础决定的,没有技术进步和经济投入很难阻止大势所趋。默哀完毕之后,陈亮按照戏志才的儿子的讲述帮戏志才刻碑文,陈亮虽然字写得一般但是力气很大,没有力气的话根本不能在墓碑上刻字,所以尽管戏志才儿子字写得更好,还得拜托陈亮帮忙刻字。陈亮按照戏志才儿子记录了戏志才因为天赋秉异,被颍川书院的老师看中,然后学习成才,接着去青州参加考试一下获得法学状元并且展现极高的智力水平,陈登委任他负责一些政法任务和当作管亥的军师,戏志才一直勤勤恳恳,但是到了兖州戏志才就迷恋上了五石散,然后退休。

陈亮觉得为什么很多名士能避免沉浸于毒品之中,会不会是像陈群,荀彧这些大族子弟都见惯了这种毒品,深刻了解这些缺点,郭嘉作为大家族旁支,戏志才作为平民,平时是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大族子弟了解的毒品,一旦有了钱就一发不可收拾。另外,现在大汉的儒生是传统的儒生,除了学文化,君子六艺都要学,弓箭驾车之类的身体锻炼也不少。平民和寒门可能会因为营养不好锻炼消耗不起,身体差而更容易受到五石散的伤害。戏志才一旦开始服用五石散,因为好奇和突然有钱,会吃得多,加上身体素质差并且没有抵抗力,防御也少,这些子弟身体就容易崩溃。那为什么郭嘉还活着?陈亮觉得主要还是因为郭嘉比戏志才年轻接近10岁,年轻人还顶得住,不过历史上的郭嘉也剩下10年左右的生命了。

陈亮拿着戏志才的推荐信来到了颍川书院,惊讶的发现颍川书院没人了,陈亮有些慌,不过有一个老头对着陈亮说道:“你是小亮吗?”陈亮被人叫到更加惊讶,陈亮对这人有印象,可能是之前在卢植葬礼上见过,但是不在一个圈子而且年龄差太多,当时没有互相认识。陈亮于是问道:“老先生认识我?”老头说:“恭候多时,把推荐信拿来看一下。”陈亮把推荐信拿过去,心中感叹戏志才做事如此严谨,竟然预料到了颍川书院会倒闭,提前安排了人来接引。老头看了推荐信笑了一下,说道:“我等的不是你,不过碰巧你们的名一样让我们误会了。不过一会儿我等到那位学生之后,我就给你指路去荀家的颍川书院的分支,荀家带着他们的荀家的老师躲在山里躲避战乱,我带着另一批老师去打算去南方躲避二袁之乱。”陈亮想到了和自己名一样的人,那有可能就是诸葛亮了,那么这个想要南逃的颍川老师很可能是传说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不过陈亮无法确认,因为名是亮的年轻人肯定不止两人,而且陈亮不确认这个时空诸葛亮会不会继续当司马徽的学生,甚至司马徽会不会亲自来接引诸葛亮也是一个疑问。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宿命论,诸葛亮是司马徽的徒弟很合理,因为历史上司马懿的师父胡昭字孔明而诸葛亮的师父姓司马。陈亮为了验证猜想,直接问道:“请问老先生如何称呼?”老头说道:“我是颍川司马徽,表字德操,很多人叫我水镜先生,你是徐州大族子弟,应该听说过你们徐州有一个叫做诸葛亮的天才吧?郑公说他可以出师了,想推荐到我这里。”陈亮说道:“我当然听说过,他是出了名的天才,他和我姐姐是同学,都跟着郑公学习,没想到郑公把他推荐到司马先生处学习了。”司马徽:“好。看来你姐姐也很有学问。”陈亮和司马徽继续聊天。一会儿一个靓仔就来了,陈亮和司马徽在卢植葬礼上都见过诸葛亮,认出他来。不一会儿,三人上路,司马徽把陈亮带到荀家的颍川书院分支,陈亮就这样当上了颍川书院的学生了。诸葛亮跟着司马徽向南离去。

陈亮和荀家的一群大族子弟一起学习有些难受,这些人说话都是说一些风雅之言,说话不像陈亮平时和孙策他们那么直白,经常引经据典而且说话半文半白。虽然陈亮跟着卢植上过课,也能说说这种上台面的话,但是这么说话好累。不过陈亮也不能不说话,不说话的话就找不到荀家核心子弟和荀家的核心功法。学堂里的人因为战乱少了很多,陈亮打听了一圈,只有荀家荀正听说过,他在演义中跟随纪灵和关羽对战,纪灵打累了让荀正上,他出战就被关羽一刀给斩了,陈亮虽然觉得没必要和一个短命而且没有前途的人结交,但是陈亮为了荀家的功法,还是舔着脸和他结交一番。陈亮发现荀正虽然还不到20岁,还没取字,但是因为力气大射箭好读书也不错,属于荀家少有的传统的能文能武的儒生,被荀家人和书院的学生称为文武全才,因此他十分嚣张,他还吹嘘自己前段时间还给袁术提供了一条建议,这才能让袁术带兵去关中避免颍川遭到战乱的灾难,每次说到这里,荀正的一群小粉丝就开始赞美他。陈亮算是理解为什么他敢单挑关羽了,可能是被吹捧的失去理智了。陈亮虽然态度很好,但是荀正的态度不是很友好,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陈亮做了些好吃的给他,荀正开心的接受吃下,但是陈亮询问荀正学的是什么经,荀正就含糊其辞,陈亮不好在别人主场动手。如果找不到荀家的功法,陈亮也不想在这里继续讨好荀正了,接下来陈亮还想认识一下荀攸,历史上曹操的谋主,官渡之战多次奇策贡献极大,就算不能拿到荀家的功法,听一下荀攸的课认识一下荀攸长什么样也不错,如果能结交一下那就更好了。陈亮听说下个月荀攸回来讲课,陈亮打算如果见过荀攸之后还没有找到功法,那就可以离开去学习其他功法了。

(警告,下一章会很尬)


81 颍川书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