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常见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

2023-06-09 10:17 作者:山河医考网  | 我要投稿

心脏结构改变导致心电学的某些特征性变化,这些变化可为某些类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线索。本文介绍几种常见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


01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常表现为左室或双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心电图出现心脏肥大、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的改变,这种改变虽敏感性高,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心电图特征: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常表现为三联征,即左胸导联高电压、肢体导联低电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其他表现包括室内或束支阻滞、异常Q波、ST段压低、T波倒置,以及各种心律失常。


  • 左胸导联高电压

  • 肢体导联低电压

  每个肢体导联QRS波R+S或Q+R之和均<0.5 mV。

  •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

      ① RV3<0.3 mV;② RV2<RV1,及/或RV3<RV2,及/或RV4<RV3,及/或RV4<0.3 mV。


图1. 典型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电图


02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为左室非对称性肥厚,多发生于间隔或心尖部。


心电图特征:


  • 左室高电压;

  • 异常Q波:发生率为20%~50%,常见于下壁、侧壁及前壁,不伴T波改变;

  • 多导联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或II、III、aVF导联和/或胸导联ST段抬高;

  • 右胸导联出现高大R波。


03


间隔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特征:


  • 多导联异常Q波:深而不宽,同导联T波直立;

  • V1导联高R波;

  • ST-T 改变。


图2. 典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异常Q波


0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少见,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3%。


心电图特征:


  • 胸导联电压异常增高,RV4>RV5>RV6;

  • V3~V5导联T波深倒>1.0 mV,TV4>TV5>TV6;

  • ST段显著下移,以V3~V5显著;

  • V3导联:Rs型;

  • 胸导联无Q波。

图3. 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


05


限制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变化无特异性。


心电图特征:


  • 肢体导联和/或胸导联低电压;

  • 房室/室内传导阻滞;

  • 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 少数出现异常Q波;

  • 各类心律失常。


图4. 典型限制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


06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右室心肌被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右室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容易发生猝死。


心电图特征:


  • 右胸导联Epsilon波,T波倒置;

  • QRS时限延长:QRSV1波>110 ms,QRSV1波>QRSI 和QRSV6;

  • QRS破碎波;

  • QRS低电压;

  • 完全或不完全性RBBB;

  • LBBB型室速反复发作。


其中Epsilon波是主要诊断标准,其特征为:

①在QRS波末尾或ST段起始处,持续几十毫秒,呈低振幅,多数为向上小棘波;

②主要在右胸导联,V1、V2导联最清楚,持续时间最长,也可在V1~V3导联之外出现。


图5. Epsilon波


07


应激性心肌病


在严重精神或躯体应激下,部分患者会出现一过性左室功能障碍,称为应激性心肌病,多发于60岁以上女性,突发性胸骨后疼痛伴心电图变化,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多为短暂性异常表现,数月内完全恢复。


心电图特征:


  • ST段抬高或压低:主要出现在前壁,抬高程度低于STEMI;

  • T波倒置:发病24~48小时内T波深倒、对称;

  • Q波:前间壁短暂出现。


08


继发性心肌病


继发性心肌病包括酒精性心肌病和围产期心肌病。


·  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为左室高电压或低电压,各种心律失常、房室或室内阻滞,以及异常Q波。


·  围产期心肌病

围产期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为左室高电压、ST-T 改变、各种心律失常等。


除病史外,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心脏超声及其他有关辅助检查。应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特点,结合心脏超声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正确的诊断。

参考资料:刘同宝. 心肌病心电图特征分析. 长城会

致谢本文来源:心在线

本文为转载内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为谢


常见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