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测精选】iFi GO blu:小身材与大能量

iFi新近推出的蓝牙解码耳放GO blu,是一款小巧轻便的前端器材,重量仅为26g,便携性非常突出。与此同时,GO blu的声音表现并未妥协于客观体验,其充沛的推力、不俗的素质、表现力强的风格、可玩性强的功能,让这款蓝牙解码耳放在同类器材中显得十分独特,也因此收获了烧友广泛的关注。
近期,国砖吧多位吧友在试用了GO blu之后,基于其在使用和声音两方面的表现,作出了详尽分享。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听看大家对GO blu的评价。

好听的“小不点”——iFi GO blu使用分享
(By @等待解封的坏坏)
我暴力测试了GO blu的续航能力,HWA协议连接下,单端播放流媒体音乐(无损为主),16小时左右自动关机。GO blu在1A电流下大概1小时能充满电。这个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连接稳定性,如果是比较空旷的地方,在8米左右距离内没有出现信号间断现象,但如果是有明显障碍物的情况下,有效传输距离会大打折扣。我这是测试了极限情况,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常见,只是给大家做个参考。
GO blu有三个按键,简单熟悉后就可以上手了,盲操也是没有问题的。多功能旋钮下的按键可以重新配对或者调整XBass&XSpace功能,但XBass没有iFi的一些大机器效果明显,XSpace打开后可以将声场的宽度扩大一些。这两个音频功能是可以同时打开的,指示灯在耳机口旁,打开XBass绿灯亮,XSpace蓝灯亮,同时打开这两个功能亮白灯。我平时使用时都不打开这些功能,更喜欢它原来的味道。
手持GO blu的小伙伴一定要更新下固件,更新后声音密度会更好一些,不过平衡端还是有一些底噪。

相比功能上的亮点,GO blu最让我惊喜的还是声音。我平时出街想听一些高质量的音乐,就一定会乖乖带上播放器与有线耳机。想图方便的话会用蓝牙耳挂,可更换耳机的那种。不携带蓝牙解码耳放,原因无非就两个:带体积大的蓝牙解码耳放不如带个播放器;小号的蓝牙解码耳放不如前面说的耳挂方便,且声音表现都差不多。不过在使用GO blu的日子里,我对它是很满意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体积小,声音好,单端续航长,而声音好是我喜欢带它出街的最大原因。
GO blu的声音少了之前iFi一些器材的数码味,多了一些耐听度,氛围感不错,中低频的表现足够抓耳,人声线条感明显。而且它有着不错的推力,可以推动市面上大多数耳塞,并且在搭配上不是很挑耳塞。平衡端的声场会更加宽阔一些,可以听一些器乐,但在高频上没有很华丽的感觉。

原文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7613661024
音乐小精灵——iFi GO blu
(By @桃子爱音乐啦)
初听之下,GO blu的声场和低频表现非常抢眼,声场横向宽度很广,纵向深度也足以把编曲不是特别复杂的曲目层次感表达到位,整个场面感十足,演绎多数室内乐的听感都效果出众,Live类流行乐的呈现效果也相当不错。GO blu的信息量属于同价位中偏高的水准,搭配得当的话大多数曲目中该有的细节都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三频之中,低频量感的占比比较高,残响多而明显,氛围浓郁,流行曲目的情感传达以及感染力都很强,高频也有不俗的表现力,质感偏向顺滑自然,不是那种清亮的风格,完全不会有刺耳的情况出现,中频相对中规中矩一些,人声略薄但音色的把控很好,演绎人声为主的曲目时能够把演唱者的嗓音特质诠释清楚。
标准状态下GO blu的声音兼容性更强,而XBass、XSpace调音则从两个方向进一步增加了它对特定曲目的演绎效果。XBass调音开启后,低频的量感会有少量增加,同时凝聚力略微增强,强节奏类型的曲目效果会更好。XSpace调音开启后,声场框架更加突出,纵向深度略有延伸,Live类曲目的空间效果会更强,以我个人偏“重”一些的口味,有时会把两种调音同时打开,然后出街时去听一些比较大众化的流行歌曲,寻找那种自带BGM的出街体验。

GO blu的声音风格演绎多数常规曲目都称得上出色,但在我看来它对流行音乐的亲和力明显更强,尤其是Live类、抒情类曲目,通过迅速且直接的感染力把人带入音乐场景,正符合日常出街、运动时的使用需求。
GO blu的推力是同类产品中比较高的,官方数据平衡口245mW/32Ω,非平衡165mW/32Ω,实测之下我手头的所有耳塞都能驱动到位,不会出现推不开的情况。搭配方面,我挑了天王星、ER4SR、剑鱼座2020等等风格特点各不相同的耳塞来与GO blu进行搭配测试声音效果。GO blu并不挑剔耳塞,搭配不同风格的耳塞时能在耳塞本身的声音基础上增添自己的特色,再加上XBass和XSpace调音可以微调整体声音风格,值得烧友去慢慢体验,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组合。

原文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7608296084
手机HiFi新选择:iFi GO blu体验谈
(By @ACG翔鹤)
在长达半个月的聆听体验中,我认为GO blu在声音的表现力方面是极为出色的,尤其是其对于各种类型音乐的驾驭能力相当之老道。不同于iFi自家的随身旗舰解码耳放Diablo和Signature,GO blu呈现给用户们的是一种更为热情且温暖的声音底子,这无疑对于日常通勤使用的用户而言是比较看重的。整个声音从走向上来说是偏均衡的。中高频虽处理得偏保守,尤其在高频亮度和锐度上有一定的打磨痕迹,但如此处理对于其产品定位无疑是最为稳妥的。低频有质有量,不过于追求低频细节表现的话已经做到了一个相当理想的水平。泛人声的流行类音乐在GO blu的加持下有着不错的氛围感,在风格上也并不像自家的大哥们那般偏直白,染色虽然存在,不过大体上还是走的iFi一贯高还原的路子。
在多数风格的音乐类型中,GO blu拥有着一个较为规整的声场,能够给录制水平较好的音源提供一种规模还算不错的空间感,对于物理器乐穿插较多的音源尤为明显,虽然这并不表示GO blu最擅长的是器乐的演绎,但是以一个HiFi小尾巴的标准去衡量,能够做到这般水平的同类产品也是不多的。细节揭示力方面其实从来就不是HiFi小尾巴所需要着重去打磨的方面,而GO blu在解析力这块也并没有让人失望,在保证足够的细节呈现的前提下并没有以牺牲耐听度作为妥协。至于动态和分离度表现,一般来说这类器材受限于供电条件的影响,并不会表现得特别亮眼,只要不刻意去拿一些严谨的古典向音源去挑GO blu的毛病,多数情况下其已经表现得相当理想。

Go blu的发布对于烧友们来说或许更多的意义在于多了一种全新的聆听音乐的方式。而对于我个人而言,GO blu的使用场景和方式则完美契合了我日常享受HiFi的习惯。虽然在支持无线的便携解码耳放类器材中,GO blu算不得最为优秀的一个,不过从体积,续航、输出功率等多方面因素来看,谁又知道这种器材会不会成为未来手机HiFi的一个全新方向呢。

原文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7613867609
对于iFi GO blu这款蓝牙解码耳放,烧友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共同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