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体验过,那个简单快乐的“手机摄影”了

今天是世界摄影日,
我想和你聊聊手机摄影。
但这篇文章可能会得罪人。
所以,你姑且当故事看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看到的手机厂商在宣传新品时,都是风光、星空、时尚、暗夜,去冰岛、挪威,去沙漠、草原、海底、高空……
拍摄地越来越偏,拍摄难度越来越大。
图就不放了免得得罪人.jpg
因为我也给手机厂拍过发布会样张,开始觉得还挺好玩,而且手机功能确实越来越强。
但后来发现我发现,越来越累……不只是身体上,也是心理上的。
曾经贴近我们生活的轻松愉快的手机摄影,怎么变得和相机摄影没什么两样了?
这疑问最近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并且,在某天拍了一张照片后变得特别强烈。

个意外

彩色斑点,楼上的鸟儿。后期合成的?
很遗憾,这是直接拍出来的。
当然,这其实是一张意外获得的照片,当时我正坐在窗前写稿子,抬头看见窗户上有亮亮的东西。

仔细看才发现原来是纱窗被下午的烈日照得闪闪发光,我就先拿 iPhone 拍了上面那张。
反光像云一样,很奇妙。
然后我又发现远处楼上似乎有一只鸟,于是又拿起 vivo “超大杯” ,变焦到5倍的长焦摄像头。因为想拍到鸟,肯定焦距长一些才好嘛。
但,就在我对焦到鸟身上时,意外发现纱窗上的光点变成了一个个近似六边形的光斑:

这大概是由于长焦摄像头的方形开孔造成的吧,虚化形状和普通镜头的圆形光斑不一样。
“这个发现,让我当时的心情就像是一个小孩儿,在挖沙子时挖到了一大块胶泥。”
(胶泥是我们小时候的叫法,应该就是黏土吧,可以捏成各种形状)


并且,我就这么坐在桌前,拿起手机试了下,就获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
这种随时发现&即兴创作,简直不能更手机摄影!

步 路
在拍完上面那张照片之后不久,我又拍到了另一张很有趣,自己也很满意的街头摄影作品:

黑白、明暗、对比。
当时烈日当头,站着不动都是一身汗,但是……狗子你是在烤自己吗……
从边上主人的站姿你也能看出来,这只狗狗在这趴了不是一时半会儿了,主人都站累到岔开腿了。
这是抓拍的吗?不是。
事实上,我是在 50 米开外就看到了这个场景:

这样的画面显然不够好。
但最近在讨论群里看一些朋友发的照片,其实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看到有趣的,随手就拍了。
能发现有趣的东西,其实是把拍照变成摄影的第一步。但接下来还要做更多才行,不过,更多并不意味着更难。你要做的其实只是向前走两步,然后再拍拍看。

好些了?是的。
但以摄影眼光来说,还不够好。
因为虽然离近了,人和狗都比之前突出,但画面中的背景很凌乱。所以这叫做还不够好。
解决方法?不难。
继续向前走两步:

呃,好像走过了,背景是简洁了,但也缺少了对比。
一只趴在地上的狗有什么呢?何况单纯只拍它,没有对比,显不出它趴在烈日下。
所以,稍稍抬高手机,把人拍进来就好了:

这里没必要拍全人物,只需用腿来代表有个人站在那就好,否则很多人的关注点就会跑到人身上去,而不是现在画面在的人与狗狗的对比。
至于修片为啥处理成黑白效果,原因很简单 —— 强调画面的明暗对比,并且形成人物与狗的呼应。
人物岔开的腿,好像在狗的上方做了一个加重显示的符号: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尝试了手机上的 5-10× 变焦,但结果只是用 2× 变焦拍的,这是前几年的多摄手机就已经具备的。
而比起如今厂商大力宣传的高像素和大变焦,你会发现在街头摄影中,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我们拍摄的角度、选取的画面范围,以及一点运气和耐心。
你的眼光、你的双腿,你多走了两步的行动,有时是胜过任何大底传感器和镜头模组的。
回想过去拍过的很多满意的照片,也都是这样,未必去很远,有时仅仅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多走了两步,或是多停留了两分钟:





而当你可以在身边发现这些美好画面之后,再去到异国、远方,就可以让自己拍到区别于到此一游照的作品了。
你会发现,这些瞬间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延伸,是我们的另一种状态:



因为你的眼睛和身体已经学会了摄影,而不是你的手机学会了摄影。
我想,手机摄影需要风光、夜景、星空,去拓展拍摄题材和我们的视野,去证明手机的功夫今非昔比。
但是,我想我们也不该忘记那些来自身边,来自生活的发现与美好。因为那才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从生活的沙堆中挖出的“胶泥”。
不要忘记身边的生活
不要忘记挖掘手机摄影的“胶泥”
《手机摄影笔记》
—— 我的著作,也是我的“胶泥”~

手机摄影讨论群请加个人微信号cameranote5
暗号:一点讨论群
会有专人引导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