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未逢沙场惧,教头铁血固人心

抗美援朝精神探索——训练员篇
为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承前辈意志,关心前辈生活,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铭抗美援朝精神,做时代先进青年”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20日前往张治国老先生的家中拜访,团队成员已于8月15日到达河南许昌并在做完准备工作后开展系列活动,倾听前辈的光辉故事,学习先辈的伟大精神。

在许昌市襄城县城关镇退伍军人站的帮助下,我们有幸拜访到张治国老先生,老先生在抗美援朝期间是干部,在营中任书记一职,在大别山黄川县训练新兵,为抗美援朝战役输送新鲜血液,前前后后训练了多批战士,每批有600名之多。当时在营里的时候,营长不识字,教导员有疾病在身,因此在营中的文字工作与训练工作便全落在了他的身上。在当时条件艰苦,没有扩音设备,在训练新兵时只能用自己的声音来让大家听清楚口令,喉咙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留下病根,时至今日声音嘶哑。

除此之外,老先生还为我们展示这些年一直以来得到的各种荣誉(比较遗憾的是有几个纪念章在搬家时被弄丢了),看着金闪闪的勋章,团队成员眼里发亮,满眼敬佩。
紧接着老先生还向我们介绍了当年训练情况,形势,以及训练方法,如下:
包括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基本的全身性耐力和力量训练。
再进一步,还有以增强身体各个方面能力为目标,如爬绳、爬山、悬崖下降、障碍跑等。
战术训练:模拟实战环境下的体能要求,如携带重装备进行行军、快速爬行、短距离冲刺等。
战斗格斗训练:包括近身格斗、搏击术、自卫技巧等,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近身作战能力。
这些训练项目通常也会根据不同军种和特定任务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例如有些队伍负责战场上穿插游击,有些则在后方用炮火猛击。不同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各种复杂和艰苦的任务。
除此之外,精神上也需要“训练”,大家上战场,刀枪无眼,难免心中会有恐惧害怕的心情,因此,鼓舞大家的士气,塑造一支不怕困难,敢打敢赢的队伍十分重要。为此,在训练的时候,作为书记的老先生会给战士们讲出目前国家的形势,阶级斗争,以及在当时目前的战斗状况,鼓舞大家的士气,当大家听到这次战役,不仅是为我们自己打,更是为了我们身后的老婆孩子,我们热爱的这份土地时,原本部队里还有恐惧的心情,在这之后每个人都斗志昂扬,没有人偷懒,逃避训练,等待着为国报效的时刻。

老先生非常高兴我们来看他,但由于喉咙不能说话太久,我们并未久坐,聊了一会便让老先生休息了,又与家属唠了一些家常。奶奶说国家把他们照顾的很好,补贴,看病报销样样不少,政府工作人员也会来拜访探望。此外,奶奶还骄傲的对我们说他的儿子如今也在郑州军区服役,是一名军人。我想,这就是意志的传承吧。
经过这次拜访,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并不富裕,本来经受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我们已经是积贫积弱,百废待兴了,偏偏遇上美帝国主义嚣张跋扈,但好在老一辈人敢打敢拼,有积极的战斗精神,有为祖国现身的觉悟,有为守护身后家国的使命与责任,不怕不惧,敢打敢赢,才让我们在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里和平稳定,免受战争之苦。

在最后,老人对我们青年人说了一些话,我希望能把它带给所有能看到的大家:孩子们,虽然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但是以前的苦日子要记得,有些东西一定不能忘记,不要忘本,好好学习,好好用自身学识来报效国家,国家能不能更富强,就看你们的表现了。
文(翟旭磊/陈航)
摄(陈航/朱宏星)
队伍指导老师(何思思/罗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