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通史纪录片15《战国七雄》

2021-09-06 11:02 作者:黎不开探花6  | 我要投稿

两千五百年前,中华文明走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转折点,春秋末期,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早已丧失殆尽,各诸侯国之间大大加快了以强并弱的步伐,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进行变法改制,追求采用富国强兵之策,并先后称王,意图兼并天下,平一宇内中国版图上众多诸侯国争相称霸的格局七雄并立一决雌雄的局面发展转变,群雄逐鹿中原战事不断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险恶局势,使各国常常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战国的历史是一段比拼国力和竞技军事的历史,其间又有策士游击穿行纵横捭阖,展现了一幅风雨诡谲jue二声)的历史画卷

战国时代,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春秋以来数百年的相互征战,大多数诸侯国已被蚕食分解,逐渐消失在兼并战争的硝烟中,脱颖而出的是当时七个最为强大的国家,史称战国七雄春秋时期最强大的晋国分裂为三个国家在战国初年国力最为强盛依靠强悍的武卒一举成为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齐国也是春秋时的强国,濒临海滨,物产丰富,田氏代之后,又加强了对鲁魏等国的侵夺,疆域进一步扩大春秋时期另一个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楚国,进入战国之后依然不断开疆拓土,疆域为各国之冠燕国,在七雄之中实力最弱,但因地处北方非四站之地,所受的冲击较小,但也在东北开疆拓土韩国在三晋中国势最弱,但占据中原膏腴之地,经济发达,在灭掉郑国之后实力更有所加强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的赵国,胡服骑射后,兼并了北方代国,大大扩充版图僻处西陲秦国在经过二百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彻底征服了周边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

就在七雄获得部分兼并胜利而使疆域不断扩大的时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往那种贵族交战点到为止揖让有礼的情况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殚精竭虑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于是平民也开始被征发,人数多寡成了最基本的制胜因素,为此各国都建立了数以十万甚至百万得庞大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相灵

陈:也就是说到了春秋以后,我们说铁器发明了,铁器有了以后人们就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有了更多的土地之后周王室我就可以不听你的招呼了,过去我是用什么控制呢?我用土地来控制你,现在没法控制了,所以说诸侯之间的战争就爆发了,爆发之后,随着战争的频发,又需要更多的士兵这就促进了军队兵员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副研究员 邵蓓

邵:战国时期实现的是一个,因为有了户籍制度,是按户征兵,男子在户籍的一般来说15到60岁都要去征发兵役。

湖北省荆州市 熊家冢楚墓车马坑

西周春秋时期,贵族喜欢随葬车马,在全国发现过很多贵族的车马坑,随贵族地位的高低而规模不同,因为战车是当时最主要的战争工具,战车的数量是国力的评价标准战国时代,为了机动灵活,战车也经过改造缩小,车辀简短,驾车的马也披上了甲片,防护更加严,车兵是春秋时期各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车兵依然存在,但其重要性相对下降,逐渐让位于步兵和骑兵,步兵在各国军事力量构成中的地位发生着重大变化,早先步兵都是跟在战车后面辅助攻击以及提供后勤的,但在春秋时期,晋国因为在戎狄作战的过程中发现步兵车兵比车兵灵活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专门步兵部队,被称为,但在那时,兵依旧还是点缀,随着战争规模扩大,普通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到年龄征发入伍,对于他们来说,驾驶战车这项复杂的技能一时之间难以掌握,加上战争开始采取,场所也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车兵在山林之地远没有步兵的机动灵活,极易受地形限制,步兵普遍装备的具有远射能力的强弓劲弩,能在远距离短时间内将排列整齐的车阵射的阵形大乱。

到春秋晚期,尤其是战国时期,各国新组建的成建制独立步兵已成为当时作战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战国时期,各国都在边境和交通要道上建立关塞,利用山水之险赢得作战之利,而不像以往那样在平原广隰xi二声)对面决战,因此笨重的战车逐步退出战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相灵

陈:中国步兵开始慢慢地开始发展壮大,当车兵在春秋末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到战国就开始什么兴起了,骑兵就开始兴起了,特别是它有了骑兵,那么步兵和骑兵去作战的话他又不占据优势。

战争对速度和灵活的需要刺激的骑兵兴起,骑兵的兴起反过来促进了速度和灵活性的发展,是被很早就被驯服的骑乘工具,在战国时代,中国北方生活的游牧民族已经骑射精湛,行动轻捷便利,与多个少数民族接壤的赵国胡骑侵扰之苦,赵国虽然武器精良,但是笨拙的战车和迟缓的步兵,在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胡骑面前只能挨打的靶子,早期中原人不会骑马,马只是用来驾车春秋末年开始,有人骑马在马上骑乘自如的打仗的技巧还没有掌握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痛定思痛,下令胡服骑射,穿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朝野一片哗然保守派大臣竭力反对,武灵王不为所动,劝服反对派首领公司成,让他和自己一起穿上短衣紧袖的胡服上朝自上而下推广胡服骑射,赵国很快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到处扩张,同时收编了北方游牧民族林胡和楼烦的骑兵战斗力得到了大大加强,一跃而为战国时代仅次于秦国的强国,由此可见,在那时谁能掌握强大的骑兵谁都能在争霸战中崭露头角

战国时期,骑兵虽然最初只与兵车混合编制,但很快就被发展成为的单独部队与步兵协同作战,于是大规模的步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春秋时代以车兵为主的冲击战,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力,在中原地区,骑兵部队很快成为了战争中的主力兵种,成为决定战争的关键力量此后,步、骑三种兵种的配合使用,成为中国整个冷兵器时代兵种配合的基本形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相灵

陈:那么步兵也好,骑兵也好,虽然是不同的兵种,但是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的机动性变得强大了,虽然他步兵的行兵速度要慢,但是他也是跑起来,机动起来还是很容易的,这就是我们说中国的战争形态的转化就是由过去的战车列阵而战转向了野战,向野战这个方向去发展了。

湖北省大冶市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虽然北方产战马,但铜矿资源却是南方丰富,楚国的繁阳是著名的铜矿产地,春秋时的曾伯簠(fu三声)》《晋姜鼎》中都提到征讨南方夺取繁阳产的铜矿资源,这里是湖北省大冶市的铜绿山,中国著名的铜矿产地之一,曾隶属战国时期的楚国境内,是战国时期楚国最大的铜矿开采地,在持续了三十多个世纪的开采后,今天的人们在这里建立起了现代化的采炼厂,期间虽然历经多个朝代更迭,但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采炼基地的属性却从未改变

陈树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现在正带领考古队在这里就春秋到战国时期冶炼技术转变课题的研究,进行考古发掘数千年来,铁铜等金属矿藏一直是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丰富矿藏和先进的冶炼技术,就意味着有可能成为雄霸一方的超级大国,战国时期,冶炼技术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楚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在过去的十年间,考古队在铜绿山已经发现七处古代冶铜遗址,但是铁的冶炼遗址却一直没有找到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陈树祥

陈:楚国最早的铁骑是什么时候,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冶炼厂,早期的冶铁我们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团,铜绿山从目前来说,我们一段段在发现,一段段在填补,你比方说这一片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汉代的冶炼厂,西汉的冶炼厂,我们过去前几十年没有发现这个西汉的冶铜厂,那么在这个地域来说就填补了很大的空白。

湖北省武汉市 湖北省博物馆

这是湖北省博物馆的文保工作人员正在修复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铁成分的增多,让的锈蚀程度比同期其他青铜器更加严重,早在商代,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铁比铜质地坚韧,性能更为优良那时还没有掌握冶铁技术,基本上都是在铜兵器的刃口上镶嵌陨铁,西周市开始出现冶铁,但质量不高,战国时期是青铜兵器铁兵器并存的时代,当时各国都已经有了重要的冶铁手工业地点被发现后,古人开始扩大炼炉,加强鼓风设备,提高冶炼技术,并发明了渗碳制钢的技术

湖北省荆州市 荆州博物馆

战国后期冶铁技术的长足发展,让武器也不断升级,大量钢铁兵器应运而生,手持的戈、矛、剑、戟兵器的质地,因而变得锋利坚韧,杀伤力大大提高

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时期,军事力量薄弱,具有先进的技术与庞大的矿产资源的国家往往是被七雄兼并的首选,上世纪60年代,在湖北江陵望山曾出土一柄越王勾践剑墓主是楚国的一位下大夫,经过现在冶炼专家分析,此铸造工艺非常高超战国时期,吴越的铸剑技术冠绝一时越国却为楚国所灭而越国先进的铸造技术,让国的兵器在那个时期发生了质的改变

荆州博物馆 董陵弩机

今天的考古发掘证明,除了手持的兵器外,战国时期的铜弩机在结构原理上,制作技巧上都很成熟,韩国的强弓箭弩更是天下闻名,书上记载韩国制造的工具能射到六百步之外

齐国历史博物馆 铁甲

在武器快速发展的同时,防御装备也在不断进步,齐国的冶炼技术也非常高超,甲胄名闻天下这件出土于山东临淄的铁制甲胄,虽然已经锈蚀成一个整体无法分离,但通过复原可以看出,当时的甲胄设计非常合理,它可以将军人身体的大部分部位保护起来

山东省滕州市 墨子纪念馆

武器的革新需求,也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发明家,在墨子家乡山东滕州的墨子纪念馆里,陈列着墨子的发明创造,有很多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军队人数的增多,兵源的变化和武器防具的进步让战争变得更为惨烈,也让指挥战斗日益成为一门艺术,兵家在战国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军事学成为战国时代发展最快的学问之一。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副研究员 邵蓓

邵:战国之所以叫战国它的典型特点就是以战争为主,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取胜,因为要取胜,就是不可避免的就催生各种战术战法,就是说本身它是一个军事思想极大发展的一个时代。

优秀的将帅在战场上用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陈相灵,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自从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之后,就一直研究被世人誉为中国兵家宝典孙子兵法两千五百年前成孙子兵法不仅被中国历代军事学家和军事指挥人员奉为圭臬,更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广为流传,在美国的西点军校,甚至被定为战争哲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相灵

陈:《孙子兵法它主要是战争哲学,作为孙子的出发点,我们怎么样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战场效果,因此他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的一个思想,那么其他的像用兵的思想,虚和实、奇和正等等都可以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的军事学府,来到这里学习的都是当代中国军队中的佼佼者,很多都会成为未来军队的指挥员,孙子兵法使他们的一门必修课,春秋时期出世孙子兵法注重战略

到了战国时代,一大批更富有实战技能和经验的军事家诞生了,乐毅、白起孙膑等成为一时翘楚,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其中,吴起偏重于士卒训练,他创建的魏国武卒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悍的特种部队,而与他齐名的是一个被后人称为孙膑的军事家,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实战能力

孙膑齐国人据说与当时威震四方的魏国大将军庞涓师出同门,一起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急于建功立业,先下山求取功名,他和孙膑约好,一旦有了功名,便会大力推荐他共享富贵,庞涓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很受重用,但心里知道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如孙膑始终惴惴不安,于是派人把孙膑请到魏国,但却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挖了他的膝盖,防止他逃跑残废的孙膑忍辱负重,终于在庞涓放松警惕时趁机逃回齐国孙膑到了齐国之后,收到齐国将军田忌的善待。

山东省淄博市 遄(chuan二声)台遗址

里是位于山东淄博的遄台遗址,据当地考古专家推测,这里曾经是齐国的赛马,著名的典故田忌赛马就在这里发生,田忌赛马的策略出自孙膑,田忌的真正意义是向齐威王推荐孙膑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 局长 韩伟东

韩:孙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一局田忌就输了,第二局呢田忌就用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那第二田忌赢了第三局的时候田忌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又赢了一局,田忌胜了齐王,齐王就感到非常奇怪,这个时候的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通过与孙膑对话了解到,他确实是一个文韬武略特别军事才能非常高的人物,于是他就把孙膑拜为了军师,这为后来齐国军事强大奠定了基础

这片曾经的赛马场,如今的耕田,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家孙膑真正走上历史舞台的起点,接下来,战国时期最为经典的两场战役即将展开,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这也是两个人的战争,孙膑为齐国,庞涓为魏国两个人的不同选择终归要让他们在战场上相逢。

桂陵之战中,孙膑创造出了围魏救赵的经典军事战术,齐国军队不仅解了赵国之围,而且大败庞涓统领的魏国军队,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在马陵与魏国太子申和庞涓带领的10万大军相遇,在马陵之战中,孙膑采用逐日减少营地军灶数据的策略,三天内从10万灶减到5万灶,再减到3万灶,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减灶诱敌,导致庞涓轻敌冒进,只率少数精锐部队兼程追赶,最终被孙膑围困在了马陵山,庞涓死于战乱之中,魏国也由此一蹶不振

山东省临沂市 马陵山

这里是山东临沂的马陵山丛林茂密地势陡峭军人出身的黄新忠,现在是山东临沂历史考古所副研究员,30多年来一直在这里进行考古发现和调查研究,他认为这里就是当年马陵之战的所在地

山东省临沂市历史考古所 副研究员 黄新忠

黄:庞涓到那了地方以后一看,一棵桑树剥了皮,上面有字,是蚂蚁集成的,他认为是天意,所以就拔剑自刎了,后来还有一种说法呢,就是他取火视之的时候万箭齐发射中,把庞涓射死了。

其实,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不能够拿出强有力的证据说服人们,相信这片山林就是当年的战场,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孙膑与庞涓也许因为太多经典太多传奇,而且充满了恩怨情仇,太过喜剧性,后世对这两场战役的过程也产生了很多质疑,至于经典战役的创造者孙膑更是成为了千古之谜

山东省临沂市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千百年来,许多人认为孙膑与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同为一人,传说中的孙膑兵法根本不存在,1972年4月10日,临沂地区卫生局准备在银雀山建一座办公大楼,人们在清理地基时意外发现了两座古代墓葬,而这次发现后来被评为了20世纪70年代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是两个西汉时期的普通墓葬,墓主人到底姓甚名至今不得而知,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年的考古人员在清理古墓中的竹简时惊奇的发现了一部孙子兵法更令世人震惊的,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兵书,他就是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被清理后孙膑兵法虽然残缺,但是内容明确记载了孙膑庞涓的战略,以及孙膑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的内容,篇首的孙子曰字样与同墓出土的《孙武兵法》截然不同,两部兵书的重见天日解开了孙武和孙膑是否是同一个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相灵

陈:《孙膑兵法》它主要是在战役这个层面,它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作战的原则,当然这些原则我们说《孙子兵法》也讲到了,像以奇用兵,孙子就没有再说,但是孙膑就告诉你了,什么是奇呢?以异为奇,我跟你不一样的,这就是奇,据说他在某些方面,在很多方面丰富了《孙子兵法》当中一些,特别在用兵这一块发展了它的思想。

在战国时期,还有一个更为神秘的人物等待破解,他就是鬼谷子,相传鬼谷子是老子的徒弟,他身兼数家学问,他的学生除了兵家的孙膑与庞涓,还有另外一批人也在影响着整个战国的政局,他们被称为纵横家春秋时期,只有楚国敢于称王,其他诸侯国人奉周天子为,强大的诸侯也只敢称霸主,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再也按捺不住称王的野心公元前344年,魏惠王率先称王,之后齐魏、韩四国的国君也先后称王,公元前323年,魏中山五国发起五国相王,赵中山三国国君也不甘落后,用上了王号,周天子所独享的尊号终于为各国普遍采用,随着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兼并战争开始变得更加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围绕着怎样争取盟国和对外扩张的策略问题,游走于各国的谋士分别从合纵联横两个方面出谋划策,纵横家们在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大行其道,张仪苏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相传他们也是鬼谷子的学生

出生于公族的旁支,为秦惠文王制定了连横的外交策略,他最初到楚国游说楚王没有受到楚王的信用,直到公元前329年,张仪到秦国推销连横策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当上了秦国的相国,为了破坏齐楚联盟,公元前313年,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如果楚国能和齐国绝交,秦国就现出商之地600里商於之地是秦国进入中原的门之一,战略地位常重要,楚怀王经不住诱惑,迫不及待地与齐国绝交,但是当楚国的使者去接受地的时候,张仪却说,他和楚怀王约定的是六里地没有600里之说,楚怀王闻讯大怒,但此时的楚国已经与齐国绝交,只能独自兵发起,结果大败秦国取得了楚国的汉中之地,排除了楚对秦的危险,从此,秦国的势力伸展到中原张仪的连横策略取得了重大成功,秦国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相灵

陈:作为纵横家的话,他使用的是软实力,通过这软实力,借用的是矛盾,没有矛盾我制造矛盾,通过矛盾营造一个有利的态势,最后为军事家在战场上决战我提供一个很好的态势,那么真正最后完成这场战争的胜利,还是要靠军事家,这是他们巨大的一个根本不同的一个地方,所以我们说虽然他借助于软实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要靠什么呢?靠军事家在战场上要打赢。

如同张一样,苏秦是战国政治舞台上的另一位出色的纵横家,他曾一人佩六国的相印,他的合纵策略得到了许多诸侯国的积极响应,然而他还有一个秘密的身份就是燕国的间,而且他从事的是兵法间之一的,用生命为代价去向敌人传递假情报,诱使敌人上当,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成功游说联合燕魏合纵攻秦,不过苏秦的真实目的却是要灭掉齐国,此时弱小的宋国成为苏秦的重要棋子,因为宋国是列强们经营的土地,如果诱使齐国灭掉宋国,必然会激怒其他各国做到了,使齐国在灭掉宋国之后成为众矢之的,公元前285年燕将乐毅率领秦五国联军攻齐齐国形势危急,五国发起的号角吹响之时,苏琪的身份也暴露了30年前齐国子之,出兵攻打燕国,几乎让燕国灭国的情景今天重现在齐国苏秦发出最后一张密谍给千里之外的燕昭王,是告别也是了,苏秦在穷困潦倒之时在燕国收到燕昭王的礼遇,为知己者死,消灭齐国,是苏秦对燕昭王的回报。

苏秦最终被齐湣王车裂而死,率领五路联军的乐毅率军长驱直入,攻破了齐都临淄,这场战争在齐国了足足五年之久,先后攻下了70多个城市,只有即墨与莒还在坚守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后不再信任乐毅,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出走赵国,即墨守将田单抓住机会展开反攻,田单在城里集中千余头牛披上画有五彩龙纹的淄衣上绑上刀,尾巴上绑上灌了油脂的芦苇,到了夜里把牛尾巴点着,让他们狂奔五千壮士紧随其后杀入军,军在睡梦中惊醒,看到奇形怪状的火牛,大惊失措,死伤惨重,骑劫也丢了性命单乘胜追击,很快收复了70余城,齐襄王继位恢复了齐国,齐国虽然得以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与秦国抗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相灵

陈:那么苏秦和张仪他那个时代所做的一切,那么跟我们今天的这个外交家所做的还不一样,那么外交的话我们是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还有他独立的地方,那么当时纵横家做的我们一个通俗的话来说他是战争的推手,他是让对方犯错误,为我后面的战争做准备。

苏秦用生命的代价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政治局势并未如苏秦所愿,国没有崛起,而秦国成为了七雄之中最强的国家,日益强盛的秦国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垂沙之战,大败楚军伊阙之战战胜韩魏两国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获得了楚国大片国土,华阳之战大败赵魏联军攻取了魏国的几座城池和赵国的观津。

山西省高平市 白起指挥部遗址

公元前263年,秦国不断攻占韩国的城市,又切断韩国上党郡和韩国本土的交通,韩国欲献上党向秦求和,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上党郡17城献给赵国,赵国欣然接受,派大将廉颇驻守长平,秦国显然不会放弃,年前262年派(he二声)进攻长平秦赵两国都举倾国之力,在平集合了近百万大军,沿着长平城左右50多里的山地建筑垒壁,展开对峙。

山西省高平市大粮山 廉颇雕像

廉颇曾用来储粮的大山,任命为大山,并竖起廉颇供后人瞻仰,如此大规模的战役,比拼的是综合国力,后期补给是全军的生命线,当时廉颇采用坚决防守的作战方针,不管秦军如何挑战,只是坚守不出,秦军束手无策,就这样,双方相持了三年,但针对这种战争,秦赵之间还有一条看不见的战线,秦国成功使用了反间计,使赵孝成王认为廉颇坚守不出是怯战,于是赵括纸上谈兵)代替廉颇为将,秦国得到消息后,立即暗中启用白起为上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相灵

陈:我们从这三个人来做一个比较,就是一场战争,它是一种将帅智慧的一种智斗,可能大家的力量都差不多,就看我这个智慧,谁的计更高明,那么作为廉颇来说的他这个策略,最后的拖延战术他是非常好的,非常适合赵国的,但是赵王又是没有很好地去判断形势,作为赵括,经验不足,纸上谈兵,经不起对方的诱惑,白起来说的话就是说怎么样去调动对方,怎么去找弱家进行打击,他(廉颇)用的是非常好的。

山西省高平市 长平村

平在今天山西省的高平市境内,相传这里的很多村庄都是从当年的秦军营垒演变而来,当年就是在这些营垒的外围筑起了坚固的防线

赵括到达前线后,改变了廉颇坚守策略,大举进攻秦军,秦国将领白起佯装溃退,让秦军固守营垒诱敌深入,结果白起派兵突袭到赵军的后方,截断赵军的退路和粮道,骑兵部队插入赵军,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此时,赵初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几十万大军像困兽一样束手无策,赵将剩余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秦国壁垒,拼死突围,历史上最惨烈的战败就此上演。到了公元前260年的九月,赵军的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已经46天的赵国军队在极度恐惧和绝望中开始相互残杀,人为食,绝望的赵国亲自领军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40万人降秦,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仅仅放了240个年幼的战俘,让他们归赵后散秦国之白起 战神 长平之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相灵

陈:通过这一战那就彻底把赵国力量的支撑基本上打击了,就是说赵国也对后来的秦国形成不了巨大的威胁,那么以后来秦统一六国的进程就非常爽了,这就是这场战役秦统一六国当中的一个转折点,虽然他提前决战,但是他打赢了,这就是把这个统一六国的进程大大地压缩了。

两千多年过去,这场战争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和史书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长平之战是所有秦军发动的战争中对过程和细节都记载得最为详细的一场战役,但战争的具体发生地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直到上世纪末,一个老人的不经意发现揭开了这个谜团,1995年5月,高平市永禄村农民李珠海和他的儿子李永在耕地时一尺的土下发现了众多遗骨,才发现了几十枚赵国刀币,便报告了文物部门

山西省高平市永禄乡 村民 田贵生

田:我大兄哥,他那时候承包了一片土地,就在这个地方种些果树,春天呢他想收拾地,建设地,他来了就想把里塄铲一铲把这地平整平整,在铲地的时候突然就铲出骨头来了,当时他也没把这个当回事,就继续铲,越铲骨头越多。

山西省高平市 长平之战纪念馆

战争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今天的事实却是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真实的演示着当年那场残忍的屠杀,2014年,当地政府在这里修建了长平之战纪念馆,与其他的馆藏不同,这里只有层层叠叠的白骨,印证了史书中对秦军野蛮残暴行径的描写,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与无情。

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历史时期,是一股非人力所能改变的历史洪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身处其中的人只能选择是站在潮头浪尖成就自己的丰功伟业,或是无奈的被洪流所淹没,长平之战是秦朝统一之前最后一次大决战之后六国再也没有力量和秦国抗衡历史由此发生转折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秦国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统一六国已经指日可待。


中国通史纪录片15《战国七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