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点看法

2022-01-06 16:38 作者:蓝调口琴手LBA  | 我要投稿

首先我认为:音乐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多元化的,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尤其是口琴这种乐器,不像钢琴、小提琴以及古典吉他的历史那么悠久,也没有形成什么固定坐姿手型之类的,比较年轻的乐器,并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我先说我的结论,以防大家没耐心看…结论就四个字“好听就行”。

先说半音阶口琴,大家都知道,爵士半音阶口琴领域的两位最顶尖的大师,Toots Thielemans和Larry Adler。他们的演奏风格截然不同,Toots基本不用舌堵,震音用的也很收敛甚至不用(当然,不要杠,Toots早期的Red Devil Boogie之类的曲子也用到了舌堵),甚至连双音都极少使用。而后者Larry Adler大师,在演奏中涉及到大量的舌堵、双音、和弦、手震音、喉震音等等等等。两位的演奏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你能说谁对谁错吗?显然不能!而现代的半音阶口琴手,有些人走LA的路子,比如美国的Bill Barret、意大利的Angelo,他们就是喜欢双音、舌堵,玩多声部,喉震音也是很使劲地去用。有些人走的是Toots的路子,像Oliver Ker Ourio,Jens Bunge,Jan Verway,Thierry Crommon等人,他们就是干干净净单音吹到底,震音也不怎么用。

两种群体截然不同,但都好听。没有正确答案!!或者说,得看风格和流派,你喜欢哪位大师,就追随谁的脚步,为什么非得分对错?非得分高不高级?


再说十孔口琴演奏家。分歧就更多了。

首先,玩传统布鲁斯的大师,有一部分人坚持舌堵嘴型,100%舌堵,能舌堵就舌堵,哪怕压音的时候也是用舌堵嘴型(Little Walter, Big Walter, Kim Wilson)。有一部分人虽然用舌堵,但是压音的时候会改成单音嘴型(James Cotton, Carey Bell, Junior Wells)。

到底该不该坚持舌堵压音?也没有正确答案,你喜欢就去做呗。


现代流派的十孔口琴手在对待超吹的问题上每个人的意见就又不一样了。

有的大师把超吹当成常规操作,不会太在意超吹的位置和音色,一切为旋律服务(Howard Levy,Jason Rosenblatt)


有的人虽然用超吹,但是会尽量少使用,或者放在吸气音后面(Mariano Massolo,Carlos Del Junco)


有的人会故意使用某几个超吹音来制造效果(Jason Ricci,Filip Jers)


有的人甚至坚持用舌堵嘴型来超吹(Dennis Gruenling)


有的人坚持只普通调音但是几乎不用超吹(Jean Jacques Milteau,Greg Zlap)


有的人使用特殊调音来避开超吹(Brendan Power,Lee Oscar,Will Wilde)


有的人采用贴膜的方法避开超吹(PT Gazell)。


以上,有正确答案吗?显然没有。


在对待震音的态度上,口琴手的观点又是五花八门,比如我的师父Mariano Massolo老师的态度就是“口琴手就必须要用震音,而且要把音色打磨的非常柔和,速度也不可以太快”,因为他在模仿old jazz唱片里单簧管的那种震音方式。而我的另一位偶像Dennis Gruenling的看法是要用舌堵做出来又快又狠的喉震音,很有攻击力,这是模仿老一辈的十孔口琴演奏家。而另一位非常厉害的口琴天才Konstantin Reinfeld在自己的专辑《Old Friend》里几乎没有使用到任何震音,原因是自己的钢琴手不喜欢。再说一个小故事,我2019年在澳门听过一节Jens Bunge(德国半音阶口琴演奏家)的讲座,我亲口问他:“您什么时候使用震音?”老爷子直接回答我一句“给我加钱,我就用震音”。意外吧?有的人用震音,有的人不用震音,有的人震的快,有的人震的慢,到底谁对?到底谁错?不好讲吧。

就算硬要分出对错,也只能证明自己的狭隘。


再说音色的问题,口琴最好玩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音色多样性,单说吹气和吸气5的音色,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吸气5可以做喉震音,吹气5可以做出漏气的音效。压音的音色可以模仿吉他推弦,可以模仿如泣如诉的歌唱声,可以做出很多不一样的音效,甚至可以利用压音和手部动作来模仿小号的mute,【十孔口琴的灵魂就是压音】这句话都会被人喷??

很多人说十孔口琴低音4和6在吹流行曲的时候是屁音,这句话我不评价,没有限定条件就下结论,是不严谨和没有文化的体现。

1.这句话太主观了,明显带有“口琴手”观点,有一种屁音叫做“别人觉得是屁音”。放眼望去,国际知名的口琴演奏家,Howard,konstantin,Carlos Del Junco,JJM,Lee Oskar他们吹了很多很多流行歌曲,都有大量的压音出现。Howard Levy是格莱美奖级别的神仙,Lee Oskar还得了1976年得了一个什么流行音乐最佳演奏家奖(白金奖还是啥的,我忘了,可以搜一下),他吹的流行歌曲可太多了,大家觉得压音是屁音不要紧,去给他发个邮件告诉他“压音在流行歌曲里出现,那就是屁音,你赶紧换调音吧”,老爷子怕是会觉得你患了少年痴呆吧(人家吹了一辈子流行音乐了,用你告诉他什么是屁音?)。Greg Zlap在法国的演出视频里,一个屁音过去,几万人欢呼,他们都是聋子吗?

2.肯定有人会反驳上一条,肯定会有人说“大师是极少数人,这叫幸存者偏差,大师能把音色处理好的不代表萌新能做到,你拿大师的作品来证明压音不是屁音就是提高了乐器学习的门槛”。这就属于“章口就莱”了,那我也会说:吉他大师各个都能大横按,大横按也是门槛,大师能做到的不代表萌新能做到,弹吉他的萌新都用自动按和弦的神器吧,别练大横按了。【玩乐器就好好学,有点追求好吗?大师有那么多好听的作品,不恰恰就是我们的努力达到的方向吗?】

3.压音是不是屁音,要看具体情况吧?我写了7年的科研论文,发了n篇sci,我深知一个道理:胡说八道和严谨的逻辑之间,只差一个【限定条件】,不加限定条件的言论就是错的。当然,有些通篇都是正常吹吸的歌曲里突然蹦出来一个压音,那估计很突兀。但是如果你像Carlos Del Junco一样压音炉火纯青而且喜欢使用低音区演奏12把位呢?一条音阶里有一大堆压音,如果控制得当,做出各种滑音,反而是一种很精彩的事。

4.最后补充一点:压音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技巧,具体怎么用要看演奏者。酱油是好东西,你拿来当饮料喝?

还有的人更加奇葩,讥讽别人推广布鲁斯音乐文化,说中国人听不懂布鲁斯,别吹了放弃吧,家里人是不爱听的blablabla。在愤怒之余,我也只能深深叹一口气。布鲁斯以及相关的音乐风格(摇滚爵士拉丁吉普赛蓝草等等),就是这个乐器传承的文化,十孔口琴的潜力在布鲁斯音乐中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如果我们真爱这个小乐器的话,为什么不尊重它负载的文化背景呢?越是小众越需要有人去坚持啊!因为我们爱它。


想到了很多事,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我表达的意思就是(1)口琴这个乐器的风格多元化本来就是它的特点,没有绝对的对和错。(2)有的老哥说话的时候稍微靠点谱,文化人别这样胡说八道。

一点看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