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人教版思想zz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知识点的一些疑问和意见

2023-06-17 00:24 作者:am_3_44  | 我要投稿

先声明,本文是一篇随笔性质的散论,与本人思想zz倾向无关,所以我不会太多的引用思想家的思想,只是单纯的使用逻辑推理。如有大佬愿意批评指导,在下厚颜讨教。 鄙人是厦门某中学高一学生,近期跟随学校课程学习的思想zz教材必修四的第1单元。在完成了第2课第2节的学习后,我针对该部分知识点产生了一些疑问,总结如下。 疑问主要集中在以下这条知识点:

“所有物体都在不间断的运动” 我尝试去证明这一点的合理性 如果我们尝试去证明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应用到一些基础的物理学判断手段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一个参照物,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科学常识,而我们现在在讨论的问题,只是把这个判断对象换成了“一切事物”。我们先尝试把所谓“一切事物”作为单一的判断对象去分析: 既然研究主体是一个单一的“一切事物”,那么理所应当的,我们需要为他找到单个的参照物,而且这参照物,不能被包含在研究主体里面(一般不以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思考到这里问题就来了: 这样推理下来,我们能选择的参照物存在于“一切事物”之外。这似乎是肯定了类似于物自体一般的形而上存在的存在,而这是明显有违该教材其他章节观点的。 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 这次我们不把“一切事物”作为单个的研究对象来进行分析,而是把它视为数量庞大的个体。 为了避免走入类似于上文提及的形而上陷阱,我们的参照物只能选择于“一切事物”这个概念之内。因为要对每一个个体进行分析,所以我们要给每一个个体都配对参照物,在此种情况下,基于不把研究对象作为自身的参照物的原则,我们必然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即复数个)的参照物(不同的个体判断时可以重复选用同一个参照物,但参照物必定是复数)。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现在面临互相作为参照物的境遇 如果我们开始分析,我们会发现逻辑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愉快的循环: 让我们来把问题简化:假设我们的宇宙中只存在A,B,C三个物质,也就是说“一切物质”这个概念中只有这三个个体(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宇宙的总质量和能量是有限和可计算总量的,且具有最小可计量单位,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如此假设)。

如图,现在我们尝试去探究这三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我们为了研究a的运动,要将B或C作为参照物,但同时B或C的运动状态也是未知的,那么在没有其他确定参照物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用一个状态未知的物体去判断另一个状态未知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使有人认为可以直接进行判断,但很明显运动状态未知的多个物体互相作为参照,无法判断出运动的规律,有点类似三体运动,如果我们抹去宇宙空间和其他天体的大背景,那么我们根本无法对它的规律进行概括和判断。而如此很明显有与该课时另一个知识点,即“运动是有规律的”相悖)。那我们又只能以ABC中的另外两个物质去判断B或C的运动方式,而这样最终必然会产生“研究主体成为参照物的参照物”的循环。陷入了这种循环,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都只能被判断为未知,最终什么研究结果都得不出来,我们无法给任何一个物体进行是否运动的判断。但假若忽略参照物状态未知这一特性,直接强行进行运动判断,那么又无法观察到物体具体的运动状态,有悖于“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个知识点。 也许有人会指出,上述的逻辑一定有哪里存在问题。因为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进行不了任何的运动的判断,因为物理学的复杂性让我们在现实中也无法对一个物体进行精准的运动判定,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物质,事实上也全都具有“状态未知”这个属性。无奈本人才疏学浅,尚且无法提出合理的认识观去诠释现实生活中人类能够自然的进行状态判断(但是必然是不准确的)的这种现象。本人只是在教材中应用逻辑推演,发现了此类问题,并且提出来。 言归正传,以上两条论证思路都走不通,那么我们只能去尝试第3条思路: 否定进行运动判断的必要性。将“物质在不间断的运动”作为不可质疑的绝对真理。 如果将绝对运动视为先验的真理存在,那么我们又会面临一个问题:“静止”这一概念是怎么出现在人类文化中的? 该教材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那么也就是肯定了,“静止”这个概念在人类的文化中并非毫无意义。但就在本课的上一小节,该教材断言,意识是对于物质的反应,意识是不可能凭空创造的。它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古人所创造的神灵与鬼怪,都是以人或自然事物为原型而创造的。而它在本小节又举例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我们的生活中的物质也都在可观察的不断的运动。那既然如此静止这一种理论上不应该存在或被观测到的状态,怎么会以“相对静止”的概念出现在人类的文化中?难道人类凭空创造出了这个概念?那么这不就与上一小节的知识相冲突了么? 其实这里真正的冲突在于,该教材同时肯定了物质处于绝对的运动以及可能相对的静止,可并未解释绝对的运动时为何会出现相对的静止,而只是口号般的把它说出来。 上述三条论证思路是我能想到的所有的有机会证明该“物质在不间断运动”正确性的思路。而这三条思路目前看来似乎都具有某些错误或矛盾之点。 综上,我认为,必修4教材的某些课程具有某些逻辑错误,希望编者能认真重视。 当然,如果有大佬能指出我上述的思路和论证过程有什么错误所在,本人愿意洗耳恭听,也希望各位大佬多多指导,在哲学方面,本人还是初学者U ´ᴥ` U

对人教版思想zz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知识点的一些疑问和意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