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指答案】2018年国考副省级

2021-11-18 09:00 作者:中指的申论教室  | 我要投稿

01


根据给定资料1,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和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2)恰当提炼,条理清晰;(3)不超过350字。



#

指点

      此题材料的结构较为清晰,按照材料三方面问题、建议就可较为准确概括内容。要注意开头部分对成绩的总体描述和下文零散出现的成绩(或现状)的包含关系,不要罗列太多无效信息。要注意每个问题、建议段中句子间结构关系,找准关键词的级次,抓住重点。


#

中指答案


      成绩:智能经济之核初步形成:智能制造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创新平台和核心技术突破初见成效,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改造动力强劲。

      问题:1、智能制造的基础存短板。基础性关键环境要素建设滞后,核心控制技术缺乏。2、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缓慢。传统企业主主体意识不强,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技术、系统集成供给、人才和网络基础设施不足。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规模小、结构差问题。

      建议:1、推进强基工程。着力在重点领域的“四基”上突破,培育工匠型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订。2、构建协同创新创业共同体。引导大中小微企业、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创新,培育扶持智能装备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示范应用。3、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谋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推进企业内生产性服务建设,培育引进龙头企业。



02


上级部门来W市考察,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就W市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探索,写一份汇报提纲。(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语言流畅,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

指点

      为了保证提纲的完整性(多数提纲类题目不要求格式和文采,但要求框架的完整性),建议写出第一段背景(材料开头部分也有提示)。答具体内容时要注意不要遗漏第1点,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的先导和指引是科学完整的整体规划,因此这点从现实和材料信息来说都必须写。2、3点同属于机器人产业,可分写、也可合并。


#

中指答案


     W市民营经济发达,但传统产业占比超过70%。W市将发展智能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机器人产业为切入点,做了以下探索:

      1、明确发展规划。W市立足制造业基础较好,应用市场广阔,将机器人产业的一系列规划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延续和深化。2、举办机器人峰会。通过多次举办中国机器人峰会拉动产业发展,使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迅速成长及一系列机器人企业落户。3、规划建设机器人小镇。以机器人小镇为载体,集中机器人产业制造基地、产业学院、展览交易市场。4、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借助“机器换人”对传统企业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产品生产找到最优制作模式。引导系统集成和服务提供商服务于升级改造。5、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吸引海内外各类创新基因、高端人才集聚,并辅以相应的生态,促使企业家之间、企业家和政府之间形成密切互动。



03



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对画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15分)

要求:(1)观点明确,紧扣资料,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

指点

      此言语解释题使用拆分法的答题逻辑:什么是慧,什么是智,如何用慧来打造智。运用此方法的依据为材料的整体结构。材料前半部分为例子,作为背景和引子引出最后两段的内容。最后两段的结构很关键:倒数第二段前半部分为此划线部分的出处,是整体、合并的解释。后半部分是对“人”(设计师)的解释,注意看内容,有意避开产品不谈,只谈人的思考,所以是在集中写人的慧。最后一段是集中写智。这也是最后两段分段的原因。


#

中指答案

      人应有的‘慧’:1、好的设计师应该思考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改善人的生活质量。2、要关注人类,关注生存环境,应该思考人与产品、与大自然的关系。3、吸收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体味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和美。

      物应有的“智”:在产品外观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融入时间、情感等因素,进行数字化与用户体验交互的服务设计,让产品具有智能化、交互化的工业设计。

      设计师应学会用设计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将工业技术和设计创新深度融合,设计出真正满足和改变人类生活的产品。


04


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200字。



#

指点

     言语解释+概括题。从形式上来看是个比较让人崩溃的解释题,但从分值来看是个比较简单的、关键词都在材料里的概括题。此题破题点主要为:“想象力经济的本质正是将人的创新精神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一个过程”。这句话写出了想象力经济的基本骨架,且把材料拆分成了两个部分。前面内容写的是这一过程具体长什么样,这部分要格外注意“众创”的解释;后面的内容写了想象力经济得以发挥的关键和基础。


#

中指答案

      想象力经济就是以设计师为主导,将人的创新精神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过程。实现途径是通过打造集企业、用户、设计师为一体的共享生态圈,赋予每个参与者以创造者和受益者的双重身份,以“众创”的模式推动想象力向生产力转化,由此推动想象力的价值链实现最大化的延展。其关键在于找到消费者真正欲求,让消费者为内心的归属感买单。其基础在于互联网技术、共享经济的发展让个体创造力得以连接与共享。

 

05

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画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

指点

      这个大作文非常好,好在具有明显的“划时代”意义,不再是单纯地让考生大量概括原材料来“复制”出大作文。而是除材料5之外,前文材料能用的信息非常零碎、非常少。这个特点在之前大作文是少见的,在今后大作文中也不会太多见(但要提防副省级作文会再出现)。但大家也不要太过于担心,如果大作文完全脱离材料,完全不给方向,那就变成了天马行空的自由发挥,就缺失了确切的可执行阅卷的标准,因此这篇大作文还是非常详尽的给出了材料5的内容,非常详细深入地带领我们探讨了三方面源泉的深层含义。以此为基础和方向,去构思文章。

      开头可参考材料信息:

     接下来的时代应该是“想象力经济时代”。只要拥有想象力,敢于创新,就有可能迎来想象力经济的时代。

      科学可参考材料信息:

      敢于批判,不断质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艺术可参考材料信息:

      服务设计就是数字化与用户体验的交互,就是在产品中融入时间、情感等因素。未来真正的“智造”,一定需要智能化、交互化的工业设计。

      作为代表美的精神力量,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全时空。有了它,人类可以无止境地向着无限美丽的世界前进。

      古文化可参考材料信息:

      中国的设计师应该多研究吸收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比如在设计中国的传统建筑或家具时,应该更多地去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这并不意味着在一个现代物品上印几个传统图案就行了,而是要真正去体味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和美。

      历经多少世纪而留存下来的古文化,蕴含着需要想象力才能充分挖掘的惊人智慧和秘密,它是保持想象力永不枯竭的源泉。不少思维活跃的前沿科学家都是人类学和古文化的爱好者。他们研究的科学决然不是宗教,但是,他们比任何人都敏感于那些古老民族的神秘文化和宗教,并从中大量汲取了养分

      思考:

      科学是基础,让思想站在巨人肩膀,才能拓宽想象空间。

      科学是方向,在科学的道路上想象,才能让想象推动时代发展。

      科学是勇气,科学的核心是敢于批判质疑,给了想象的勇气。

      艺术是灵气,想象因艺术而生动、富有美感。有了它,人类可以无止境地向着无限美丽的世界前进。

      艺术是人性,让想象更具有生活气息、拥有情感。

      古文化是源泉,集合了先祖的想象力,供我们吸收养分

      古文化是灵感,蕴含智慧和美。

      古文化是特色,塑造中国人特质,为中国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

 范文


追溯想象力源泉 推动社会进步

作者:黄小qin  指导:中指

      众创模式创造商业价值,共享经济提高产业效率,智能制造轻松改变生活……当无形的想象力落地成有形的事物,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甚至推动想象力时代到来。深度挖掘想象力是叩开新时代大门的关键,想象力虽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禀赋,但如果没有想象的力量、方向和基础,就难以让想象力落地实现,只能化为空中楼阁,让人望而兴叹。因此,唯有追溯想象力的源泉,以科学为力量,艺术为方向,古文化为基础,才能不断激发、丰富想象力,推动社会进步。

      发扬科学的批判精神,赋予想象力力量。科学精神蕴含的敢于批判、不断质疑的特质,能够让人们从旧的认知中发现新的突破,以此来拓宽想象力空间,创造前所未有的科学成果。智能机器人的诞生,逐渐代替了人类劳动力;互联网的创造,引领人们进入全新发展平台……如果没有批判质疑、追寻真理的勇气,就不可能让科技从无到有的产生,社会也不会进步如此之快。唯有不断追寻探索科学精神,才能让想象力充满力量,而这种力量赋予人类创新发展的信心,摆脱思维的枷锁、传统的束缚,让想象力自由地驰骋,创造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探求艺术的人性之美,指引想象力方向。艺术作为代表美的精神力量,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全时空,是人类文明永恒话题。从金石书画各种奇思巧作的视觉之美,到各类智能交互设计让人关注人性发展,艺术美对人的熏陶贯穿古今,形成人们向善向美的精神风貌。如果没有对艺术“美”的探求,人们就不会产生对美的向往,无法催生“高颜值”的想象力;如果没有对艺术“善”的探求,人们就难以产生对人性的关怀,不能获得“有温度”的想象力。艺术美给想象力指引了向善向美的明确方向,我们应探求艺术本质,创造出关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事物。

      挖掘古文化永恒魅力,散发想象力光芒。古有蛟龙入海美丽传说,今有蛟龙潜水器探索未知海域,古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今有“嫦娥工程”探索月球奥秘。古文化充满了古代先贤对广阔宇宙、世间万物的好奇与思考,经历跨越时空的传递与丰富,成为一代代人们想象力的源泉,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而厚重深沉的中国文化,更是成为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宝库,其蕴含的惊人智慧和秘密,催生出中华民族特有的东方式灵感,让我们在当今世界创造一个个发展奇迹。因此,我们应不断提升文化自信,重视传统文化,体味文化精髓来获得创新发展的思维启迪。

      想象力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给时代发展带来无限可能,给人类命运带来积极推动。在这想象力不断涌动的时代,唯有用科学、艺术、古文化为人类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才能颠覆过去的经验,突破认知的边界,飞跃已有的成就,让梦想照进现实。




【中指答案】2018年国考副省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