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卖20000?被捧杀的国产"长寿药",是时候走下神坛了
曾立志"让大众以每天一杯奶茶的成本,实现全民抗衰"的基因港掌门人王骏,可能真的要"梦想成真"了,只是不知道他是应该笑还是哭。
2020年8月,杭州湾南畔的余姚生态园内,以抗衰物质烟酰胺单合甘酸(NMN)作为主要生产物的莱孚斯本辅酶工厂正式投产,不仅在纯度、产率方面再上一个台阶,其产能也达到了百吨级别,为此总裁王骏在仪式上当众宣布全线降价25%。
在目前的价格体系中,基因港已然逼近了"长寿药"极限,走下"贵价神坛"。

自2017年横空出世以来,基因港被多次质疑走"黑红"路线,全酶法技术让NMN迎来第一波价格跳水,但动辄四位数的售价仍让其难逃"专盯富人钱袋子"的戏谑。
如今其主动让利市场的行为引起业内外关注,掌门人王骏的"凭借一杯奶茶钱实现健康长寿"言论是否为新型"智商税"?所谓的全线降价到底是妥协?还是新一轮炒作?
以攻为守,以守为攻
陈亮《酌古论一·先主》:"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
如果将基因港如今的降价在商业上解读为"防守"的话,那么其前三年的动作就是典型的"进攻"。2017年,掌门人王骏通过全酶法技术研发的NMN商业化成果落地破圈,成立近20年的基因港逐渐由幕后走向台前。

他的成功,靠的不是营销而是酶法技术。医药领域观察人士、医药专业媒体药闻社主编张亮曾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因港的厉害之处,在于用生物酶法技术研发了新配比,把原来美日的价格给打了下来。"
有着硬核研发技术的基因港自然底气十足,仅两年时间,便拿下了"智选抗衰新科技大奖"、"2019营养健康消费领军企业"、"《央视财经论坛·香港》优秀企业奖"等荣誉,鉴于当时保健品市场上一些不良风气,京东健康还在2019年联合基因港共举监督"大旗",任全球保健品品质联盟会长单位。

如今旗下大型工厂投产,基因港反而抑价1/4呈"防守"态势,有专业人士指出其精妙之处:像NMN这种新兴行业,发展至今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消费市场,能否拿下供给产能、为行业树立新标准才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开展"进攻"更明智。
"一守一攻"之间暴露的是掌门人王骏更大的商业野心,早在8月份的投产典礼上,王骏就曾透露:公司最早会在明年第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拿下"长寿第一股"称号。
惨遭"滑铁卢"?错
王骏的全酶法技术让NMN原料成本在2017年首度迎来价格跳水;3年后余姚大型工厂全面投产,艾沐茵全线抑价25%,对比三年前美日的一克20000,已经缩水19倍。
王骏曾对自家酶法技术保持极高自信,认为同业要赶上至少花10年时间。而他的几次"出头鸟"举动到底还是没能躲过"行业投机者"的抹黑与造谣,工厂宣布正式投产后王骏教授随即遭受网暴,质疑其学历、学术造假。

此类看似揭秘的黑稿,的确吸引了一小部分群众喜欢"吃瓜"的猎奇心理,但是稍微细究便会发现通篇皆是无稽之谈。该黑稿直指基因港创始人王骏教授履历造假,称其:"没有获得硕士学位,甚至连研究生学业都未完成"……
面对此类质疑,在问询了基因港相关人员后其回应表示,创始人王骏教授信息在香港中文大学官网可自行检索查询,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上也有教授相关信息,对于此类刻意的抹黑造谣今后将不会再做过多回应,一切交由相关司法机关处理。


"按目前余姚工厂的产能100吨来算,市场占有率已经远远超过50%,现在这个市场现状就是90%的商家都在玩'贴牌',(基因港)现在再降25%,他们的确很难做下去,免不了出'昏招'。"经销商李力(化名)表示。
珠玉在前,未来可期
纵观全局,抛开一些热衷于抹黑的投机者不提,抗衰物质NMN的春天或已到来。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日前将"健康长寿"进行了官方定义——不仅是"活得久",更是"活得好、活得快乐",对于健康和长寿概念的进一步解析,反映出我国对于提高生命长度与质量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

事实证明,中国本土企不靠品牌溢价和情怀,仅靠自主技术和品质同样能走远,例如珠玉在前的福耀、华为等,就为基因港的海外之路起到一定示范作用。经历了抹黑风波后基因港没有停下脚步,并且开始走出国门布局美日市场,"余姚工厂一期产能可覆盖80万人,二期产能在5000~10000吨之间,仅靠国内市场是难以彻底消化的,送上老外的保健品账单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也有分析认为,生物科技企长期以来还面临研发投入高、成长不确定和人才需求大等问题,而致力于"让全民通过一杯奶茶钱实现健康抗衰"的基因港,希望在"树立行业标准"和"拓展新市场"两件事上突破,无疑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