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秃山,北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2023-02-10 15:33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秃山 北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原文】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攀挽上极高,屈指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耡耰。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似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今译】 我奉命当差漂到沧海上(吏役沧海上),乘船在大海上航行,看见大海中有一座秃山,就靠船抛锚停留(瞻山一停舟)。 怪问这山谁给弄得如此光秃(怪此秃谁使),乡里人一言一语说根由(乡人语其由): 当年一只雄猴在山上鸣叫(一狙山上鸣),另一只雌猴跟随它嬉游(一狙从之游)。 两只猴子相配交合(相匹),生育(乃生子),子女多(子众),孙辈更稠(孙还稠)。 山中草木繁茂丰厚(山中草木盛),开始时树根果实吃的容易寻求(根实始易求)。 群猴攀挽登上极高的山头(攀挽上极高),一会儿又走遍幽僻的山沟(屈曲亦穷幽)。 众猴子个个吃得肥胖(众狙各丰肥),山却被抢掠摧残一光(山乃尽侵牟)。 众猴你争我夺只求一时吃饱(攘争取一饱),顾不上商议把食物收藏贮储(岂暇议藏收)。 大猴子已自己招来困苦(大狙尚自苦),小猴子也为食物忧愁(小狙亦已愁)。 有点东西就咬掉(稍稍受咋啮),山渐渐被啃得光秃秃,一毫一毛都无保留(一毛不得留)。(写猴子将山林破坏得一毛不留) 猴子虽然比人灵巧(狙虽巧过人),但它们不会手持农具用犁操锄(不善操耡耰),它们嗜好果实谷物(所嗜在果谷),得到这些常常靠偷(得之常似偷)。 可叹这山处在茫茫大海之中(嗟此海山中),四顾没有地方可以奔投(四顾无所投),子孙生息没个尽头(生生未云已),今后的生计如何谋求(岁晚将安谋)? (写诗人的感叹和忧虑)。 【赏析】 本文为王安石的一篇寓言诗,诗人以只知破坏消耗资源的猴子,比喻只知养尊处优,不事生产,不善理财的北宋王朝的庞大官僚机构。当时贵族官僚生活穷极奢侈,每年耗费国家大量财富,弄得民穷财尽,国库空虚。 作者以秃山象征积贫积弱的宋王朝,警告醉生梦死的朝廷,表现了改革家的敏锐眼光与忧患意识。 

秃山,北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