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形体的演变:古文字阶段(二)西周春秋文字
1、研究西周春秋文字的主要资料是金文,西周是铜器铭文的全盛时代。
西周铜器:大盂鼎291字,小盂鼎400多(有残缺),散氏盘350字,毛公鼎近500字
春秋铜器:叔夷镈493字,叔夷编钟(七个)501字
西周铜器大多是周王朝贵族,臣僚所作,春秋铜器几乎属于各诸侯国。
2、除了金文之外,西周甲骨文也是很重要的文字材料。
出土地: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
时代:一部分属于西周前期,一部分属于周灭商之前
3、时代介于春秋战国之间的盟书。
侯马盟书
出土地:山西侯马市的东周时代晋国都城新田的遗址
材料:写着盟约誓言的玉、石片
书写工具:毛笔,大多是朱笔,小部分是墨笔,并且不同坑
历史事件:春秋晚期,赵鞅和范、中行氏之争有关;或者战国早期,赵桓子嘉驱逐赵献侯自立
沁阳玉简:河南温县西张计村,墨笔写的盟书
4、西周春秋时期文字形体演变
西周金文形体:
最初:沿袭商代晚期金文的作风
康、昭、穆王时期:字形逐渐趋于整齐方正
恭、懿王时期:变化激烈了起来,西周金文的演变主要趋势线条化(粗笔变细,方块圆形团块被线条代替)、平直化(曲折的象形线条被拉平,不相连的线条被连成一笔),至此文字象形性显著降低,书写更加方便
春秋时代各国金文:
开始:大抵上延续了西周晚期的金文书写
后来:各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书体风格上
春秋中晚期,金文出现了美术化倾向(不同于象形的笔画曲折);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流行鸟虫书(楚、宋、蔡、吴、越等)
西周春秋时期的一般金文,就是当时的正体字,书写比较潦草的金文则反应了俗体字的情况。
5、籀文的时代
时代:周宣王
来源:周宣王太史籀作《史籀篇》
注意点:大篆,本来指籀文这一时期,早于小篆但是和小篆相似的古文字,但是学界使用混乱(早于小篆的所有古文字、西周晚期金文和石鼓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春秋到战国初的文字),所以不妨不要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