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终身学习者必看!系统性梳理并解决你的读书难题【潇洒一辣】

2023-07-08 15:43 作者:无序非有序  | 我要投稿

粗略笔记,正在不断修改中。

读书四境界

1.识字境:基本的语言能力。

2.速读境:快速读完一本书并提炼重点信息的能力。

3.精读境:彻底理解一本书的能力。

4.贯通境:由某一主题出发寻找大量相关书籍进行研究并学以致用的能力。

速读境与精读境,都是为贯通境而服务。如果不理解贯通境的意义,是不可能真正发挥速读境的作用的。


UP认为:体验、知识和理论

1.体验: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东西。

2.知识:从无数体验中总结出来的能解释过去的东西。

3.理论:从无数知识里推演出来的、更本质的试图指导未来的东西。

例子:

我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体验”;苹果成熟后会从树上掉下来,是“知识”;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理论”。


读书目的

读书要有具体目的。不能为学习而读书,为兴趣,或为解决问题等。


速读境

适合用来阅读工具书、科普书、专业入门书。

速读的目的在于整体把控、搜刮知识。而分析局部细节、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那是精读的工作。

速读过程中不要记笔记。可以用折角、下划线懂方式做记号,等速读完成后压根回头来记。

记录的素材是书的细节,而速读是全局工作,不要用任何细节来打搅你纵观全局的过程,不然只会相互拖累,两边都做不好。


1.认真读序言目录

序言:

用精炼的语言对全书的主题以及偏向进行总结。读完序言,一般就能回答“这本书讲了什么主题”的问题。

目录:

整本书的结构,可以更细节地看到每一章谈论的主要内容。此时,可以挑选和主题相关性最强或最感兴趣的章节,直接跳到那里读。

2.不求甚解

尽量不要停下来查资料、长时间思考。问题后续会自然迎刃而解。


提速训练:笔眼双飞

准备一支笔,用笔尖点在一行字的末尾,点哪行看哪行,然后换行。注意,不是看哪里点哪里,而是点哪里看哪里。

用笔来带眼睛的节奏,然后逐步提升笔的运行速度。

这个方法可以训练你抓重点的能力。

你的视野范围会在提速过程中,逐渐从单字扩大到短句、句子、段落。然后每看一个段落,都能瞬间在脑海中提炼它的大意。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得上是速读境大圆满。


精读境

精读适合阅读学术论文、大部头、各个学科中的不朽神作。


精读的五步过程:

1.提速关键词

2.概括论点

3.分割论点、论据和论证

4.判断论据的真实性

5.捋顺论证的逻辑


1.提速关键词

提速关键词这个步骤,一般速读时已经完成。关键词往往是名词,带有一定的专业性。

一般就是精读的书目或章节的主题,也有可能是其他高频出现的词语,但是肯定是作者论述的主体。

有时候一章会有好几个关键词,需要尽量把每个关键词的意思都精准理解,不然精读无法进行。

比如:哲学家叔本华,他创造了一个哲学概念叫作“生存意志”。“意志”这个词在他的著作里频频出现。如果没理解它的准确含义,而是自动代入了我们过去对“意志”的理解,那看叔本华的书就是在看天书。


2.概括论点

论点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一般包含了关键词。大部分的时候,你都能从原文或者通过缩短句获得作者的论点。也有些时候,你需要自己来提炼作者的论点。

但无论如何这些论点都无外乎三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一类论点往往都有其特有的句式,随着学科和作者的不同而变化。


3.分割论点、论据和论证

复盘按结构整理思维导图,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和论证



概括完论点后围绕着这个论据和论证,将其分割并分别列出,重复这个步骤,将精读部分以及围绕它们的论据和论证像星系一样摆开。

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恒星;分论点,就是行星;论据和论证,就是卫星。这样整篇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然后再一个行星一个行星地判断论据的真实性,将捋顺论证的逻辑。这个听起来最笨的方法,实践起来确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用这种方法都看不懂一本书的话,说明:这本书离你的生活太远了,不要折磨自己,有缘再看。或者这本书有相当的门槛,你需要先读它的前置书目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

比如读西方哲学,通常都推荐从《西方哲学史》开始读,而不是直接休谟康德黑格尔。

因为这些哲学家,都是在分析、支持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自己。并且人均都有点自己发明的专业名词。

他们的第一批读者都是和他们同时代的人,那些“前人”的知识对于这些读者来说是常识,是不需要特意解释说明的。

而我们天生和这些读者存在信息,差,所以不知道机械论和决定轮。就不懂休谟的怀疑轮给哲学乃至科学届带来的地震。

不知道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争端,救不会理解为什么说康德把哲学变成了一门学科。

精读耗时费力,但对于增进理解、提高能力来说,至关重要。


贯通境的流程

贯通境的主要工作,是确立选书主题,敲定具体书单。然后用速读境过一遍书单上的书,搜刮和主题相关的知识。

精读境分析重点书目、章节,增进理解,最后融入贯通。


贯通境的修炼

UP认为:不到贯通境,就称不上读书。

贯通境,纵向来看,贯通了你整个读书的过程。横向来看,串起了你为某一主题搜刮的所有知识与理论。

贯通境,要点有三:选书、笔记和输出。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分三种:素材笔记、分析笔记和总结笔记。

一.素材笔记

读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新奇事例、生动修辞、精彩论述等都可以记录。

三个注意事项:

1.记素材笔记的时机

速读过程中不要记笔记。可以用折角、下划线懂方式做记号,等速读完成后压根回头来记。因为这些素材说白了是书的细节,而速读是全局工作,不要用任何细节来打搅你纵观全局的过程,不然下场就是相互拖累,两边都做不好。

2.记素材笔记的原则

自己没掌握但想掌握的东西,详记并尽量把与它相关的边边角角的材料都收集到。

正在掌握但还需巩固的东西,略记。比如记关键词、关键句、要点之类的,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即可。

已经掌握的东西,不记。不准备回看学习的笔记内容没有记录的必要。

3.自己的灵感也可以记

注意,灵感是一种感性的状态,只要涉及到表达时才开始理性。所以怎么记最能体现你的感性就怎么记。

UP认为:最有效的灵感记录的方式是情境回溯。也就是不仅记录灵感的具体内容,更要记灵感的触发者。(什么东西触发了你这个灵感?是一句话,一件事,还是一个表情。)

如果搞不清楚触发者,就记触发环境和触发时间。

二.分析笔记

精读境做的笔记

三.总结笔记

总结笔记,其实就是一本书的读后习题,一共六个问题:

1.这本书的基本信息是什么?

书名,作者,译者,编者,出版社,成书年代,读书日期。

搭配搜索引擎和工具网站 ,就能顺便解决选书。

UP认为:纵览全局,选用成书年代离自己尽量近。


2.我的读书目的是什么?

b. 我的读书目的是什么?(丰富理解,在读书前回答)


3.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为了归档,方便日后检索。

一本书可以有多个主题,但每个主题的字肯定不多,不然你的归纳就有问题。


4.作者的侧重点是什么?

d. 作者的侧重点是什么?(丰富理解,在读完后归纳总结)


5.说的哪些有道理,为什么?

精准后需要回答的问题,在分析笔记里需要详记。但在总结笔记里只需要略记,起一个提醒记忆的作用即可。


6.对我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

回答这个问题时,你这本书已经读完了。

如果是为了解决正在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读书,那就马上尝试实践,片刻都不要耽搁,成功或碰壁后再回来反思。

如果是为了兴趣而读书,那找一个倾听者,输出给对方。

讲到哪里卡壳,或对方打哈欠。说明这个地方学不到位,赶紧回来复读。

甚至可以直接发到公众平台,接受公众的评价,赞许与批评。



终身学习者必看!系统性梳理并解决你的读书难题【潇洒一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