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磕只会害了你
说起聊城,大部分人的第一想法是,“没听说过”。
那说起聊城的地标建筑,你大概只好去百度上搜。
无论哪个榜单,你都会看到两个建筑:“光岳楼”和“水城之眼 摩天轮”。

光岳楼,始建于1374年,坐落在聊城的古城中央,被东昌湖环绕,是中国十大名楼之一。光岳楼为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来源:百度百科)
光岳楼是无数聊城人的记忆。人们会经常记起十年前,它清澈庄严的样子,那时,它周围还只有一些卖东昌葫芦的小摊和闲逛的居民,然后就是来往的汽车。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里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严重影响了游客的参观。后来政府下令古城内禁止通车,以后人们想要看光岳楼,只能骑车子或步行走500m,才能近距离触碰这一宏伟的景色。尽管经过几次翻修,光岳楼仍保留着古朴的韵味,永远守护着它所热爱的东昌古城。尽管如今,它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已经被无数“网红小吃摊”占领,每逢节日,还要被迫当吵闹俗气的“灯光秀”的背景板。然而它就在那里,百年未变。


聊城“水城之眼”摩天轮位于聊城南部新城行政商务中心,位于国家级风景区——东昌湖南岸,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13层,共14层,项目设备总高130米,是亚洲三大摩天轮之一,也是全球首座建筑与摩天轮相结合的城市地标。
翻阅世界最高十大摩天轮,你会看到“水城之眼”就立在众多摩天轮当中,黯然无光。与它同一量级的摩天轮是“伦敦眼”和“天津之眼”,都是坐落在如此有名的大城市。而这样一个如此大的摩天轮,却只能在聊城这一个地方孤芳自赏。纵使每天晚上都会放出亮丽的光彩,乘坐它的人每天仍寥寥无几。
2015年6月10日是水城之眼开放运营的日子。在它开工之前,任何人都没想到这里可以建一个如此巨大的摩天轮。我就记得,在它建造,每当我一次次穿过南关街的大桥,看到巨大的圆形框架,都会感到骄傲和震撼。一天,我们惊奇地看到摩天轮最上面挂上了一个轿厢,然后没过几天,圆形框架就被蓝色的轿厢填满了。那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乘坐了一圈,20多分钟,将古城尽揽眼底,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感到水城之美。几天后的夜晚,我们又乘坐了一遍,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是更加美丽的夜景。湖光倒映着镶嵌在古城边缘上的黄色的灯光,别有一番雅致。
后来,水城之眼出事了,一天大风天,摩天轮附近的居民惊奇地看到一个轿厢正在风中快速旋转。有人把这个景象拍了下来,做成视频发到了网上,获得了百万次浏览。尽管事后摩天轮官方不断解释,那是他们在做压力测试,当天并未运营。可一切已无济于事。“不安全”,“不稳固”等词汇已经深深地刻印在了水城之眼之上,刻印在了聊城人的心里。
随着事情过去,摩天轮渐渐被冷落了。乘坐它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渐渐习惯了每天晚上工作的时候看着一个庞然巨物在空中发着彩虹色的光,加剧着聊城的光污染。经常会有灯管坏掉,还让我在内的很多强迫症不爽。现在大家对摩天轮的印象成了:“到摩天轮了,可以拐弯了”。然而我的印象就是,摩天轮西边的左转红绿灯,红灯时长达到200s,经常害我迟到。还有弟弟又一次带着他的朋友去摩天轮下面玩了。现在“水城之眼”已经成为了一个路标,而不是地标。
无论如何,不管有没有出事,这都是很正常的,日日夜夜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探索的新鲜感早已消失殆尽。人之常情罢了。

一天,摩天轮给光岳楼写了情书。
我是新潮,你是古朴。
我是圆滑,你是方正。
我是斑斓,你是温和。
我是眺望,你是远方。
我与你是隔河相望,
是时空碰撞,
在这片土地上,
尽管我们有着相似的命运,
仍坚持散发着自己的光。
那天我坐校车回家,路过湖滨,碰巧车中一些学生正在谈一些奇怪的CP,比如“林黛玉和伏地魔”,“葛优和郭德纲”等等。我想插一句嘴,看到了摩天轮在左,光岳楼在右,一个放射着鲜艳的彩色,另一个散发着暗淡的黄光。我脱口而出:
“摩天轮×光岳楼”
周围人表示震惊,纷纷表示“这也太硬了”“什么都磕只会害了你”
我不以为然。后来我一直在想这件事。为什么两个建筑可以如此地“浪漫”?
一个是千年古董,一个是未满十岁的新星。一个是方方正正的古楼房,一个是圆圆滚滚的摩天轮。一个晚上放射着耀眼的彩色,一个晚上散发着温和的黄光。一个能俯瞰古城的景色,一个能眺望东昌府的历史。摩天轮拥有者130多米的身高,让只有33米高的光岳楼不禁收起自傲的脸庞。隔着宽宽的“护城河”——东昌湖,他们活像牛郎和织女,每逢节假日,才能让一波又一波的游人跨越南关桥来传递它们彼此间的思念。我想,每当一名游客透过摩天轮的轿厢看到脚下的光岳楼时,摩天轮也会跟着游人快乐。
我写出了上面的诗,发到空间里,大家纷纷点赞称好,“好湿好湿”——看得出如果真心要搞CP,看起来离谱的组合也能搞得十分浪漫。
可能是第一篇正经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