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芒康弦子舞——文化特色类素材

2023-09-04 15:08 作者:满分天  | 我要投稿


       


        当代芒康弦子舞已经成为广大藏族群众重要的娱乐方式,芒康十六个乡(镇)每逢佳节,都要开展以弦子舞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了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芒康弦子舞历史悠久,古老神奇,形式独特,民族气质强烈,高原特色浓郁,流派较多,表演体系完整,其歌舞传统弥足珍贵。

        表演时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随着弦子节奏的变化,歌声舞姿变化多样。弦子的歌词大部分为迎宾、相会、赞美、情意、辞别、祝愿的内容;曲调繁多,歌词丰富,舞步多变。舞蹈时男女舞队各围成半圈,时而聚圆,时而疏散,且歌且舞;男子舞姿重在舞靴、跺脚,显示豪放粗犷之美;女子突出长袖轻柔舒展之美。

        弦子舞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迎宾、相会为内容,相互欢迎与感谢、互相赞美的迎宾舞和相会舞;二是以尊敬长辈、热爱家乡为内容的赞颂歌舞;三是表达青年男女间充满爱慕之情和纯洁真挚友谊,内容包括相会、谈爱、离别、祝愿的爱情歌舞。弦律活泼热情,舞蹈轻松抒情。

        跳弦子舞不受任何限制,不管人多人少,场地大小,或台上台下,均可跳弦子舞。跳弦子舞时,一般都是围着篝火圆圈起舞,不受人数、场地等限制,人多也可圈中套圈,男女分开各半,男子拉弦子站立排头,带领人群拂袖起舞,时而圆集,时而散开,时而绕行,边唱边跳,男女一唱一和,此起彼伏。舞蹈的节奏以男子拉弦子的音乐节奏为准。一般都是在悠扬缓和中开始,流畅欢快中表现,升腾热烈中结束。

        弦子舞是以弦子为乐器,随着音乐旋律,男女聚集翩翩起舞。藏语叫“蕃谐羌”,“蕃”藏语意为藏族,“谐”为歌舞,“羌”为跳。弦子叫“白央”,也就是当地老百姓自己发明的一种乐器二胡,比其他地区的二胡短而粗,在历史书中称为:“胡琴”。

        跳弦子舞,多以模拟一些善良、吉祥的动物姿态动作为其形体特征,如《孔雀吸水》、《兔子欢奔》等等。舞步圆润、舒展,曲调悠扬、流畅,弦子舞的“拖步”、“点步转身”、“晃袖”、“叉腰颤步”等动作,尤其是长袖飘飞很有特色。

        一般来讲,弦子舞舞者的形态要求有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部动作要妖娆,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全身姿态要柔软,面部表情要骄傲,动作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影子雄壮。从弦子舞对人体各部位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藏族弦子舞的基本美学思想。形体美、韵律美、动作和谐美是舞蹈美学的基本特征。

        

        弦子舞强调的是脚、膝、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在弦子舞中男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壮观,都极富有高原人彪悍豪放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要求含蓄典雅,给人以柔和、优美的感觉。其中在弦子舞中腰间动作非常丰富,不管是以脚点为主的“堆谐”,还是线条极富有动感的“谐”腰部轻柔摇摆,在似动非动中给人一种充分展现人体的线条美。各种翻身动作、侧腰、下后腰等动作都把腰做到了极致。“妖娆”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极为突出的一个美学特征。

        弦子舞,舞姿优美,刚柔兼备,弦律快流畅,节奏鲜明开朗。其曲调大都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丰富多彩。音乐结构一般为二乐句,四乐句也不少。一个曲调,多段歌词,反复演唱。歌曲实际上有曲牌名,相当于汉词的词牌名一样。先为颂歌、友谊歌,后为对歌,男女比试高低,以技决胜,若对歌持久不散,或出现互相挖苦、攻击而发生冲突,领舞者便上场领劝唱解歌,双方顿会愉快而散。

        弦子舞词除部分古曲弦子有固定的歌词外,其他弦子舞歌词均为即兴创作,内容精彩。歌词结构多为六言三顿的“协体”格式,也有七言四顿、八言(或九言、十言)五顿的“鲁体”格格式。歌词创作和比、兴、赋等方法,比喻生动,寓意深刻,抒发情感含蓄优美,陈述叙朴素自然。如今,许多艺人世间对传统的弦子舞赋予新的生命,创作了许多歌颂新生活的弦子舞。使弦子舞既有轻柔优雅、耐人寻味的特点,又具有豪放洒脱、为落俗套的风格。

        弦子舞唱词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歌唱劳动生活的,有描绘自然景色的,有倾吐爱情的……弦子舞不仅给人以音乐的享受,而且是一个民间语言的精华,它那奔放驰骋的民间自由诗,测试智力的民间游戏,给人以向上的精神食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芒康弦子舞——文化特色类素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