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伦理智性主义(2-1-2-1)——苏格拉底的哲学,“知识助产术”、“

2023-10-06 10:10 作者:瑞瓦肖的风  | 我要投稿

伦理智性主义(Ethical Intellectualism),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场域论(2):城邦(世界)vs 神圣(理念)

本体论(1):Ideas(理念世界)

认识论(2):知识(美德、神性,有本体论支撑的认识内容)vs 无知(无本体论支撑的认识内容)

目的论(1):美德、追求德性、服从共同体的law


苏格拉底认为,人注定是无知的,人只能通过神谕才能获得知识/理念。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就是练习面对死亡。未的补充:死亡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所谓面对死亡,相当于去设想整个世界的背景性框架不存在,这时赤裸裸的作为虚无的主体性就暴露出来了,只能去面对它;哲学就是不停地去援引某种新的架构去填充主体性的虚无。


伦理智性主义是很自我谦抑的,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无知的,自己之所以比别人高明一点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无知而别人不知道自身的无知;苏格拉底一方面很自卑,另一方面又很狂妄;其狂妄来自于他认为有一个超越性的维度在支撑他。很自我谦抑,然后很humble的姿态,去帮助别人产生智慧,也即他把智性活动本身当成是有意义的伦理实践,就是审慎出这个符号系统内在的不一致性。苏格拉底认为这可以推动共同体的进步,这是哲学家一定的义务。


苏格拉底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意识到城邦的存在是一个被中介的东西;并不是一个无条件的原始的东西,然后又要另一个超越的神圣的维度不停地以必然性的姿态介入到这个城邦的偶然事实中去,这种架构是形而上学的预设。


苏格拉底关于Eros/爱欲:人只能通过神谕才能获得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两/同)性爱(Eros)获得真知。苏格拉底认为他唯一懂得的知识就是问问题的方式,就是爱,爱欲会催生出问问题的这种问题意识。所以哲学是爱智慧,甚至可以说,在苏格拉底那边,激起人的情欲的这种爱是唯一的智慧;可以把苏格拉底理解为有幻听症的癔症患者,他会不停地听到神圣的声音在脑子里“你不能这样做”,苏格拉底就会问“那你到底要我怎样”,他就会把这种癔症转化成对他人的发问。


知识即美德!=知道什么是善/好的就去追求善/好的,而是意味着一个非常痛苦的不断地排斥掉既有伦理标准的过程(你跟我说好/善,我不信,我要自己推一推,我要自己内在坚定地知道/推出/定义什么是真正的知识,以及真正的美德);所以知识即美德是一种伦理智性主义,甚至是伦理怀疑论。如果我不是通过我的智慧直接抵达那个神圣的理念世界,而是还依赖某些外部的好坏善恶标准、写在共同体规则中的玩意,我就不是美德,我就是无知、狂妄、愚蠢;这里是伦理智性主义的激进性的维度。


【主义主义】伦理智性主义(2-1-2-1)——苏格拉底的哲学,“知识助产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