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就睡,就是在等病来
很多人白天忙碌了一天,早餐、午餐匆忙对付,晚上大吃一顿,然后回到家倒头就睡,这种生活对于健康来说是极大的损害。 “吃饱就睡”无异于“睡以等病”,很多脾胃病都是由这种不健康的习惯造成的。长时间工作会让人身心疲惫,充足的休息才能让人精神奕奕。 同样,工作了一天的脾胃,夜晚的时候也需要休息。 此时如果吃饱就睡,脾胃被迫“加班”,负担更重,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休整。 《黄帝内经》中指出,人卧,血归于肝。人在休息的时候,血液流向肝脏,脾胃等脏腑器官的血流量减少,运转速度也就相应变慢,这使得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里。 为了消化掉这些食物,胃会被迫分泌大量胃液,其中的胃酸,就会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长期如此可导致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吃饱就睡还可能导致胃里的食物反流至食管、气道、咽喉等部位,引起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胃炎等多种疾病。 另外,饱食后入睡还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什么时候吃晚餐最合适呢? 一般建议在晚上6点左右吃晚餐,最晚不要超过晚上8点,吃七分饱即可; 晚上8点之后,除了饮水之外,最好不要再吃东西,尤其是固体食物。 晚餐之后3个小时内最好不要躺下睡觉,这样能使血液集中于胃肠,促进消化。 脾胃安和,就不会再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 ——《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失眠是现代人常遇到的问题。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如精神紧张、疲劳过度、压力过大、饥饿、疾病导致的疼痛、药物作用等。 《黄帝内经》里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是脾胃不和,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水湿滞留在体内,体内便湿气旺盛,湿盛而化痰,痰热上扰心神,人便会失眠。 因脾胃不和而致失眠的人,还常伴有胸闷、腹胀、口苦、痰多等症状。 ☉管好嘴,才能睡得更安稳脾胃不和多跟饮食有关,所以首先我们需要调整饮食。 一、别让肠胃受刺激养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管住嘴很重要。胃不好的人要少吃熏肉、腊肠、方便食品以及过酸、过硬、过甜的东西。 这些食物不仅会加重脾胃负担,还可刺激胃酸分泌,使人出现胃泛酸而影响到睡眠质量。 另外,豆类、大白菜、洋葱、玉米等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从而产生腹胀感,妨碍正常睡眠,晚餐要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二、晚上少吃点早上胡乱凑合,中午急急匆匆,晚上大吃大喝,这是现代人一日饮食的常态。 晚上吃太多会让胃的负担加重。 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如果吃大量食物,不仅会撑大胃容量,还会让胃“加班工作”。 人在睡觉的时候,胃肠也应该休息,人才能整体进入休整状态,但此时如果胃还在“加班”,人就无法进入休整状态,就很难睡好。 ☉按摩安眠穴给自己好梦。 睡不着的时候可以按摩一下安眠穴,这是一个经外奇穴,是治疗失眠的经验要穴。 位于项部,翳风穴和风池穴之间。 取穴时,先找到耳垂后下方的凹陷处的翳风穴,再找到项部大筋外侧缘的风池穴,两点连线的中点处即是安眠穴。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按摩这个穴位,可起到宁心安眠的作用。 脾胃不和的人,按摩安眠穴时可配伍中脘穴、丰隆穴,养脾和胃、安眠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