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3.23 李贺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3、李贺(公元789—816年)
唐朝中期的法家,诗人。字长吉,昌谷[1]人。家世虽属皇室远支,但他父亲只当过小官,早死,本人做过九品奉礼郎。
在他的诗篇中,表现出鲜明的反儒思想。他热情歌颂斫砚工人的才智:“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2]。而对供奉在孔庙里的“神物”一出孔丘用过的砚石[3]却无限蔑视:“孔砚宽顽何足云”[4]。这对孔丘的“上智下愚”的谬论是一个有力的批判。反动儒生们攻击他“太无忌惮”,他毫不在乎。他蔑视孔丘“畏大人”的说教,在诗篇中直称汉武帝的名字:“刘彻茂陵多滞骨”[5],“茂陵刘郎秋风客”[6]。
他和当时法家人物柳宗元等一样,用战斗的唯物论,批判孔丘及其继承者韩愈所鼓吹的“天命论”。他认为“沧海桑田”是自然本身变化的规律,并不表示天有什么意志。“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7]。他根本否定人能长生不死的谬论,指出“天若有情天亦老”[8],“几回天上葬神仙”[9]。他曾豪迈地说:“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这与儒家韩愈的“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的颓废思想恰好是鲜明的对照。
他热情歌颂秦始皇:“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10]敲日玻璃声”[11],描绘出刚取得统治权力的新兴地主阶级代表 秦始皇,骑着猛虎巡视天下,好像羲和驱策白日一样的生气勃勃的形象。他肯定“焚书坑儒”是一项重大的革命措施,“劫灰飞尽古今平”[12],这和“坑灰未冷山东乱”的反动谬论是鲜明的对立。
他反对藩镇割据。“北方逆气汙青天”[13],“举头为城,掉尾为旗”[14],当时北方藩镇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而朝廷却不能任用良将去削平之,“剑龙夜叫将军闲”[15]。对此,他感到十分悲愤。他同情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曾借哀吊西汉法家人物贾谊为他们的失败鸣不平:“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一夕信竖儿[16],文明永沦歇”[17]。
他怀着沉痛心情,礼赞和悼念边疆将士浴血奋战,抗击外来的侵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18],同时还用“忆君清泪如铅水”[19]的诗句,感慨地怀念汉武帝抗击匈奴奴隶主军事集团入侵的战功。
由于李贺的诗篇“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统治者和儒生们攻击他是“蛇魅牛妖”、是“鬼才”,威胁他“倘不深自弢悔,则必致焚身”。有人劝他去向皇帝“请恩泽”。他回答说:“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坚决不和反动儒生们妥协,并坚信终有一天会扫除黑暗,迎来光明,表现出十分可贵的战斗精神。但是,在他的诗歌中,也反映出因不得志而阴郁、苦闷、消极的一面。他对儒家的批判也是不彻底的。著有《昌谷集》。
注:
[1] 今河南宜阳。
[2]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3] 孔丘在世时,尚无砚石,显系捏造。
[4]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5] 《苦昼短》。
[6] 《金铜仙人辞汉歌》。
[7] 《古悠悠行》。
[8] 《金铜仙人辞汉歌》。
[9] 《官街鼓》。
[10] 神话中帝俊之妻,生十日,日是羲和之子。
[11] 《秦王饮酒》。
[12] 《秦王饮酒》。
[13] 《吕将军歌》。
[14] 《猛虎行》。
[15] 《吕将军歌》。
[16] 谗害贾谊的邓通。
[17] 《感讽五首其二》。
[18] 《雁门太守行》。
[19] 《金铜仙人辞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