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药学(化咳止痰平喘药 )

2023-02-13 10:18 作者:双梦为何  | 我要投稿


                       ╔════════════╗

                       ║       第十二章       ║

                       ║  化咳止痰平喘药  ║

                       ╚════════════╝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涎与咳嗽、气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咳喘每多夹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

    故将化痰、止咳、平喘合并介绍。但其中有的药物以化痰为主要功效,或虽属化

    痰而并不用于咳嗽气喘;有的则以止咳平喘为主要功效,或虽属止咳平喘却无化

    痰作用。

        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

    等症。

        临床使用化痰止咳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

    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2. 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 麻疹初期虽有咳嗽症状,本章分为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三节。



                       ╒═════════════╕

                       │          第一节          │

                       │        温化寒痰药        │

                       ╘═════════════╛


        温化寒痰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的症候,如咳嗽气喘、痰多稀薄,

    以及肢节酸痛,阴疽流注等病症。为了加强疗效,此类药物常与温散寒湿的药物

    同用。如属阴虚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应当慎用。


                             ╔══════╗

                             ║    半夏    ║

                             ╚══════╝


【药用】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块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1.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

               ,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

               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

               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

               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

               等同用。

            2.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

               ,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

               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

               ,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

               黄连等同用。

            3.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

               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

               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

               ,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

               同用。

            4.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

               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

               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

               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此外,配秫米同用还能治胃不和而卧不安,配硫黄而治肾阳不足、大

            便失调之症。

【处方用名】制半夏、姜半夏(用明矾粉、生姜汁腌制后漂净,晒干用)

            生半夏(生用,有毒,主要作为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 半夏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化痰力佳,为治各种痰症要药。其性温而燥

           ,尤为属寒有湿者在所必用;若为热痰,当与清热化痰之品配伍始妥。

           唯其有伤阴耗津之弊,故燥痰者忌用。所主消痞,实亦化痰除湿之功;

           至于散结无非辛散温通之效。和中而能降逆为止呕之良药,无论胃寒、

           胃热、胃虚、恶阻咸可应用,配伍适当,每奏卓效。此外,胃不和而卧

           不安者,肾阳不足而大便失调者,皆可配合应用,亦有殊功。

        2. 半夏昔人以为妊娠忌用之品,然恶阻用之有止呕之效,并无堕胎之虞。

           又以为性滑,则其体虽滑,而其性温燥,决非润泽之品,故阴虚津少者

           应于慎用。

        3. 半夏主要功用为化痰止呕,故为脾胃两经要药。脾为生痰之源,胃为受

           纳之器。痰湿恋脾,半夏能燥湿化痰;胃气不和,半夏亦能和胃降逆。

        4. 半夏化痰,以脾不化湿、聚而为痰者为主;因其性温燥,故对于寒痰,

           亦可应用。如属热痰,则须以清肺药配合同用。至于阴虚燥痰、津少口

           渴等症,则不宜应用。

        5. 半夏止呕,以痰气壅塞、胃逆不和为主;但因它具有良好的降逆止呕作

           用,故除适用于痰饮呕吐之外,尚可用于胃虚呕吐,如《金匮要略》大

           半夏汤以半夏配伍人参、白蜜等同用;至于胃热呕吐,宜用清胃药如麦

           冬、竹茹等同用,以防温燥过热、耗伤胃阴。

        6. 《别录》有半夏堕胎的记载,可是《金匮要略》的干姜人参半夏汤早已

           用治妊娠呕吐,而并不碍胎。从这个例子,启示我们阅读前人本草文献

           时,必须持有辩证唯物一分为二的观点,使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 半夏生用有毒,生姜、明矾能制其毒,所以用制半夏,多以生姜、明矾

           制。此外,过去上海地区除姜制半夏之外,上有竹沥半夏、宋半夏、仙

           半夏等多种制法,现在已于简化,药店主要供应制半夏,不在加工炮制

           上述品种。

【方剂举例】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生姜。

              治痰饮呕吐,心下痞闷不渴者。


                             ╔══════╗

                             ║   天南星   ║(附:胆南星)

                             ╚══════╝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拟天南星及天南星或其它同属近似植物的求状块茎。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毒。入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临床应用】1. 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等症。

               本品功能燥湿化痰,而温燥之性更烈于半夏,故可用于顽痰咳嗽及

               痰湿壅滞、胸膈胀闷等症,常与半夏配合应用。

            2. 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风及破伤风、口噤强直等症。

               南星又能祛经络之风痰而解除痉挛,故可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

               风痰涎壅盛、口眼喎斜、经络不利、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拘挛,

               以及破伤风口噤强直等症。在临床上治风痰眩晕、目眩、呕逆、胸

               闷少食等症,常与半夏、天麻、生姜等配伍;治风痰壅盛、呕吐涎

               沫、口眼喎斜等症,常与半夏、白附子、川乌等配伍;治破伤风,

               常与白附子、天麻、防风、白芷、羌活等同用。

            此外,本品生用,外敷痈肿、跌扑损伤,有消肿定痛作用。

【处方用名】制南星(制法与制半夏相同)

            生南星(生用,有毒,多作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胆南星:又叫陈胆星。即南星经过牛胆汁制,燥性已减。性味苦凉。能化

                痰息风定惊,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1. 天南星苦温性烈,善能开泄。前人说它“治痰功同半夏”。然半夏虽属

           辛散,专理脾胃湿痰,且能止呕;南星辛散之力胜过半夏,专主经络风

           痰。南星所主治的,一般多属风痰、湿痰入于经络所引起的症候,如中

           风麻痹、口噤身强、筋脉拘挛,以及惊痫、破伤风等。

        2. 南星有毒,内服须经炮制,方可使用。

        3. 本品用苦寒的胆汁制后,燥烈之性已减,故常用于痰热内盛、惊风抽搐

           等症。

【方剂举例】玉真散《本事方》:天南星、防风。

              治破伤风急跌扑损伤,项强口噤。

            通络片《上海中成药》:姜制生南星、地龙、生地、生川乌、枫茄子。

              治风寒潮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腰背酸痛、肌体麻木、怕冷的风湿痛

              等症。


                             ╔══════╗

                             ║   白附子   ║

                             ╚══════╝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或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胃经。

【功效】祛风痰、逐寒湿。

【临床应用】1. 用于中风、口眼喎斜之症。

               白附子善于祛风痰、燥湿痰,故可用于中风痰壅之症,常与天南星

               、半夏等同用;治口眼喎斜,常与全蝎、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2. 用于寒湿疼痛,偏正头痛等症。

               白附子不仅善于祛风痰,又能逐寒湿,故适用于寒湿头痛、偏正头

               痛、四肢酸痛麻痹等症,而以治疗头面部疼痛的效果较好,常配合

               白芷、天麻、南星、川乌等药应用。

【处方用名】白附子、禹白附(为独角莲的块茎,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治中风口喎,半身不遂。


                             ╔══════╗

                             ║    皂荚    ║(附:牙皂)

                             ╚══════╝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功效】袪痰、开窍。

【临床应用】1. 用于寒湿壅滞、胸闷喘咳、痰多而咯吐不爽者。

               皂荚有强烈的袪痰作用,治湿痰壅滞、咯吐不爽者,可单用本品焙

               干研末,用红枣煮汤调服;也可配合半夏、莱菔子等同用。

            2. 用于猝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的病症。

               皂荚辛散走窜,外用有通关开窍的功能。治猝然昏迷,口噤不开属

               于实闭之症者,可配合天南星、半夏、细辛、薄荷、雄黄等药研末

               ,吹鼻取嚏,以促使苏醒。

            此外,皂荚熬膏涂疮肿(未溃者),有退肿的功效。

【处方用名】皂荚、皂角(洗净,晒干,去皮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焙焦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五分。内服剂量不

                  宜过大,如服量过多,可引起呕吐及腹泻。本品辛散走窜,性及

                  锐利,孕妇、体虚即有咯血倾向者均不宜用。

【附药】牙皂:又叫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猪牙皂的果实。性味、功效、用量与皂荚相

        同。古代文献中往往将牙皂与皂荚列为一项,对其品质优劣各家说法不一,

        目前习惯认为猪牙皂质量较好,故常采用。


                             ╔══════╗

                             ║    苏子    ║

                             ╚══════╝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定喘,滑肠。

【临床应用】1.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苏子利膈而消痰,质润而不燥,善能降气定喘,故适用于咳嗽痰喘

               的症候,常与莱菔子、白芥子配伍;也可于前胡、厚朴、陈皮、半

               夏等同用。可视病情需要,适当选用配伍药物。

            2. 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质润多油,故有滑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肠燥便秘,可与火麻

               仁、瓜蒌仁、杏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苏子、杜苏子、黑苏子(晒干用)

            炒黑苏子(炒用,可缓和药性)

            炙苏子、炙黑苏子(蜜炙用,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苏子为紫苏的果实,习称为种子。功能降气消痰,以治咳逆痰喘。另有一

        种白苏子,是白苏的果实。两者主要的区别:苏子色黄黑,粒较细小,气

        香力厚;白苏子色呈灰白而粒较大,气较淡薄,功同苏子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苏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陈皮、

                                    当归、生姜(一方无肉桂,有沉香)。

              治痰饮壅盛、肺气上逆作呕。


                             ╔══════╗

                             ║   白芥子   ║

                             ╚══════╝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袪痰利气,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1. 用于寒痰壅滞、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等症。

               白芥子辛散利气,温通袪痰,故可用治寒痰壅滞肺络、胸膈之间所

               引起的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稀薄而色白等症。以本品配苏子

               、莱菔子,用于痰多咳嗽;如配甘遂、大戟,用以豁痰除饮,可治

               痰涎停留胸膈。

            2. 用于痰注肢体、关节疼痛及流注阴疽等症。

               本品辛散温通,能逐痰散结以消肿,治痰注肢体、关节疼痛,可与

               肉桂、没药、木香等配伍;治流注阴疽,可与麻黄、肉桂、熟地、

               炮姜、鹿角胶、甘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捣烂外敷,有活血消肿、散寒逐饮的功效,可用于胸胁刺

            痛、寒痰哮喘的轻症。

【处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 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寒痰壅滞于肺络,以治肺寒喘咳;又能

           祛寒饮壅滞于胸膈,以治胸满胁痛;并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

           以治流注阴疽等症。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故称它有豁痰之功。

        2. 本品辛散容易耗气,性温容易动火伤阴,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

           火炽盛者忌用。

【方剂举例】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大戟。

              治痰涎停留胸膈。


                             ╔══════╗

                             ║    桔梗    ║

                             ╚══════╝


【药用】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入肺经。

【功效】宣肺袪痰,排脓。

【临床应用】1. 用于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哑等症。

               桔梗辛开苦泄,功能宣肺袪痰。如外感咳嗽,常配合解表药同用。

               属于外感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紫苏叶、杏仁等配伍;外感风

               热,可与前胡、牛蒡子、菊花、桑叶等配伍应用。如咽喉肿痛、声

               音嘶哑,可与牛蒡子、甘草、山豆根、射干等同用。

            2. 用于肺痈及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能祛痰而排脓,用治肺痈,可与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鲜芦

               根、鱼腥草等配伍;治咽喉痈肿,可与板蓝根、牛蒡子、马勃、白

               僵蚕、甘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 桔梗辛散苦泄,善能宣通肺气、袪痰排脓,故适用于咳嗽多痰、咯痰不

           爽、咽痛、失音以及肺痈等病症。

        2. 本品配甘草,可袪痰利咽;配枳壳,可利胸膈;配鱼腥草,可排脓解毒

           而治肺痈。

【方剂举例】桔梗汤《金匮要略》:桔梗、甘草。

              治肺痈、咳逆胸满、吐脓。


                             ╔══════╗

                             ║   旋覆花   ║(附:旋覆梗)

                             ╚══════╝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线叶旋覆花或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消痰平喘,降逆下气。

【临床应用】1. 用于喘咳多痰。

               旋覆花功能消痰降气而平喘,故适用于痰壅气逆及痰饮蓄结所致的咳

               嗽痰多之症,可与桑白皮、甜葶苈、陈皮、半夏等品配伍;如有表症

               者,当配解表药同用。

            2. 用于噫气,呕吐。

               本品性温,能降气消痰,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或痰湿内聚所致的噫气或

               呕吐等症,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旋覆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本品的头状花序如绒毛,入汤不易澄清,

                  每能刺喉作痒,故需布包入煎。

【附药】旋覆梗:又较金沸草。即旋覆花的全草。性能、主治、用量、用法俱与旋

                覆花同。

【按语】1. 旋覆花以消痰降气为主要功能,故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气急及嗳气呕吐等

           症。

        2. 经临床实践,旋覆花与前胡等量同用,可增强降气化痰的功能。本品性

           属微温,一般用于肺寒咳嗽;如遇肺热咳嗽、痰多气急者,也可配合清

           热药如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等品同用。

        3. 旋覆花始载于《本经》,又名金沸草。现在中药店以旋覆花的茎叶称为

           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功用与花相似。

【方剂举例】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

                                  大枣。

              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

                             ║    白前    ║

                             ╚══════╝


【药用】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前(斯氏牛皮消)的根茎及叶。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温。入肺经。

【功效】袪痰,降气。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痰多,气逆喘促等症。

            本品善于降气袪痰,故适用于痰多壅肺、咳嗽气促等症,可与紫菀、半

            夏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白前(洗净,晒干,切片用)。降气袪痰之力较强。

            炙白前(蜜炙用,润肺,降气、袪痰,作用较缓)

            炒白前(清炒用。药性较缓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 白前一药,《别录》说它微温,《唐本草》认为微寒。然白前治嗽,并

           不专用于寒嗽,亦可应用于痰火气壅上逆的咳嗽。因痰浊蕴肺,肺失清

           肃而嗽作,白前即以清肃肺气为用,功能袪痰降气,不论寒嗽、热咳,

           只要肺气壅实有痰而咯吐不畅者,都可使用。治寒嗽,可与紫菀、款冬

           花、半夏等配伍;治热咳,可与桑白皮、地骨皮、前胡等同用。

        2. 经临床实践,本品袪痰作用颇强,对胃稍有刺激性,如素有胃病者,用

           量不过多,如果用量过多,易引起恶心呕吐。故使用时必须注意。又本

           品无补益作用,功专辛散下气,对于肺虚干咳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止嗽散《医学心悟》:白前、紫菀、荆芥、百部、桔梗、陈皮、甘草。

              治新久咳嗽。


                             ╔══════╗

                             ║   天浆壳   ║(附:萝藦藤、萝藦种毛)

                             ╚══════╝


【药用】本品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入肺、肝经。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透疹。

【临床应用】1. 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

               天浆壳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气不宣、咳嗽痰多

               、气喘等症,常与金沸草、前胡、枇杷叶等配合应用。与百部配合可治

               疗百日咳。

            2.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本品有宣肺透疹作用,可治麻疹透发不畅之症,常与蝉衣、桑叶、牛

               蒡子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天浆壳、天将壳(剖开,去毛,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只治五只,或一钱至三钱,大剂量可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1. 萝藦藤:及萝藦的茎藤。有补肾强壮的作用。适用于肾亏遗精,乳汁不足

                   ,脱力劳伤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2. 萝藦种毛:外用止创伤出血。适量外敷。


                             ╔══════╗

                             ║   石胡荽   ║

                             ╚══════╝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

【功效】袪痰止咳,通鼻窍,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1. 用于百日咳。

               石胡荽功能袪痰止咳,可以治疗百日咳、咳嗽痰多的病症,单用时

               需加冰糖或白糖,多次少量饮服。

            2. 用于鼻渊。

               本品又能治疗鼻渊流涕、鼻塞不通,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

               辛夷花、苍耳子等药同用;外用配辛夷花、细辛、白芷等研末,取

               少量吹鼻。

            3. 用于疮疡肿痛,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病症。

               石胡荽治疗疮痈、跌打损伤以及蛇咬伤之症,主要采用新鲜者打烂

               外敷,有解毒消肿作用。

【处方用名】鹅儿不食草、石胡荽(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本品味辣,具有刺激性,内服用量不宜过大

                  。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鼻通宁(广州中药制药厂方):鹅儿不食草、辛夷花。

              低鼻,治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感冒鼻塞。



                       ╒═════════════╕

                       │          第二节          │

                       │        清化热痰药        │

                       ╘═════════════╛


        清化热痰药物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于痰热

    而致的癫痫惊厥、瘰历等症。

        运用这类药物治疗癫痫、惊厥等并见痰涎壅盛的热症,需配清热、镇痉的药

    物同用。


                             ╔══════╗

                             ║    贝母    ║

                             ╚══════╝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叶川贝、川贝母,以及浙贝母等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入心、肺经。

【功效】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临床应用】1. 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风热咳嗽,郁火痰结咳嗽、咯痰黄

               稠等症。

               川贝与浙贝皆属性寒而有苦味,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可用于痰热

               咳嗽等症。然川贝性凉而有甘味,兼有润肺之功,而清火散结之力

               则不及浙贝母,故宜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可与沙参、麦

               冬、天冬等品配伍;浙贝母苦寒之性较重,开泄力胜,大多用于外

               感风邪、痰热郁肺所引起的咳嗽,常与桑叶、杏仁、牛蒡子、前胡

               等品配伍同用。

            2. 用于瘰历、疮痈肿毒及肺痈、乳痈等症。

               二贝都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历、疮痈、乳痈及肺痈等症。

               然浙贝偏于苦寒,长于清火散结,故一般认为用浙贝较佳。在临床

               应用方面,治瘰历可与玄参、牡蛎配伍;治疮痈可与连翘、蒲公英

               、天花粉等配伍;治肺痈,可与鲜芦根、生苡仁、冬瓜子、鱼腥草

               等同用。

【处方用名】川贝母、川贝、京川贝(均为川贝母)

            象贝母、浙贝(均为象贝母)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川贝母价格较贵,以研粉吞服为宜,每次

                  吞服三分至五分。

【按语】贝母与半夏,都能止咳化痰。但贝母苦寒清热,功专治肺,适用于热痰、

        燥痰;半夏辛温散寒,治在肺脾,适用于寒痰、湿痰。故一润一燥,各有

        所长。

【方剂举例】二母散《和剂局方》:贝母、知母。

              治阴虚发热咳嗽。


                             ╔══════╗

                             ║    前胡    ║

                             ╚══════╝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入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临床应用】用于肺气不降、痰稠喘满、咯痰不爽及风热郁肺、咳嗽痰多等症。

            前胡辛散苦降,稍有散风之力,长于降气化痰,故适用于肺气不降、清

            肃之令不行,痰稠喘满,咯痰不畅等症,常于桑白皮、苏子、杏仁等药

            配伍;至于用治风热郁肺、咳嗽痰多,可与薄荷、牛蒡子、桔梗等品同

            用。

【处方用名】嫩前胡、粉前胡、前胡(洗净,晒干,切片用)

            炙前胡(蜜炙用,润肺降气化痰)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 前胡与白前都能降气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风热,白前则专主降气。

        2. 前胡与柴胡都有发散的力量,两药配伍同用可用于散风解热,故前人称二

           胡为风药。但前胡治在肺经而主下降,柴胡治在肝胆而主上升,这是二药

           不同之点。

【方剂举例】前胡散《证治准绳》:前胡、桑白皮、贝母、麦门冬、甘草。

              治咳嗽、涕浊稠黏,心胸不利,时有烦热。


                             ╔══════╗

                             ║    瓜蒌    ║

                             ╚══════╝


【药用】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1. 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及肺痈等症。

               瓜蒌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功效,故可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厚、

               咳吐不利及肺痈等症,常与知母、浙贝母、生苡仁、冬瓜子等配伍

               同用。

            2. 用于胸痹胁痛及乳痈肿痛等症。

               瓜蒌能清上焦的积热,又可化浊痰的胶结,故能通胸膈的痹塞,而

               治胸痹胁痛,在应用时常与薤白配伍。此外,本品还可用于乳痈初

               起、肿痛而未成脓者,与蒲公英、乳香等合用,有消肿散结的功效

               。

            3. 用于肠燥便秘。

               瓜蒌仁质润多油,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滑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

               肠燥便秘等症,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全瓜蒌(药店配炒瓜蒌皮三分之一,炒蒌仁三分之二)

            瓜蒌皮、蒌皮、炒瓜蒌皮(均配炒瓜蒌皮,有清肺化痰、宽中利气之

                                    功)

            瓜蒌仁、炒瓜蒌仁(均配炒瓜蒌仁,用时打碎,有润燥滑肠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 瓜蒌一药,原植物称为栝蒌,使载于《本经》。在古代使用时不分皮、

           仁,以整个果实使用,如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上称为栝

           蒌实,都以枚计。至后世始分栝蒌果实的果皮为瓜蒌皮,专主清肺化痰

           、宽中利气,适用于痰热咳嗽、胸痹胁痛等症;瓜蒌的种子较瓜蒌仁,

           偏主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如属便溏腹泻,不宜应用;皮、仁合

           用,称全瓜蒌,则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滑肠通便

           。

        2. 本品配以贝母,则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以治燥痰;配以薤白,则开胸

           散结、通阳利气,以疗胸痹。

        3. 据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栝楼或栝蒌,及今之瓜蒌。但上海及江、浙地区

           药店中另有“栝蒌”一物,它的皮成焦黄色,与瓜蒌皮相似,但种子中

           段则凸起如束腰带,形如螳螂头,与瓜蒌仁不同。它是葫芦科草本植物

           王瓜的果皮和种子,与本品不同,应予区分。

【方剂举例】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栝蒌、薤白、半夏、白酒。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

                             ║    竹茹    ║(附:竹沥)

                             ╚══════╝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或苦竹等茎的节间部份,用刀刮去第一层青绿表层

        后,刮下的中间层。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化痰,止呕。

【临床应用】1. 用于肺热咳嗽,咯痰稠厚。

               竹茹寒能清热,兼有化痰作用,故能用于肺热咳嗽,常与黄芩、瓜

               蒌等药同用。

            2. 用于胃热呕吐、呃逆。

               竹茹有和胃降逆作用,适用于胃热呕吐、呃逆等症,常与橘皮、半

               夏等药同用;对妊娠呕吐之症,本品也可应用。

【处方用名】竹茹、淡竹茹、竹二青(生用)

            炒竹茹(炒为焦用,减少其寒性)

            姜竹茹、姜汁炒竹茹(炒时加适量姜汁,可减少其寒性,并加强止呕

                                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竹沥:取新鲜淡竹截断后,架起,烧其中央部份,二端即有淡黄色的汁液

              流出,以器皿盛容,即为竹沥。性味甘寒,清热化痰的作用比竹茹

              强。

              可用于肺热痰多咳嗽、气喘胸闷,以及中风昏迷、痰涎壅塞等症。

              常与生姜汁同用。一般用量为一两至二两,单独饮服或用药汁冲服

              。

【方剂举例】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橘皮、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治哕逆。


                             ╔══════╗

                             ║   天竺黄   ║

                             ╚══════╝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因病而生成在节内的块状物。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化热痰,凉心定惊。

【临床应用】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

            天竺黄能清化热痰,凉心定惊,功用与竹沥相似,适用于痰热惊搐、

            中风痰壅等症。在临床上以用于痰热惊搐居多,常配合朱砂、郁金、

            黄连、僵蚕等同用。

【处方用名】天竺黄、天竹黄。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


                             ╔══════╗

                             ║    猴枣    ║

                             ╚══════╝


【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猴科猴的胆囊及肠道间的结石。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心、肺、肝、胆经。

【功效】豁痰镇惊,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痰热壅塞,喘逆声嘶,以及小儿热盛惊厥等症。

            猴枣能清化痰热而定惊,功用与牛黄、马宝相似,适用于痰热喘咳、

            惊痫抽搐等症,常与川贝、天竺黄、沉香、麝香等合用。

            此外,猴枣又有清热解毒作用,所以还可用于痈疽、瘰历痰核等症。

【处方用名】猴枣、猴子枣(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至三分,研粉冲服。或入丸散,吞服。本品价格昂贵,用

                  时须注意剂量。

【方剂举例】猴枣散(验方):月石、猴枣、青礞石、川贝、天竺黄、伽南香、麝

                            香。

              治惊痫热痰壅塞。


                             ╔══════╗

                             ║    礞石    ║

                             ╚══════╝


【药用】本品为绿泥石片岩或云母片岩。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入肺、肝经。

【功效】下气墬痰,镇肝止痉。

【临床应用】1. 用于稠黏老痰、顽痰,癫痫惊悸等症。

               本品性烈而质重,功专墬痰,主要用于顽痰癖结、或积痰惊痫等症

               ,往往配合沉香、大黄、黄芩等同用。

            2. 用于痰热惊搐。

               礞石又能镇肝止痉,对痰热引起的惊风抽搐,可配合薄荷、白蜜等

               同用。

【处方用名】青礞石、[火段]礞石([火段]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一般多入丸、散。

【方剂举例】滚痰丸《丹溪心法》: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

              治实热老痰。


                             ╔══════╗

                             ║   海蛤壳   ║

                             ╚══════╝


【药用】本品为文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等的贝壳。

【性味与归经】苦、咸,平。入肺、肾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 用于痰火郁结,胸胁疼痛,痰多喘咳等症。

               海蛤壳能泄肺热而化稠痰,用于痰火郁结、胸胁疼痛,可与青黛、瓜

               蒌等配合;用于痰稠咳喘,可与海浮石、白前、百部等同用。

            2. 用于瘰历、瘿瘤等症。

               本品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历、瘿瘤等症,可与昆布、海藻、

               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用,有可制酸,可治胃痛泛酸。

【处方用名】生蛤壳、蛤壳、海蛤壳(打碎用)

            蛤壳(用)

            海蛤粉、蛤粉(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蛤粉需包煎。

【方剂举例】海蛤丸《丹溪心法》:海蛤、栝蒌。

              治痰饮心痛。


                             ╔══════╗

                             ║   海浮石   ║

                             ╚══════╝


【药用】本品为火山岩浆形成的石块或多孔珊瑚石。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肝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 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黏、咳血等症。

               本品功能化痰,且有清肺之功,故临床主要用于痰热之症,可配伍

               瓜蒌仁、青黛等同用。

            2. 用于瘰历结核。

               本品又能化痰软坚,治瘰历结核,可配合海藻、昆布等药同用。

            此外,据文献记载,海浮石还可用于石淋、小便涩痛,以本品研细末,

            用生甘草煎汤调服。

【处方用名】海浮石、浮海石(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

                             ║   葶苈子   ║

                             ╚══════╝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定喘,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1. 用于痰涎壅滞、咳嗽气喘等症。

               葶苈子能泄肺而下行,行水而消痰,故有泻肺定喘的功效,适用于痰

               涎壅肺、咳嗽痰喘、喉中有痰声如拉锯,在应用时可与桑白皮、旋覆

               花等药同用。

            2. 用于面目浮肿,胸腹积水而小便不利者。

               本品泻肺气之闭,利膀胱之水,故又可用于面浮、小便不利、胸腹

               积水而属于实症者,常与防己、椒目、大黄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甜葶苈、葶苈子(晒干用)

            炒葶苈(炒用)

            炙葶苈(蜜炙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按语】1. 葶苈子苦泄下降,能泄肺平喘、利水消肿,功似桑白皮而力较强。

        2. 过去,一般认为葶苈子泻肺行水之力较为峻烈,只宜用于实症,对肺虚

           喘促、脾虚肿满等症则非所宜。但近来有用以配合黄耆、附子等药治疗

           肺原性心脏病喘促浮肿等症的报导。

        3. 前人说葶苈子有苦有甜,甜者性缓,苦者性急。现上海地区药店中只有

           一种,习称甜葶苈,并无苦葶苈。

        4. 据考证,上海地区所用的葶苈子为播娘蒿的种子,习称南葶苈子;而北

           方地区多用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的种子,习称北葶苈子。

【方剂举例】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大枣。

              治肺中水饮壅塞,胸满喘咳,一身面目浮肿。


                             ╔══════╗

                             ║    昆布    ║

                             ╚══════╝


【药用】本品为昆布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鹅掌菜等的叶状体。

【性味与归经】咸,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结,散瘿瘤。

【临床应用】用于瘿瘤、瘰历等症。

            本品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瘰历、瘿瘤之要药,常与海藻等药配

            伍同用。

            此外,本品与海藻配合其它利水消肿药,又可用以治疗水肿或脚气等病

            症。

【处方用名】昆布、淡昆布(洗净,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昆布丸《外台秘要》:昆布、通草、羊啮、海蛤壳、海藻。

              治瘿瘤治瘿气,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


                             ╔══════╗

                             ║    海藻    ║

                             ╚══════╝


【药用】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叶海藻)或羊西藻(小叶海藻)的叶状体。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结,散瘿瘤。

【临床应用】用于痰涎结核,瘿瘤、瘰历等症。

            海藻功能消痰软坚,为治疗瘿瘤的要药,常配合昆布等应用;此外,由

            于它具有良好的消痰软坚作用,故又多用于治疗痰核瘰历等症。

【处方用名】淡海藻、海藻(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海藻、昆布、海带、半夏、陈皮、青皮、

                                    连翘、贝母、当归、川芎、独活。

              治瘿瘤。


                             ╔══════╗

                             ║   黄药脂   ║

                             ╚══════╝


【药用】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肝、心经。

【功效】化痰消瘿,止咳,止血。

【临床应用】1. 用于瘿瘤结种,疮疖,无名肿毒等症。

               本品有化痰消瘿散结的作用,能至瘿瘤结块,常与夏枯草等同用;用

               至疮疖、无名肿毒等症,可与土大黄共研粉末外敷。

            2. 用于咳嗽气喘,百日咳,吐血、咯血等症。

               黄药脂能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可配合胡颓叶同用;治百日咳,

               用冰糖炖化服。还有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疗吐血、咯血等症。

            此外,本品近来在临床上又用于食道癌、胃癌、乳腺癌,以及甲状腺肿

            瘤等病,但多用或久服对肝脏有一定影响。

【处方用名】黄药脂、黄药子、黄独(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消瘿汤(浙江中医研究所方):黄药子、海藻、昆布、土贝母、牡蛎。

              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


                             ╔══════╗

                             ║    荸荠    ║

                             ╚══════╝


【药用】本品为莎草科植物乌芋的球茎。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化痰消积,清热生津,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1. 用于痰核、瘰历等症。

               本品功能清化痰热,可用于肺胃痰热壅滞的病症,对痰核、瘰历出现

               热象的,常配合海蜇煎服,有化痰消散作用。

            2. 用于热病烦渴,便秘,以及阴虚肺燥,痰热咳嗽等症。

               荸荠善清肺胃热而生津止渴,用于温病热灼津液口渴时,可用鲜者打

               汁,配鲜芦根汁、鲜藕汁、梨汁等同服。阴虚肺燥、痰热咳嗽,大便

               燥结时,也可应用。

            3. 用于目赤热痛及障翳等症。

               荸荠有明目退翳功效,治目赤障翳,可配合其它药配合点眼。

【处方用名】荸荠、地粟(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雪羹汤《温热经纬》:荸荠、海蜇皮。

              2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


                             ╔══════╗

                             ║   瓦愣子   ║(附:白螺丝壳)

                             ╚══════╝


【药用】本品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或毛蚶的贝壳。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肺、胃、肝经。

【功效】散结,消痰。

【临床应用】用于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

            本品咸以软坚,故有消痰散结的功效,治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常

            与三棱、莪朮、桃仁、鳖甲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有制酸止痛作用,可用治胃痛泛酸的病症。

【处方用名】瓦愣子、瓦愣、瓦垄子(,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白螺丝壳:即螺狮的外壳。性味甘温。功能收敛制酸。适用于胃痛呕吐,痰

                  嗽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

                  一钱。

【方剂举例】胃甲方(本院第五门诊部):瓦愣、延胡索、海螵蛸、广木香、甘草。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一般胃病、胃痛。


                             ╔══════╗

                             ║   胖大海   ║

                             ╚══════╝


【药用】本品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开肺气,清肺热,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 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痰热咳嗽等症。

               本品有开宣肺气、清泄肺热的功效,故适用于肺气闭郁、痰热咳嗽、

               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症,常与苦桔梗、生甘草、蝉衣、薄荷等药配

               合应用。

            2. 用于热结便秘等症。

               胖大海不仅能清肺热,同时有润燥通便的功效,用治热结便秘,可单

               用炮汁饮服,但只适用于轻症,重症尚须配合适宜的清热泻下药同用

               。对热结便秘引起的头痛、目赤、轻度虚热等症,用之亦有一定的效

               果。

【处方用名】胖大海(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枚至五枚,煎服。或用沸水炮汁服。


                             ╔══════╗

                             ║   木蝴蝶   ║

                             ╚══════╝


【药用】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肺开音,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1. 用于咳嗽音哑。

               本品有清肺开音的效用,能治疗咳嗽音哑的症候,临床上常与宣肺、

               止咳、化痰等药物配合应用。

            2. 用于肝胃气痛。

               本品又能疏肝理气,可以治疗肝胃气。常配合香附、金铃子等药同用。

            此外,木蝴蝶还可用贴痈疽,有收敛疮口的作用。

【处方用名】木蝴蝶、玉蝴蝶、千张纸(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

                       │          第三节          │

                       │        止咳平喘药        │

                       ╘═════════════╛


        止咳平喘药主要作用是制止咳嗽,下气平喘,适用于咳嗽和气喘的症候。

        喘咳的症候较为复杂,有干咳无痰,有咳吐稀痰或稠痰,有外感咳嗽气急,

    有虚劳咳喘等等,寒热虚实各不相同,必须辩证论治,选用相适宜的配伍。

        止咳平喘药,有宣肺、敛肺、润肺、降气等不同,在应用时还须加以区别。

    关于敛肺止咳药,将再收敛药一章中介绍。


                             ╔══════╗

                             ║    杏仁    ║(附:甜杏仁)

                             ╚══════╝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杏、山杏等的种仁。

【性味与归经】甘、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化痰,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 用于咳嗽气喘。

               杏仁苦泄降气而止咳,故可用于咳嗽、气喘等症,常与麻黄、甘草

               ,或贝母、前胡等配伍应用。

            2. 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质润多油,故又有润肠通便之功,应用时可与大麻仁、瓜蒌仁

               等润肠药配伍。

【处方用名】苦杏仁、光杏仁(去种皮,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甜杏仁:又称巴旦杏仁、叭哒杏仁。性味甘平。功能润肺止咳,用于肺虚久

                咳之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 杏仁功能降气止咳,主要用于咳嗽气逆、喘促之症,不论风寒、风热,

           都可配用。如属风寒咳喘,可与麻黄、甘草等配伍;风热咳嗽,可与桑

           叶、象贝等配伍。

        2. 苦杏仁与甜杏仁,二药功用不同,在临床应用上一般认为它们的区别是

           :苦杏仁性属苦泄,长于至喘咳实症;甜杏仁偏于滋润,多用于肺虚久

           咳。

【方剂举例】杏苏散《温热条辨》:杏仁、紫苏、半夏、茯苓、甘草、橘皮、前胡、

                                桔梗、枳壳、生姜、大枣。

              治外感咳嗽痰稀。


                             ╔══════╗

                             ║   马兜铃   ║(附:青木香、青木香藤)

                             ╚══════╝


【药用】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微辛,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气平喘。

【临床应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壅喘促,肺虚久咳及痰中带血等症。

            马兜铃具泄热降气之功,为清肺止咳之药。用于肺热咳嗽、痰壅气促等

            症,可与枇杷叶、前胡等药配伍;用治肺虚久咳,可与沙参、麦冬、紫

            菀等品配伍;用治痰中带血,可与阿胶白芨等药配伍应用。

            此外,据文献记载,本品又能清泄大肠热邪,故亦可用于肠热痣血之症。

【处方用名】马兜铃(晒干用)

            炙马兜铃(蜜炙用,有润肺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1. 青木香:即马兜铃的根。性味苦微辛寒。功能顺气止痛,解毒,消食,降

                   血压,祛风湿。用于暑天发痧腹痛,胃气痛,可研末,吞服,每

                   次五分至一钱。用治皮肤湿疹,研末,适量,麻油调擦。还可用

                   治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炎。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 青木香藤:旧名“天仙藤”,即马兜铃的茎叶。性味苦温。有活血通络、

                     化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痛,妊娠水肿等病症。一般用量

                     为二钱至四钱,煎服。

【按语】马兜铃味甚苦,生用量宜小,如平素胃弱者,用至三钱,易致恶心呕吐;故

        临床上常用蜜炙马兜铃,不仅有润肺之功,且可矫味,缓和它苦泄之性。

【方剂举例】马兜铃汤《普济方》:马兜铃、桑根白皮、甘草、葶苈、半夏、生姜。

              治肺热咳嗽,气急喘闷。


                             ╔══════╗

                             ║   枇杷叶   ║

                             ╚══════╝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临床应用】1. 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

               枇杷叶能清泄肺热而化痰下气,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可与

               桑白皮、杏仁、马兜铃等同用。

            2. 用于呕吐呃逆,口渴等症。

               本品有清泄苦降之功,故可和胃降逆而止呕呃,常与半夏、茅根、竹

               茹等配伍;至于用治口渴,亦取它清泄胃热之功,可与鲜芦根、麦冬

               、天花粉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枇杷叶(洗净,晒干,切碎用)

            蜜炙枇杷叶、炙枇杷叶(蜜炙,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按语】1. 枇杷叶泄热苦降,既能清肺气而止咳,又可降胃逆而止呕。凡风热燥火所

           引起的咳嗽、呕呃,都可应用。因此,它是一味止咳止呕的常用药物。枇

           杷叶背面绒毛甚多,入汤不易澄清,可能刺喉作痒,故在使用前须拭去绒

           毛,并宜布包入煎。如确已将绒毛拭净,就不一定用布包煎。用于止咳化

           痰可炙用,和胃止呕宜生用。

        2. 本品配以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前胡,可用治痰热郁肺、喉痒咳嗽;

           配以炙紫菀、款冬花,可用于久咳痰喘;配以鲜芦根、淡竹茹,可用于胃

           热呕呃。

【方剂举例】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叶、黄连、黄柏、山栀、桑皮、沙参、

                                    甘草。

              治肺热喘咳。


                             ╔══════╗

                             ║   鼠曲草   ║

                             ╚══════╝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鼠曲草有化痰止咳之功,不论寒嗽或热咳,皆可应用。如咳嗽痰多无其

            他兼症者,可单用本品一味煎服,能使痰液分泌减少而奏止咳之功。用

            治肺寒咳嗽,可与半夏、白芥子、旋覆花等配伍;用治肺热喘咳,可与

            前胡、瓜蒌、竹茹、葶苈子、桑白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高血压症,有降压作用。

【处方用名】鼠曲草、佛耳草、鼠曲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单味可用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三奇散《本草纲目》:鼠曲草、款冬花、熟地黄。

              治一切咳嗽、不问近久,昼夜无时。


                             ╔══════╗

                             ║    蔊菜    ║

                             ╚══════╝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解毒。

【临床应用】1. 用于痰多咳嗽,气喘等症。

               本品具止咳袪痰作用,临床上治疗咳嗽痰多、气喘等症,可配合苏子

               、白芥子等,或黄药子、臭梧桐花等同用。

            2. 用于疔疮痈肿。

               取新鲜的蔊菜,洗净,捣烂,外敷疔疮痈肿,有消肿解毒的功效。有

               绞取自然汁,可以擦漆疮。

【处方用名】蔊菜、江剪刀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

                             ║   天竺子   ║(附:天竺叶、南烛子)

                             ╚══════╝


【药用】本品为小蘗科植物南天竺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涩、微甘,平。入肺经。

【功效】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喘、百日咳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临床上常与前胡、旋覆梗、制半夏、甘草等

            药配伍,治疗咳嗽、气喘;又可配合天将壳、蜡梅花、生甘草,治疗

            百日咳。

【处方用名】天竺子、天竹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1. 天竺叶:即南天竺的叶。又叫天竹子叶。能止血、止咳。适用于尿血、

                   百日咳。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 南烛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果实。性味酸涩微甘平。功能强精气

                   、益肾阴。治久泄、梦遗、赤白带下、除多睡。一般用量为一

                   钱至三钱,煎服。但本品临床很少应用,且含有毒成分,过去

                   有用它当天竺子应用的,殊属不当,应予区别。

【方剂举例】三奇方《本草刚目拾遗》:天烛子、蜡梅花、水蜓蝣。

              治小儿天哮。


                             ╔══════╗

                             ║   款冬花   ║

                             ╚══════╝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外开放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喘,肺虚久咳等症。

            款冬花有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在用治咳喘或久咳之时,往往与紫菀

            同用,可收消痰下气之效。因其性温,故较宜于寒嗽,若作适当配伍

            ,也可用于痰嗽带血等症。

【处方用名】款冬花、冬花(上海地区,均付生者)

            炒冬花、炒款冬(炒微焦用)

            蜜炙款冬花、炙款冬、炙冬花(蜂蜜拌炒用,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款冬花与紫菀两药功效相近,都能化痰止咳,故在临床应用上常配合同用。

        但款冬花的止咳作用较强,而袪痰作用较弱;紫菀正好与它相反。

【方剂举例】款冬花散《和剂局方》:款冬花、知母、桑叶、阿胶、麻黄、贝母、

                                  苦杏仁、甘草、半夏、生姜。

              治肺热风邪咳嗽。


                             ╔══════╗

                             ║    紫菀    ║

                             ╚══════╝


【药用】本品为菊科紫菀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

            紫菀气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故对咳嗽之症,不论外感或内伤,寒嗽

            或热咳,皆可配用,为化痰止咳要药。治咳嗽气逆、咯痰不爽,可与白

            前、桔梗、甘草等配伍;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常与款冬花、川贝、

            麦冬、阿胶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紫菀、紫菀茸、紫菀头(洗净,晒干,切片用)

            炙紫菀、蜜炙紫菀(蜜炙,润肺)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紫菀辛散苦泄,袪痰作用较强,而止咳的力量较弱。它性温而不燥烈,不论

        肺寒、肺热,只要是咳嗽有痰、咯吐不畅者,不论新病、久病,皆可配用。

【方剂举例】紫菀散《张氏医通》:紫菀、人参、麦冬、阿胶、川贝、茯苓、桔梗、

                                五味子、炙草。

              治咳唾有血、虚劳肺萎。


                             ╔══════╗

                             ║    百部    ║

                             ╚══════╝


【药用】本品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入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临床应用】1. 用于一般咳嗽,久咳不已,百日咳及肺痨咳嗽等症。

               本品为治肺痨咳嗽的要药,且能用于一般咳嗽,尤以久咳为良,用

               治顿咳,也有很好疗效。临床常配合紫菀、款冬、黄芩、白芨等同

               用。

            2. 用于蛲虫病及人、畜的头虱、体虱等。

               用于蛲虫病可每天用生百部一两,加水煎取浓汁 30 毫升,在晚上

               9 ~ 10 时做保留灌肠,连用五天,为一疗程。又用本品制为 20﹪

               的醇(70﹪)浸液或 50﹪的水煎液涂擦,对人畜的头虱、体虱及虱

               卵都有强烈的杀灭力。此外,并可用以杀灭农作物虫害。

【处方用名】百部(洗净,晒干,切片用。杀虫灭虱力强)

            炙百部(蜜炙用,有润肺作用)

            蒸百部(蒸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 百部是一味具有抗痨作用的药物,据报导,用本品配合黄芩、丹参等治

           疗肺结核,具有一定疗效。

        2. 本品又是一味常用止咳药,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都可应用。

           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可治新咳;配五味子、诃子等,可治久咳;配

           干姜、半夏等,可治寒咳;配黄芩、竹茹等,可治热咳。

        3. 此外,本品配白前、贝母、沙参等,又可用治百日咳。

【方剂举例】百部汤《汇言》:百部、麦冬、沙参、桑白皮、百合、茯苓、地骨皮、

                            苡仁、黄耆。

              治久咳不已,咳吐痰涎。


                             ╔══════╗

                             ║   桑白皮   ║

                             ╚══════╝


【药用】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1. 用于肺热咳嗽,喘逆痰多等症。

               本品能泻肺热而下气平喘,故适用于肺热喘咳,如喘咳而兼身热者

               ,常与地骨皮、黄芩、生甘草等配合应用。

            2. 用于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桑白皮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常与生苡

               仁、茯苓、泽泻、车前子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桑白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泻肺散: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粳米。

              治肺热喘咳。


                             ╔══════╗

                             ║   鸡蛋膜   ║(附:鸡蛋壳、鸡子黄)

                             ╚══════╝


【药用】本品为雏鸡孵出后留下的卵壳内膜。

【性味与归经】甘,平。

【功效】润肺,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久咳气急,失音等症。

            本品功能泻肺,对肺虚失音之症,有开音作用,常配合玉蝴蝶、胖大海

            、生甘草等同用;对于久咳气急,本品又有止咳作用,常配和枇杷叶、

            麦冬等同用。

【处方用名】凤凰衣、鸡蛋膜(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附药】1. 鸡蛋壳:即鸡蛋的蛋壳,或孵出小鸡后的蛋壳。有制酸止痛的作用,适用

                   于胃痛、吐酸水的症候。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研粉吞服。

        2. 鸡子黄:即新鲜鸡蛋的卵黄。性味甘平。功能养阴、宁心、补脾胃。适用

                   于阴虚不寐,胃逆呕吐,产后虚利等症。一般用量为一枚至二枚

                   ,冲服。熬油可擦热疮,外用适量。


                             ╔══════╗

                             ║   胡颓叶   ║(附:胡颓子、胡颓根)

                             ╚══════╝


【药用】本品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树的叶。

【性味与归经】酸,平。入肺经。

【功效】收敛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肺虚咳嗽、气喘等症。

            胡颓子有收敛肺气耗散之功,适用于咳嗽、气短、哮喘等症;对久咳肺

            虚者,尤为合适,可配合党参、山药、五倍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祛湿、止血的作用,可用于风湿痛、黄疸、水肿、泄泻

            ,以及吐血、便血、咳血、崩漏等症。对于痔疮肿痛,亦可用之煎汤熏

            洗或坐浴。

【处方用名】胡颓叶、潘桑叶(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三钱,煎服。或焙干研粉末吞服,每此五分至一钱,外用

                  适量。

【附药】1. 胡颓子:即胡颓子树成熟的果实。性味酸平。功能止泻。可治腹泻。一般

                   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 胡颓根:即胡颓子树的根。性味酸平。功能止血、解毒消肿。适用于咯血

                   、咽喉肿痛。一般用量为三钱至四钱。又可外用煎汤熏洗,治皮

                   肤疮癣。


                             ╔══════╗

                             ║   千日红   ║

                             ╚══════╝


【药用】本品为苋科植物千日红的花序。

【性味与归经】甘,平。

【功效】止咳平喘,平肝明目。

【临床应用】1. 用于咳嗽,百日咳,哮喘等症。

               本品有止咳平喘作用,对于咳嗽痰多,或咳嗽气急,或百日咳,或哮

               喘等症,都可应用。

            2. 用于眼目昏糊等症。

               本品又能平肝明目,对于眼目昏糊,亦可应用。

【处方用名】千年红、千日红(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

                             ║   钟乳石   ║

                             ╚══════╝


【药用】本品为天然碳酸钙钟乳状的岩石。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肺、肾、胃经。

【功效】温肺助阳,化痰平喘。

【临床应用】用于肺虚劳嗽,咳痰喘急,以及乳汁不通等症。

            本品性味甘温,入肺能温肺化饮,可治肺虚劳嗽;入肾能壮阳纳气,可

            以治疗阳虚冷喘;入胃能益气通乳,可以治乳汁不下等症。

【处方用名】钟乳石、滴乳石、石钟乳(生用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本草纲目》在本项下,有“鹅管石”的释名。不过现在市售的鹅管石有两

        种:一种为管状而中空的钟乳石的长尖端部份,称“钟乳鹅管石”,另一种

        为珊瑚虫类笛珊瑚的石灰质骨骼,称“珊瑚鹅管石”。其临床应用,一般认

        为与钟乳石的功效相同。

【方剂举例】钟乳丸《张氏医通》:钟乳石、麻黄、杏仁、甘草。

              治冷哮痰喘。



                             ╔══════╗

                             ║   洋金花   ║(附:曼陀罗茎叶,曼陀罗种子)

                             ╚══════╝


【药用】本品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的花冠。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

【功效】定喘,止痛。

【临床应用】1. 用于哮喘气促。

               洋金花平定气喘作用比较显著。治疗哮喘,有定喘作用,用于煎汤内

               服,必须掌握用量,因其有毒,故一般很少作为汤剂。或单用本品切

               丝,约一8分,作为烟卷或放烟斗中燃吸,但不可多用。本品只适宜老

               年或中年人哮喘无痰的病症;儿童忌用。

            2. 用于胃痛。

               洋金花有麻醉作用,因此止痛的功效较为显著,治疗胃痛,每用一分

               ,煎汤,分二至三次饮服。

            此外,近年来有用本品作为外科手术麻醉剂的报导。

【处方用名】洋金花、风茄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煎汤或做烟吸。本品毒性较强,内服用量切不可过大,以

                  免中毒。

【附药】1. 曼陀罗茎叶:及曼陀罗的地上部份。功能麻醉止痛,可用于风湿痹痛、跌

                       打损伤等症。既可内服,也可采新鲜者,捣烂外敷。一般用

                       量为一分至二分,煎服。切忌用量过大,以免中毒。外用适

                       量。

        2. 曼陀罗种子:即曼陀罗果实中的种子。具有止痛作用,可用于胃痛、风湿

                       痹痛。一般用量为十至十五粒,煎服。切切不可吞服,以免

                       中毒。儿童忌用。



                        ◎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 ◎


一、化痰药有温化寒痰、清化热痰之分,止咳平喘有宣肺、清肺、温肺、敛肺之别,

    故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各有所长,如痰多喘咳,两者可以配伍同用。

三、凡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须根据病情适当配合应用:如兼有表症宜配解表药同用

    ;兼有热症宜配清热药同用;兼有寒症宜配祛寒药同用;咳痰夹血可配合止血药

    同用;肺虚痰盛可配健脾药同用;肺虚久咳,可配补肺药同用;肺气不纳之虚喘

    ,又可配补肾纳气药同用。

四、由于痰热引起的惊痫,痰湿引起神昏、癫痫以及痰湿入络,肢体酸痛麻木等症,

    在应用化痰药时,可分别配合息风药、开窍药或祛风药同用。

五、为加强化痰药的功效,可适当配合具有利水渗湿、理气等功效药物同用。用于久

    咳无痰,可适当配合收敛肺气药物。

六、凡燥痰、燥咳、肺阴不足或咳痰夹血,不宜应用药性温燥之品。

七、凡外感咳喘初起或痰壅咳喘者,不宜应用敛肺止咳药。



                     ◎ 其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


1. 化痰:茯苓(利水渗湿药)、橘皮、枳实、瓜蒌皮、佛手、香橼(理气药)

2. 消痰:射干(清热药)

3. 润肺化痰:瓜蒌仁(泻下药)

4. 清肺化痰:挂金灯(清热药)、石苇(利水渗湿药)

5. 温肺化饮:干姜、细辛(祛寒药)

6. 化痰散结:泽漆(利水渗湿药)、白僵蚕(平肝息风药)

7. 宣肺止咳:桑叶(解表药)

8. 清肺止咳:瓜蒌皮(理气药)

9. 润肺止咳:饴糖、蜂蜜(补虚药)

10. 平喘:麻黄(解表药)、地龙(平肝息风药)

11. 纳气平喘:磁石(安神药)、补骨脂、胡桃肉、紫河车(补虚药)

12. 化痰止咳:旋覆花(理气药)、侧柏叶(止血药)

13. 袪痰止咳:石胡荽、牛蒡子(解表药)、白毛夏枯草(清热药)、车前子(利

              水渗湿药)、远志(安神药)、虎杖(祛风药)

14. 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药)

15. 袪痰逐饮:牵牛子(泻下药)

16. 袪痰利咽:巴豆(泻下药)



中药学(化咳止痰平喘药 )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