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目的论)3

2021-05-02 03:56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三、自然目的论体系

        那么,这样一种有机体原则,一旦在自然界确立,它就有一种扩展开的趋势。自然目的论以有机体为起点,拓展到了整个自然界。我们说有机体有一个内在的目的,那这种拓展是怎么拓展的呢?有机体自身的目的不仅仅是围绕着同一个目的而组织起来,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它组织起来是要吸收通过吸收外界的阳光啊,水分啊,营养啊等。必须要利用各种外部条件,才能自组织起来。你把一个有机体放到真空里面,它就没法活了,或者就可以说,它就没法达成它的内在目的了。我们推测一个有机体成长起来的原因,那么首先是有机体内部各个部分相互的作用,这是内因。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出它还有组织整个环境来为它自己服务的这样一种能力。也就是说,只要整个宇宙如果不是提供了这么一个环境的话,那么这个有机体就生长不起来了,这是有机体生长的外因。那么反过来,既然这个有机体已经生长起来了,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宇宙看作是为了这个有机体而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

        当然你从机械论的眼光来看,可以说这些都是偶然的,因为有机体的生存立足于外在的条件合适与否,各种条件都要符合,这是一个很苛刻的条件,所以我们说有机体的产生和生长都是很偶然的。但是一旦我们引入了一种有机体的目的论视角,从有机体的原则我们推出整个自然目的论,我们可以把整个自然的环境看作是为了这个有机体的目的而设置的。这些机械论的手段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手段,从属于目的论之下。

        凡是有一个有机体,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宇宙看作是为它服务的,但是我们的常识会觉得不可能,太自大了。因为一个有机体毕竟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只凭一个有机体怎么就能把整个宇宙看作是为它服务的呢?所以康德在这里对有机体本身也进行了一番推导,就是说,有机体不仅仅是一个有机体,因为有机体是会死亡的,那么就要通过传宗接代,把有机体的种族的这一个“类”看做是它的最终目的。每个种族就它自身来说,它以自身为目的,但是就客观上来说,它还会以别的种族为目的。就是生物链,从这个角度来看,自然目的就构成了一个以人为顶点的等级系统。

        那么在这个等级系统里面,也有一个内在矛盾,称之为机械论和目的论的二律背反。就是说,我们到底是用机械论还是用目的论来看待整个自然界呢?如果我们用机械论来看待这个自然界,那自然界无所谓等级。因为我们说自然界的等级,高级和低级,还不是人来划定的,人为了自身,将所有动物都看作是自己的手段,那其他生物当然也可以把人看作是自己的手段。比如说蚊子,就是以人为自己的手段的,你凭什么要说消灭蚊子?蚊子就不能生存?所以机械论的角度,就是万物平等的角度。都是一样的,没什么高级和低级。但是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呢,万物都是有等级的。目的嘛,如果你否认了目的这个概念,那万物确实是平等的,但是如果你设立了目的这个概念,那么你就会把一个东西看作是另一个东西的目的,当然你会说蚊子也有目的,但是康德会证明,人的目的远远高于蚊子。

        那么这个二律背反怎么解决?就是说机械论是一条知性的原则,它当然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它具有自然界中的经验的普遍性。但是目的论是一个理性的法则,它是以理性的理念作为它的法则的。我们前面也讲到,理念的作用是引导我们的自然科学趋向于统一,趋向于最高的完备,它起码是要起到这样一种作用的,这叫做理念的一种内在的运用。那么体现在目的论上,它就是这样一种内在的运用。

        所以这两个观点都各自成立,互不矛盾,但是要互补。一个是具体的自然科学的观点,另外一个是自然科学的一种理想的观点。但是这种理想的观点我们无法达到,于是我们想出一个理念来,这就是合目的性。一旦有了合目的性,那就有了最终的合目的性。因为目的本身作为一个链条,目的必须有一个最终的不可追溯的目的来作为它的根基。如果没有最终的目的,那么虽然每个生物看起来都是有目的的,但是总体来看,还只是一种机械论的,弱肉强食的搏斗。所以这两者的二律背反,在把理性和知性的概念严格区分开来的前提之下,就可以解决了。他们属于不同的判断力,一个是机械论,属于规定性的判断力,一个是目的论,属于反思性的判断力。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目的论)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