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河北古建——正定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为净观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为开元寺。是正定古城八大寺院之一。
寺内主要建筑为三门楼、天王楼、开元须弥塔、开元寺钟楼、法船殿遗址。
(图片来自微博) 三门楼位于开元寺寺院最南端,原建于唐如意年间(692年),是出入开元寺必经之路口。原建筑单檐歇山顶,檐柱、中柱均为石质,柱与柱间仅施石质阑额相互连接,[7]整座建筑雄壮豪放,体现了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三门楼石柱为小八角柱,应为四正面,四棱面。每柱均由上下两段摞置,有明显卷杀。柱顶或凿圆卯,或留圆榫。石柱上镌刻有佛经、佛像、供养人像、赞语和题名等。 三门楼的原物只有一些残缺石柱,现存的三门楼基础是经过考证在原位置2008年重修的。基础上面的石立柱是将残缺的原有石柱经过修复拼接而成的,修复的三门楼保持了三门楼原有的柱网结构。从三门楼的复原平面可以看出三门楼面阔为五间,进身为两间。
开元寺钟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二层楼阁,面阔进深三间,高14米,砖木结构。结构上保持着早期建筑古朴庄重风格,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唐代开元寺钟楼。
开元寺须弥塔,又称雁塔,位于法船殿遗址前西侧,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5米,开元寺须弥塔形式古朴,稳重端庄,外形与西安大雁塔相似。虽经明代大修,仍保持明显的唐塔风格。
2000年,正定县将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纪功残碑移至开元寺内保存。该碑出土于城内府前街,其巨型赑屃碑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
1988年1月13日,开元寺钟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包括开元寺钟楼和开元寺须弥塔在内的开元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