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江户川乱步,你是否会想起动漫《名侦探柯南》中的主角“江户川柯南”呢?他们之间确实有那么一点联系。江户川柯南这个名字,是日本漫画家青山刚昌为了致敬推理文学界的两位鼻祖而起的。一位是被誉为“日本推理之父”的江户川乱步,另一位则是英国“福尔摩斯”的创作者阿瑟·柯南·道尔。
江户川乱步,一生致力于日本推理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设立了“乱步奖”和“日本推理协会作家奖”,提携了一众优秀的推理及科幻作家,为日本推理文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私底下的他是一个“搬家狂魔”,也是一个连专门挖掘新史料的学者都赞叹不已的“收藏达人”。猎奇、重口、荒诞是其作品的关键词。他也一度成为了日本政府的审查对象,曾被禁止出版作品。但事实上,怪诞荒谬只是外衣,所包裹着的是人性阴暗面,以及一种更为哲学性的探讨:人,到底是什么?
江户川乱步,来源:毎日新聞社(1950年4月10日号)
靠「本格推理」闯出名堂
江户川乱步,本名平井太郎,于 1894 年出生在三重县名张市的一个武士家庭里。平井家自古就是武士世家,所以家境还算不错。
平井太郎自小就体弱多病。有一次,他因病卧床,江户川妈妈母亲就给他找来了一本叫《谜中之谜》的推理小说,让他打发时间。没想到,这本书是一把打开新世界的“钥匙”。他从此爱上了从逻辑上揭开谜团的文学作品,把美国小说家、诗人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视为偶像。
“迷弟”平井太郎为了致敬他的偶像,借用了爱伦·坡的日文发音——アラン・ポ,起了“江户川乱步”这一笔名。爱伦·坡应该怎么也不会想到,把自己名字发扬光大的人竟是自己的粉丝。
后来,到了 17 岁那年,平井家因生意失败而家道中落。江户川一波三折地考上了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专业,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大学生活。
学习、阅读、打工,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了一段时间。可惜的是,他没能坚持下来,最终选择了辍学。因为比起读书和打工,他有更想实现的梦想——成为一名推理作家。
他试着以“江户川蓝峰”为笔名,给报社投稿了一篇名为《石头的秘密》的故事,但报社那边始终音讯全无。第一次投稿,以失败告终。
虽然第一次投稿失败,但他没有放弃写作。回老家后,他成日埋头写作,完成了短篇故事《两分铜币》。后来以“江户川乱步”为笔名,将这篇短篇小说投给专门刊载欧美侦探故事译文的日本《新青年》杂志。
第二次投稿,非常成功。当时《新青年》杂志的主编森下雨村十分欣赏江户川,还登门拜访,鼓励他继续创作。
1923 年,江户川以作家身份正式出道。
随后,受到鼓舞的他创作了多篇以“本格推理”、“破解谜团”为主轴的短篇作品,例如《一张收据》《D坂杀人事件》《心理测验》等。加上主编森下的大力提拔和宣传,江户川在短短一年内就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作家。
这时候的你,会不会这样想:哦,他就这样成为了畅销作家?
NO。“小有名气”和“大受欢迎”之间,还是存在一大段距离的。
从「本格」到「变格」
在成为专职作家之前,江户川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据说他曾搬家四十多次,简直就是个“搬家狂魔”。后来因《两分铜币》的发布,他才决定在池袋落脚,直到 70 岁离开人世。
由于自小受到欧美侦探小说的熏陶,他早期的作品以“本格推理”的创作路线为主。
什么是“本格推理”?这里小小科普一下。
“本格推理”是日本推理小说的流派之一,也是从江户川乱步开始兴起的一种大众文学类型之一,和西方古典侦探小说相似,主打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揭开谜团,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光怪陆离的手法和题材。“诡计”是该流派的核心,“头脑聪明的侦探”往往是固定设置。
虽然江户川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但在当时,本格推理小说也只是大众文学里的“冰山一角”,普罗大众还没发现推理文学的魅力。
为了往畅销作家迈进,他开始研究各种受到日本民众喜爱的、充满异色风格的故事和题材,搜集并阅读了大量文献和资料,从古典哲学、心理学、哲学,到同时代的日本文学、中国文学、史料、研究等,尝试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一些阴森变态的人物设定,以及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
随着时间流逝,他在池袋的家变成了一个“书库”。
据统计,他家里的藏书超过两万本,其中日文书 13000 本,外文书 2600 本,杂志 5500 本,连后世专门挖掘新史料的学者见了都赞叹不已。因为一般来说,作家完成著作后都不一定会完整地把参考资料留存下来。可对于江户川来说,只要是他看过的文献资料,每一本他都会完整地留存下来,并一一整理好。如此强烈的收藏癖在文学界是绝无仅有的。
“江户川书库”内部
多得这苦功和深厚的猎奇能力,他创作了一系列至今仍被再版无数遍的经典之作,如《红房子》《人间椅子》《天花板上的散步者》《镜地狱》《阴兽》等。他也因此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推理作家,奠定了“日本推理小说之父”的地位。
《人间椅子》漫画中文版封面,作者:伊藤润二
而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亦从“本格推理”转向了“变格推理”。也就是说,题材更猎奇、更多样化,故事情节更吊诡,手法更夸张,人物心理更变态。
他大胆融入了各种奇幻、另类的题材,诸如少年爱、少女爱、人偶爱、性欲、虐待等,同时还借鉴了当时西方流行的心理学理论,例如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等人的研究,从潜意识、精神分析的角度去描绘罪犯的扭曲心理。这也是江户川乱步的高明之处——并非单纯的弄腥羶色。
“自述”也是江户川的作品最独特的迷人之处。正如文学评论家中岛河太郎曾说过:“很少有作家像江户川乱步那样,如此喜爱自述。”他自述的方式使人阅读起来就像在阅读奇闻逸事,给人一种既荒诞不经,又真实自然的感觉。
作品被禁的真相
江户川留下来的作品所体现的,除了推理和独特的写作手法,更多的是人性的阴暗面。在他的写作生涯里,有那么一篇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的短篇小说,能将荒诞、扭曲、变态的人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1929 年,江户川在日本《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芋虫》的短篇小说。故事以在战争中保住了性命的退役陆军中尉须永和他的太太时子为主人公,讲述了夫妇二人在战后如“修罗场”般的生活。
须永虽然在西伯利亚战争中保住了性命,被光荣送回了日本,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勋章,但是却变成了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长得像“芋头”的一坨肉块。他没有了双臂、没有了双腿,失去了听觉和说话能力,只剩下能活动的眼睛和些许的触觉,而且五官尽毁。
每天看着勋章和媒体对其功绩的报道是须永的生存动力。随着时间流逝,勋章和报道已无法让须永获得精神慰籍,他开始向时子无节制地索求肉体上的欢愉。
一开始,时子还能接受这样的丈夫,认为他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应当尽可能地满足他,照顾好他,加上她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可以依靠的娘家,根本没得选。
但在漫长的照顾中,时子的心态也逐渐变得扭曲。她把丈夫当作玩物,任意地对他进行性虐待。暗藏在自身体内的暴力性和动物性最终碾压了人性,也冲垮了理性的最后一道防线。时子一气之下,挖掉了丈夫的双眼。须永也自此失去了唯一与外界联系的感官能力,彻底沦为了一坨“肉团”。这也导致了须永投井自尽的悲剧收场。
《芋虫》漫画,作者:丸尾末广
1939 年,二战爆发。当时的日本政府也许“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下令禁止出版这部作品。因为它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让人意识到战争毁掉人性的可能性。
这篇被江户川本人视为力作的《芋虫》,表面上惊悚、猎奇,充满真实感,甚至带有反战色彩,但与此同时,似乎更想探讨一个充满哲学性的问题:人,到底是什么?
.
.
.

用阅读的方式守护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