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提分】作文关键词内涵辨析
【说在正文前的三言两语】
写作中,如何写出标新立异而内涵深刻的分论看似是写作的关键,但是我们往往易忽视其前提:对于关键词内涵的明晰。阅卷老师在评卷中先看到的定然是我们对于关键词内涵的界定,如果连对于材料核心词语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那么再好的分论也很难拉回分数。由此可见,如何定义好关键词的内涵也是作文的一大要点。
【怎么去明辨内涵】(这几种方法并非几选一的关系,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其中的一种和几种来进行关键词的内涵定义)
1、 否定定义
正面的定义往往难以一言以蔽全貌,因此否定定义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试着采用“A不是B”的形式来对于核心词的内涵进行界定。
2、 举例定义(配合第一段的引入部分)
止于空言的定义显然并不会很具有说服力,因此若能在定义之后以简要的语言略微提及一两个能够作证此定义的例子,那么是极好不过的,这个例子也可以说第一段的引入部分中已经出现的(其实这样是更好的)。
3、 结合分论定义
我们在对于关键词进行定义的时候,其实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片段,说到底定义关键词还是为了下文更好地进行分论的陈设,所以如果在打草稿的时候已经列出了分论点,那我们也可以思考用和分论接轨的内容定义关键词。
【结合几个关键词和考题来仔细说说】
1、(2021杨浦一模)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缺的不是聪明人,恰恰是“笨人”。
(1)“聪明”和“笨”从本意上来说是智力水平的差异
(2)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想,“投机取巧”、“精明”、“圆滑世故”好像也都有聪明的影子,那么“笨”位于“聪明”的相对处,好像不总是坏的
(3)【置眼时代的定义】随着当代科技和网络不断发达,我们不难发现社会总体知识水平在变高。从以前的大学生是凤毛麟角,到现在研究生都比较难找到工作,所以对于当代来说确实不缺少智力水平高的人
(4)那么怎么评价聪明与否或许就是引导分论的展开:《我在故宫修文物》“工匠精神“
2、(2020宝山一模)
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的立场,不如选择沉默。
1、 沉默的本意是不通过语言进行表达
2、 妥协、忍让、一味地迎合他人,警惕错位的发生
3、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生存发展的隐喻
4、 言语与思想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