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唯物辩证法大纲》2.2.2.2 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改造

2023-11-13 13:2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2、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改造


  现在再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论的基础上,批判地改造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过程。

  我们已经知道,黑格尔的庞大的哲学体系,是以丰富的哲学史的知识做背景,并企图把当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概括于其中的唯心论的辩证法体系。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为什么是唯心论的而不能是唯物论的呢?这个问题的说明,是理解关于黑格尔辩证法为什么必然要被否定的前提。

  黑格尔的哲学所以是唯心辩证法的主要理由,第一、是当时德国社会状况的影响。如前段中所述,黑格尔时代的德国资本主义比较落后,德国资产阶级的势力比较薄弱。当时英法诸国所已实现的资本主义,在德国资产阶级心目中,还是将来应当实现的理想。所以作为德国资产阶级代言人的黑格尔只能在观念的世界中思辨地追想先进的资产阶级的历史。这种事实,对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生成,给了决定的影响。因此,第二、在黑格尔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还没有充分地暴露,还没有进入腐朽的阶段。黑格尔把资本主义社会看做人类史上最成熟最高级的阶段,而不能展望资本主义社会的前途。所以他的绝对的唯心论,站在精神发展的完结的立场、认识的辩证法的停滞的立场。第三、黑格尔时代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还未能提供足够的材料来证明自然界的辩证性质,还不能从自然科学的成果中唯物地概括出辩证法的一般原理,因而只能透过唯心论的窗户去窥测自然界的客观辩证法。

  基于上述的理由,黑格尔就在头脑中构思着当时科学所没有阐明的世界的现实联系,把观念所导出的思辨的公式嵌入现实世界,把现实世界弄成神秘的东西。因此他把他的体系独断地说成是绝对观念的实现、绝对真理的总体,这就造成了他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之科学的解决,就是打破那非科学的体系,救出那有积极意义的方法。这种工作,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完成的。

  黑格尔辩证法之唯物论的改造工作,大概可以分为下述四项。

  第一、黑格尔哲学把思维夸大成为独立的实体和现实世界的创造主。现在,这个哲学所颠倒了的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必须使它再颠倒过来,即是要把存在看做本源,把思维看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

  第二、正因为黑格尔哲学是唯心论的,所以他就在精神界、在概念的运动中去探求万物发展的辩证法的根源,这是用头向下倒立的辩证法。现在要把它颠倒过来,使它用脚向下竖立,要在物质过程中去探求万物发展的辩证法的根源。所以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2]思维的辩证法与物质世界本身的辩证法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这两种辩证法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前者是自发的、客观的,而后者则是自觉的、主观的。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自觉的反映,主观辩证法必须符合客观辩证法。

  第三、黑格尔的唯心论体系认为世界的发展因“绝对真理”的发现而告终结,这完全是与辩证法相矛盾的。马克思否定了这种形而上学的独断,把认识了解为无限发展的过程。

  第四、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中虽然重视了实践的作用,但它完全脱离了社会的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把实践当作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或活动。马克思在唯物论的基础上把实践当作社会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当作认识论的基础,因而把黑格尔的实践概念改造为历史的社会的范畴。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黑格尔辩证法之唯物论的改造,表现于1842至1845年的诸著作中。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之展开,首先是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其次是1844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1845年的《神圣家族》。至于在1845至1846年发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辩证法更是已经完全地展开了。


注: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4页。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4页。

《唯物辩证法大纲》2.2.2.2 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改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