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多动症儿童的七大误区,家长要搞清楚了!

2023-09-04 15:08 作者:bili_13353325807  | 我要投稿

说到『多动症』,很多家长常常会走向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娃儿就是活泼好动一点,结果家长焦躁得来看医生。

另一个极端是,娃儿的『多动症』表现已经比较明显了,“淡定”的家长却不愿意正视。


下面,我们就从七个误区入手告诉家长,对于『多动症』不要太焦虑,但也不能太藐视。

误区一

『多动症』不是一种病

『多动症』的医学上专业术语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但是在3岁左右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在医学上这是一种明确的疾病。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也就是说,50个孩子中可能就有3个有『多动症』。

误区二

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多动症』


很多人对于『多动症』都有个共同的误解,以为『多动症』就等于娃儿费、调皮、不听招呼、坐不住,其实这只是多动症的一个表现而已,部分已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并不“多动”。

目前『多动症』有三种类型,类型不同,主要表现也有所区别——

  1. 注意缺陷

这一类孩子的主要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具体在生活或学习中有这些表现:

学习上:

  •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 写作业拖拉、做题马虎;

  • 做作业时丢三落四、心不在焉、东张西望;

这样的状态导致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不好!

生活上:

  • 完成任务、组织活动有困难;

  • 很难按照家长的指示去做和完成任务;

  • 孩子在和家长、同龄人对话时,表现出不听的样子

2.多动或冲动

这一类的『多动症』孩子更突出的表现是多动或者冲动,具体有这些表现:

  • 在不合适的情况下到处跑或爬;

  • 安静地耍玩具或开展一项活动有困难;

  • 容易打断他人的谈话、游戏或活动;

  • 上课时难以保持坐姿,生活中也很难安静坐在位置上,或者坐着时会不停扭动;

3.注意缺陷 + 多动/冲动

也就是上面两种情况的结合,两种表现都有。

误区三

女生一般不会得『多动症』

从『多动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来看,男孩的发病率的确高于女孩,但并不能说明女孩就没有这个问题。

只是因为男生的冲动、多动问题更加显著,容易引起老师、家长关注,而女生的多动更“含蓄”一点,典型症状出现得也要晚一些,所以更容易被忽视。

跟男孩相比,有『多动症』的女孩在具体表现上可能有这些特点:

1.注意力上

上课学习时不专心,很容易走神,特别容易分心,学习困难。

2.活动上

上课时很多小动作,如咬指甲、耍头发、撕书本、乱写乱画,不合群等。

3.情绪上

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无故叫喊,没有耐心等。

4.日常生活上

常发呆恍惚、动作迟缓、心不在焉、节奏缓慢、无精打采,很难完成需要组织、统筹、计划、持续关注的任务。

所以,女生并不是不会得『多动症』,多数情况下,她们的异常行为不那么明显,容易被忽视罢了。

误区四

“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就等于『多动症』


问:“医生,看了你上面写的各种症状,对照了哈娃儿的情况,不管是多动还是注意缺陷,感觉条条都中招喃?!”

多动、调皮不等于『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也不等于『多动症』。

身体健康的娃儿就是精力充沛,喜欢上蹿下跳、东拱西拱、爬树逮虫也是娃儿的天性,还有的娃儿活动水平天生比一般娃儿高。

而注意力的问题就更是与年龄、性格、兴趣有关系,比如5~6岁的娃儿持续专注时间在5分钟左右,12岁左右的孩子持续专注时间在30分钟左右,你想想随便一堂课就是45分钟,娃儿很难做到完全专注。

不能把娃儿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调皮、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等同于孩子是有了『多动症』。是不是『多动症』,还是要专业医生、专业方法来评估。


做量表就能确定有没有『多动症』


:“医生,要不你像以前一样,甩个量表给我们对照做一下,看看娃儿到底有没有『多动症』?”

不,这次和之前的心理科普不一样,我们不会提供量表给大家。


首先,评估确诊『多动症』,要在需要靠专业的儿童心理专科医生用足够长的时间,从孩子的语言、行为、能力、作业、家庭情况等来综合评估,甚至还会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所以,无论是哪种量表和测试,也只是其中一环而已。

其次,因为儿童的特殊性,测试和量表几乎都是靠家长来填写,而这些家长几乎都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比如明明两个娃儿调皮好动的程度差不多,但一个细腻敏感的妈妈和一个大大咧咧的妈妈,填出来的量表可能差距甚大。

所以光靠量表来断定孩子有或者没有『多动症』,肯定是不太科学的。



误区六

『多动症』不用管,长大就好了

『多动症』对于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儿童时期,更不是只在眼下,真的可能影响一辈子。

第一,儿童时期的『多动症』,可能会延续到成年。

是的,不是吓你们,成年人一样有『多动症』,根据调查显示,大概有4.5%的成人会表现出多动症的问题,会影响他们的社交、学习和工作能力

第二,『多动症』还可能引发孩子抑郁、焦虑等其他问题。

多动或注意力缺失,是会给娃儿造成一系列问题的,比如最直接的就是学习困难,在学校班级里没有存在感,甚至自尊会受到伤害,乃至于与老师、家长对抗,逃学等。

如果不及时识别『多动症』,尽早干预,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潜在的情绪影响,容易抑郁、焦虑。

                                                   误区七

反正『多动症』不能治愈,就不管了!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疾病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法治愈,『多动症』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不能治愈并不代表就不用治。

目前『多动症』的治疗主要分为心理治疗,行为干涉,药物治疗三方面,通过治疗还能让『多动症』患儿提升学习、社交、行为等多方面的技能。

同时,“父母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父母缺乏对于疾病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充分的了解,会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没法给孩子正确的回应,损伤亲子关系,也不利于孩子多动症状的改善。

『多动症』孩子的治疗需要家庭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陈青 北京天使儿童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科室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组成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专家组成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专家组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分会 )专家组成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组成员


专家简介:儿童发育科知名专家,从事儿科及儿童发育行为疾病领域工作20余年,在儿科疾病的研究及临床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临床技能,开创“医康育教”儿科诊疗模式,参与多项科研课题。


专业擅长:擅长学习障碍、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抽动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儿童学习障碍的临床科研、干预、指导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微信搜索“北京天使儿童医院挂号中心"即可






多动症儿童的七大误区,家长要搞清楚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