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有意思的心理学现象
小杨是某公司的项目经理,30岁不到,年轻有活力,工作积极主动,但是项目经验不多。小杨跳槽较多,平均下来不到2年就要换一家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小杨总觉得他带的项目有一些貌似不能解决的问题,一旦项目开始批量生产,这些问题可能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一旦有这样的压力压过来,小杨第一时间想到跳槽。跳槽即可以涨工资,又可以逃避压力,多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杨的跳槽次数增多,简历不太好看了,用人单位开始录用小杨的频率变少了,更麻烦的是,好像每次的跳槽期望的涨薪也不灵了,因为小杨的职位和负责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某些职位的薪水是有上限的。
小杨遇到的困难在小杨的眼中是不可估量的困难,因为项目的试验结果一直都是失效,测试过好几遍还是没有通过,小杨就开始恐惧了,跳槽走了。多年之后小杨再问起那个项目,前同事说那个问题早就解决了,客户那里做了一个设计变更,同时给了我们一个偏差认可,所以项目就顺利量产了,小杨恍然大悟。这里面有一个心理学知识,我们总是把自己遇到的困难想得太难而把别人遇到的困难想得太简单,但实际情况是,往往我们眼中的所谓的“困难”根本就没有那么严重,在你脑子里的困难在别人眼中可能就是屁大点的事。
同理,我们很多人总是悲观地看未来,乐观地做手头事。其实正确的做法是乐观地看未来,谨慎地做手头事。乐观地看未来,基于对自己的自信,比如你是个终生学习的人,相对于一般人而言你会变得越来越好,日子也会越过越好。如果你总是悲观地看未来,你会失去很多机会。乐观地做手头事会容易犯错误,把事情搞砸。如果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保持谨慎,这样会减少犯错的概率,那么你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好的,而且是持久的。
普通大众还有个认知偏差,那就是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总是把“高科技”创业想得太难,把餐饮业创业想得太简单。不就是开个奶茶店吗?开奶茶店很赚钱的。如果你真的开过奶茶店,你就知道赚钱一点都不容易;如果你真的去做过“高科技”企业创业,好像也没你想象得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