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提升【生命体验】的时间管理法

2023-03-24 18:01 作者:Vickycheerup  | 我要投稿

【岁月时间管理法•真正的自律】

Words before:

❶真正的自律 是让自己行动 基于对生命的热爱 而非恐惧、羞愧、内疚或义务

❷践行长期主义的唯一方式 是反复在你想坚持的事情上获得良好的体验 除此之外的任何方法 都是对意志力和生命热情的消耗

❸时间管理的本质 是做时间的朋友 让自己对某件事 以及整个生活的热爱 随着时间的增长愈发饱满。反之 则是逆水行舟

【传统时间管理法的缺陷】(活在未来时间管理法)

实质:只追求完成任务时带来的满足感而忽略进行任务时的体验感。

缺陷:不注重体验感 把当下自己当成达成未来成就的机器-对完成任务产生厌恶情绪 怀疑人生意义。良好体验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 抵触情绪不断积累 较差体验时间越来越长(坐标轴的低谷部)。最终抵触情绪战胜对满足感的追求

*体验感:沉浸感。比如行为进行时忘记时间流逝 进入心流状态

*恶性循环示意图

*人无法压抑自己长期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人生意义】

人生意义就在于生命给了你机会 让你品尝自己的“美味甜甜圈” 并反复获得良好体验

*人生意义只是过上有意义的人生的奖励

*放弃做题思维。不用找到人生的意义就可以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衡量人生体验的指标】

“今天开不开心”

*成年人思维:要工作要努力 不然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束缚自己不能畅玩

*成年人思维的漏洞:①认为玩是让人快乐的 ②认为工作和学习是让人痛苦的

🍨该观念完全是对学习工作的刻板印象以及对自己情绪不了解的表现

【正确的人生意义观念】

❶并非学习和工作就是痛苦的 也并非玩就是快乐的。工作和学习也能带来良好体验

🍰关于行为常见现象:进行时快乐结束后不快乐(强调沉浸感带来的过程体验)。结束时快乐但进行时不快乐(强调满足感带来的结果体验 也即未来时间管理法缺陷的底层逻辑)

eg.打游戏(沉浸感)

🍰科学研究表明:工作状态比休闲状态进入心流的概率更大

*矛盾的实践结果:即便工作状态更好 且休闲时精神状态很差 人们的休闲动机仍高于工作动机

*矛盾背后实质:人们先入为主的认为工作和学习会让人变得不开心(该思想产生于当代社会制度即文化氛围影响等因素)

❷过度娱乐并非真的开心

原理:娱乐行为确实能带来强大的沉浸感 但同时也会压抑对自我感觉的发觉。而无节制娱乐过后 自我感就会显现。紧接着不可避免的产生懊悔情绪和自我批判

❸追求体验不会导致堕落 而是会越来越积极

🍰firmly believing:

①曾经认为工作痛苦而娱乐开心的观念是自己错误的刻板印象以及对自我情绪的不了解

②实际上沉溺于娱乐会使自己的实际体验感极差 很容易导致自我怀疑和精神内耗

📍在正确了解自身爱好 情绪以及对每件事情的感受基础之上 追求良好的生命体验 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越来越积极向上

📍追去体验 不会让我们滑向短期快感的深渊 而是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成为想象中的自己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攒对生命的热情

📍没有什么比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 每一天都能品尝自己的“美味甜甜圈”更棒的事情

❹体验和效率并非绝对相悖

📍当你强调效率是 体验与效率相悖。当你强调体验时 效率与体验合二为一

📍一味只追求效率 看似拥抱未来 实则凝视深渊

【岁月时间管理法】

❶体验优先。时长 效率 目标完成度都要往后排

*岁月时间管理小程序

*小程序优点:取消“持续时间”设置功能。自动记录持续时间 能使用户精力更有效消耗在对自我体验感的审视和判断上

📍真实观察结果:对学习娱乐的刻板印象确实存在。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很让人开心 且开心程度要高于过度娱乐

🍰优点:通过对体验感的审视。最终内心绝对相信学习和工作的快乐感高于娱乐。并开始享受过程本身而非为了更好的结果逼着自己学习。

eg.健身爱好者并非真的为了减肥而是相信健身能带来快乐高于躺平懒惰

*波谷被填平而波峰高度不变

只要不快乐 就要被调整

原因1:违背体验感优先原则 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厌恶情绪(传统时间管理法的缺陷)

原因2:人无法长期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方法:记录体验 认真思考是否有调整的可能性

倾听内心的声音

*对自己感受的读取不能从众 不能得过且过

(填写感受时 深吸一口气 剥开生活的迷雾 审视自己是否这的开心)

提升【生命体验】的时间管理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