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词苑 | “平替”热潮的到来
◎王冬雪
近日,《消费日报》公布了2021年消费领域五大热词,“平替”和“攒钱”“国潮”“理性”“断舍离”共同入选。
“平替”是“平价替代”的简称,指选择购买货真价实的平价商品,去替代昂贵的、徒有其名的奢侈品。例如:
(1)在抖音平台,一些以“学生党、贫民窟女孩,大牌平替”为标签的美容仪推荐视频播放量和点赞量均已过万。(《北京商报》2021年10月11日)
部分互联网平台上,崇尚“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言论甚嚣尘上,大肆渲染“唯有追求大牌、名牌,才能带来幸福感”的错误观点。不少消费者信以为真,物欲不断膨胀,深陷“消费主义”的泥沼。殊不知,所谓“大牌高人一等”的价值观,都是资本利用互联网营销手段而布下的“消费陷阱”。
如今,消费者们日渐脱离资本的裹挟,愈发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而品牌倒逐渐被淡化了,因此,“平替”开始映入人们的眼帘。“平替”和大牌的使用效果类似,但价格往往只有大牌的一半,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获得同等体验,性价比极高。于是,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平替”热潮。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平替”“刚需”这些网络新词的诞生,说明人们的消费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一味推崇“高奢”品牌,到热衷寻找“平替”,消费行为的转变也反映了消费观念的进步。过去,人们受虚荣、炫耀、攀比心理的影响,追求名牌带来的自我满足,盲目消费,冲动消费。更有甚者,有些消费者不惜借贷购买大牌,陷入“精致穷”的怪圈。现在,更多年轻人回归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以俭代奢,适度消费,将商品品质作为购买的首要因素。
“平替”热潮逐渐席卷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平替”一词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泛化。其一,“平替”的应用领域拓展,已从消费领域扩展到娱乐领域、体育领域、医学领域等等。例如:
(2)特殊时期,在宿舍里找到外出娱乐活动的“平替”,既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又是对社会的安全负责。(《中国青年报》2021年6月12日)
(3)虽然后来引进了哲科和邓弗里斯作为替代者,但能否发挥“平替”的作用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中国青年报》2021年8月20日)
(4)打造人体器官“平替”,功能兼容仍是难题。(《科技日报》2021年1月28日)
其二,“平替”的句法功能扩大。起初,“平替”语义不自足,多和其他名词组合成短语,如“保时捷平替”“护肤品平替”“零食平替”。现在,“平替”可在句中独立使用,还可衍生出一些与之相关的语言形式。例如:
(5)本土品牌的高端化是趋势,从“平替”到“高赞”,这个趋势如果被我们抓住,就是我们跨越发展的机会。(《经济参考报》2021年8月28日)
例(5)中的“高赞”并不是一个固定词语,而是说话人在“平替”的语义基础上,临时创造出了一个和它意义相对的语言形式。
“平替”并非仅靠低价吸引消费者,而是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消费需求带来的现象,这也是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结果。另外,消费者需明辨“平替”和假冒伪劣商品之间的区别,谨防商家打着“平替”的噱头出售伪劣产品。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6期《时尚词苑》栏目。)

电子刊
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53204211订购。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注意:电子刊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跳转邮政微商城订阅

订阅2022年全年电子刊

咬文嚼字公众号

咬文嚼字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