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者”的理论体系--《系统论》(原创)简介1
《系统论》是建立在客观领域中的一套理论体系,其精髓简单介绍如下。
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需要的资源总和,系统资源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空间、专业技术等。在客观领域中,系统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在其生命周期内,系统会以时间为顺序呈现出各种结果,每一个结果,就是我们能看到的现象。而这些结果都遵循客观规律方程:目标(结果)={条件}-{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在系统中,满足了这个结果对应的客观条件,且规避了客观的影响因素,那么该结果就在系统这个舞台上被呈现出来。有时是呈现一个结果,如目标。有时是多个结果同时呈现,在多个结果同时出现的情况下,目标自然是我们追求的,喜欢的。但往往另外一些结果是我们不喜欢的,我们把这些和目标伴生的、不想要的结果统称为立场。另外,系统还分为连续运行的系统和不连续运行的系统,比如人、某些需要连续运行的整套设备等就是一个连续运行的系统,对于连续运行的系统来说,其能够连续运行的灵魂是物料平衡,比如人的氧气平衡,在任何时刻,吸入的氧和身体消耗的氧气必须相等,否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氧气少了会憋死,多了会氧中毒。本文主要研究难度更高的、实用性更强的连续运行的系统。
系统即是咱们常说的全局,系统是建立在单一目标基础上的资源总和,而全局往往有多个目标,因此全局包含系统,全局与局部是一个相对概念,全局决定局部,关键局部影响全局。搞清楚这些关系和规律对我们的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比如我们经常说要有大局观,其本质就是先看清楚全局的目标,再以该目标为参照物来指引局部的方向,避免局部方向走错,做无用功,如此就能够一次把事情做成,拿到最终的目标。作者的座右铭“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就是对全局与局部、系统的运行规律最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