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FLOWERS《浮生记》浅谈
关于《浮生记》🔳

“飒用自己的一生给华写了一封情书,
华也从不将爱意言说,悄然走上了绝路。”

“先生是个温柔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却总想着给别人撑伞。“

垂帘般的雨幕中,走出一个身形单薄的人。是飒。单薄的白衣被雨浸透了滴着水,脸上的戏妆没来得及卸掉,被雨水冲出一条条淡粉色的痕迹,花了脸。他递给华一把油纸伞,眼底湿漉漉的,慢慢垂下视线。飒身上总感觉透露着清冷的易碎感,似乎布满尖刀的划痕。他是一个歌伶,却总是干净如白雪,从未留恋于觥筹交错、纸醉金迷。若非说他是有颜色的人,定是被自己的鲜血所染,毕竟民国时代布满了刀子和谎言。可飒确乎是这个污浊世道中最干净的人。谁说戏子无情?他们只是看过了太多人性苍凉……

“乱世,千万不要爱上一个人。”
“爱上又有何不可?”
“怕负了心,又负了国。”

“沉沉浮浮的乱世中,他们的心是在为对方跳动。”飒为了华宁愿失去最动人的声音,华为了飒甘心顶下了卖国的罪名。
一个清冷干净的天使首次付了心,一个训练有素的特务破例动了情……
我常想,他们或许曾会后悔吗?但似乎,自一开始他们便没有打算在风雨动荡中松开彼此的手。飒深知华对他百般亲近只是为了留在家中搜集情报,只是不忍戳穿、难忍倾心,把离开的选择权留给自己。华身处欲望中心,深知时代的黑暗与残忍,又怎会未曾考虑在家与国之间会有那般的纠缠与撕扯?可人心终究无私地为爱买了单。


“最心痛不过,生离未曾分开我们的手,却被死别捉弄。”
华无疑是有家国情怀的人,而飒也不差。他悉心写下给救国会的信;他在花天酒地的人群里擦身而过,给角落里的孩子倒出半碗米;他在日寇滥杀时挺身而出,救下和他毫无关联的小女孩;做为华的枕边人,面对严刑紧闭着双唇。他认定,他不能输,他要活着去奔赴华先生的怀抱;他犹豫,他不能活着,他怕成为华先生唯一的软肋。
“先生,切莫有了家就忘了国。”
“家都护不了,何谈卫国?”
“无论先生负我与否,我答应不负您就是了。”
飒是一个温柔得像一汪温水一样的人,没有戾气,不沾染黑暗,即便身处深渊边缘。

“飒知道,华先生的使命让他半生都不得求一个安稳,所以他回了华先生一个重于一生的承诺。”华也为飒悄然许下一个远方:待国泰民安,我定带你去看看我的家乡,我想带你去武当山祈福,求你一生平安顺遂。
可是,是否远方已死、少年渐逝……

“最温柔不过,你曾轻声呼唤,而我恰好回头。“
“婚否?”
“等您良久。”
这是华飒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最好的重逢吧。“幸好最终找回了你,等待我的是繁花似锦而非满目疮痍。”


之所以民国的故事那么动人,不只因为故事本身描绘的生死离别,更因为这些事情真实存在于历史。这个故事又是历史长河中多少情侣的真实写照。风雨飘摇的年代,太多的执子之手都伴随着炮火里的血与泪……

「愛情啊,在我眼裡就是兩個人真心相愛的兩個人簡簡單單的生活,安安靜靜地過了這一生吧。」


“这一生歌唱,唱的是浮生若梦,歌的是世态炎凉。”
就当是浮生梦一场,我们之间没有现实的阻隔,没有炮火的攻击,没有生死的顾虑,没有世俗的言语。我们在梦里躲进一场浓雾里,那里只有我、有你、有我们。在浓雾的庇护中,你在台上轻声歌唱,我在台下泪眼朦胧地看着你,我们对视、交换眼神,直至灯光熄灭,华彩落幕,我们在黑暗中拥吻,在无声中缠绵。
就当是浮生梦一场,淡黄色的灯光洒在你的脸上,我握紧你的手,画下一圈圈火车的烟雾,火车载着我们去到我们的家乡。我还是会在每个站台为你买一包牛轧糖,在你睡熟时吹灭烛光,为你添一件衣裳。
就当是浮生梦一场,你依然干净又清冷,我依旧深沉又爱你。这一生你奔波在雨中,下一世,我在雨中为你撑起一把伞,让风雨绕过你,向我倾泻。


不论如何,那是下一世的事情了。
这一生,
唯……
“愿山河万安,愿良人常伴,愿余生顺遂,愿浮生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