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里的入侵之王革胡鲇
在这蹭个热度,2022年12月29日,江苏某女子徐某放生2.5万斤革胡鲇上了b站热搜,那么在这里就简单讲讲我的看法,顺便介绍一下革胡鲇。


首先必须吐槽一下各大新闻媒体,这个新闻出来我的第一反应,咋不抽水了?不抽水你咋知道有几条?你是不是50万?还有,之前抓鳄雀鳝的那个直播有不少革胡鲇出现,那时候你咋不说这是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其次,不少媒体连图都配错了,你们说那个徐某放生的是革胡鲇结果配图成了大口鲇


,她放生的到底是哪种鲇?这个大口鲇不仅是本土物种更是我国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区分他们很难吗?首先大口鲇是鲇科成员革胡鲇是胡子鲇科成员大口鲇一般是黄色带黑色斑点,革胡鲇是灰不溜秋的,大口鲇有4根胡须上下各两根,而革胡鲇有8根上下各4根,大口鲇只有一个小背鳍而革胡鲇有一个条状背鳍延伸至尾部,革胡鲇头和身子一样粗大口鲇头比身子大,记住这几点就很容易区分,除了大口鲇,与革胡鲇同属鲇形目胡鲇科的本土物种棕胡鲇很容易与革胡鲇和蟾胡鲇混淆,棕胡鲇又叫褐胡鲇是我国原生唯一一种胡鲇,

它和入侵的两种胡鲇的区分方式之前楼长天使鸭小姐姐蛇叔和吉翁做的那个叫//都说生物入侵可怕普通人能对我国生态安全做什么呢?//视频说的很清楚了,我在这再强调一下,两种入侵胡鲇的体型较大,

革胡鲇目前最大记录为1米7重60公斤,平均也有1.2米,是胡鲇中的仅次于长丝异鳃鲇二哥,非洲仅次于巨狗脂鲤,尼罗河尖吻鲈,长丝异鳃鲇克氏金鲿的第五大淡水鱼,蟾胡鲇也有90厘米7多公斤,棕胡鲇理论生长上限只有30厘米6公斤,革胡鲇蟾胡鲇都是灰不溜秋的,棕胡鲇则为棕黄色,头较粗短,头部也比入侵的胡鲇园,最后三种胡鲇头部后缘与身体相接的部位的形状有差别。最后一个问题便是革胡鲇是不是外来入侵物种的问题,不少人看2.5万斤死了2万斤便说革胡鲇不是外来入侵物种的,放生的革胡鲇之所以死了,大概率是病死的,那群鱼是快要病死的,奸商为了止损,便把2.5斤快病死的革胡鲇卖给别人了,放生之后死伤惨重,想想看,如果放生的是健康的革胡鲇,会有怎样可怕的结果?

革胡鲶(Clarias gariepinus),又称埃及塘鲺、尖齿胡鲶。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的各大淡水水域,中东的两河流域也有他们的身影,有时也会进入浅海和红树林地区,后于上个世纪作为食用鱼和观赏鱼/制白化个体/引入中国,并已入侵美洲北至五大湖南至巴拿马,欧洲各大水域和亚洲东至台湾西至印度南至越南红河北至黄河小浪底水库和三角洲,

甚至据说黄河三角洲都有种群,成为强大的外来入侵物种 。广泛的入侵范围说明了它强大的适应能力。革胡鲶生存能力极强,可以在极度缺氧的水体中生存。在原产地之一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导致水位下降,原本栖息的水塘会变成一个个泥坑,无数鲇鱼都堆积在坑底。革胡鲇则进化出了适应这种极端环境的方法。 那就是鳃上器,这个器官有大量的分叉,如肺泡一样扩大呼吸面积,其上的毛细血管可以直接从湿润的空气中获得氧气。这样的结构可以让鲇鱼们在干季靠休眠坚持下去,苟到雨水的到来。


这种革胡鲇在无氧水体中也可以生存,极强的耐低氧能力为扩张领土提供了条件,另外,革胡鲇甚至可以用强壮的胸鳍和尾部扭动前进,慢慢爬向一些还有一些水的池塘。然而在比较舒适的环境内,革胡鲇通过爬行来迁徙,以此来扩张自己的领土。在中国,革胡鲇趁着发大水的时机逃出生天,逃亡到附近的水渠,池塘等野外环境。在两大外来入侵物种修罗场之一的美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当然,除了革胡鲇,弹涂鱼,攀鲈目的所有成员,鳗鲡,泥鳅和其他鲇形目成员已能做到这点,这点雕虫小技不算啥。但革胡鲇还有更厉害的,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走进科学的一个节目,说广西一家破屋子里掉到化粪池里的几条革胡鲇繁衍生息乱喊乱叫的故事(鬼楼午夜怪声) ,则更加体现了它强大无比的适应能力。

然而在这里却不得不吐槽一个谣言,说革胡鲇只能生活在肮脏的水里,这句话简直大错特错,革胡鲇是可以生活在肮脏的水里,但这并不代表它喜欢在这种水体生活,你能去西伯利亚生活,你会去吗?其实粪便在经过发酵灭菌之后,当然也是可以放入池塘中的,但目的不是作为鱼饲料,而是作为有机肥料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的。但是如果不经发酵直接投放,则会由于腐烂导致鱼塘缺氧,这样做得不偿失,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在养殖水体中排放废水和垃圾这种做法无疑会造成鱼的体质下降,大大增加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这种养殖场管理是极为错误的,并且完全违背《水产养殖安全全管理规定》。好这就满足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第一个条件即能适应当地环境。
第二个条件,有适合繁殖的条件,与鳄雀鳝那种性成熟有10多年,一生繁殖一到五次的不同,革胡鲇1岁半便可性成熟,一年产卵一次,每年3月份到9月份是交配季节,要产卵,首先必须找到有水草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地方好隐蔽,而这样的地方在我国河流里随处可见,雌性会产下40万到60万枚卵,有些厉害的能产80万,且这些卵即便是在3摄氏度的水中也能孵化出三成,成鱼还有护卵护幼习性,所以孵化率(78%)和成活率(74%)极高,孵化期为10多天,幼体经过入侵我国40年的进化自然选择甚至能抗4摄氏度的水温冬季便可蛰伏于深水中,加上滑溜溜的粘液和胸鳍的尖刺,提高了他们的防护力,成活率较高,我曾被那根刺扎伤过发烧了1天。
那么前面那两个条件能轻松满足那么第三个当地有合适的生态位,又如何?革胡鲇食性非常杂,一切只要是他们能吞下的他们都会想尝尝啥滋味。之前在广东有一个养殖户专门养鹅的,结果他发现鹅越来越少,最后200只鹅只剩10多只`,抽干后捕获了一条1米2的革胡鲇。然而贪吃适应力强繁殖力强扩散能力这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革胡鲇可以改变他们的食性后繁殖分化出不同的亚种来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从而适应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举个例子,在广东珠江流域,小鱼众多但顶级捕食者只有乌鳢和南方大口鲇,所以这一地区的革胡鲇体型巨大且性格凶猛,长江不同地区的生态状况不一样,某些流域有鳡大口鲇怀头鲇乌鳢等顶级捕食者,革胡鲇会分化出底栖类,浅滩类甚至专门植食性或滤食性的个体,理论上其分化的不同生态型可达60到65种,不同的亚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甚至能通过同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水藻制造出一条食物链,以此保证了即便被入侵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仍能继续繁衍生息,这是tmd简直是最成功外来入侵物种了。其实像革胡鲇能这样变异去占据不同生态位的物种有不少,拿鱼类来说,乌鳢,蟾胡鲇,褐鳟,大口黑鲈都可以这么做,其中大口黑鲈才是最牛的基因编程师,比革胡鲇技高一筹。但必须说的一点是,革胡鲇分化吃啥都好,就是吃不了人,人家就算理论生长上限也只有1米8重50千克,鳄雀鳝最大3米135千克都吃不了人,你指望它吃得了。



革胡鲇作为对于我国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有40多年入侵史,其危害在外来入侵物种的水生动物中仅次于各类罗非鱼和豹纹脂身鲇,请千万不要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