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老字号张恒春仁厚待员工
在扬州,有一位百岁老人秦金美,今年已有107岁,儿孙满堂,五代同享。有人问起老人长寿的秘诀,她说道“实在做人,仁厚待人”。这便是百岁老人朴实智慧的生活态度。做人和做企业是一样的,简单的智慧,长久的坚持。人人都想成就一家百年企业,却是难上加难,少之又少。
《大学》中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对于张恒春来说,“人”是员工、顾客、合作伙伴等方方面面有缘人,是张恒春的根;“土”,是药号的医药技艺、特色成药,是张恒春的本。张恒春历代掌门深知,要行善天下,非一人可为, 感召有识之士、志同道合之人,仁厚待之,共同为之。
在当时,张恒春对员工的福利可谓是非常“优厚”,管事、经理、帐房、头柜、二柜、厨房、勤杂,药号工种繁多,根据工种不同,工作的难易程度、工龄,张恒春细致的制定出不同的月薪标准,每月固定发放。它的早期情形,由于年代久远,帐册散失,无法查考。民国以后的工资情况是这样:民国十一年(1922年)最高工资是十五元,最低工资二元。一般员工七元。民国十七年(1928年)曾作过一次调整,最高工资是二十四元,最低工资三元,一般员工是十到十二元。抗战以后(1939年)又作了一次调整,最高工资四十五元,最低工资十元,一般员工是二十元左右。

除了正常的工资月薪,张恒春药号还有种类繁多的变相工资,如分红、升工、月规、年规、酒钱、婚丧补贴等。实物福利更是五花八门,如伙食、年节加菜、看病吃药、端午豆糕、中秋月饼、夏天发扇子吃西瓜、秋天吃螃蟹、过年喝财神酒等。当时芜湖商界以张恒春为荣,谁家的孩子能在张恒春做员工、学徒,就可以在学习到过硬的医药本领,还可以享受到优厚的福利,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据老人们回忆,张恒春的员工放假回乡时,药号都要让他们带一些时令药回乡分发给亲朋乡邻,乡邻们十分感激,员工倍感在张恒春工作是值得骄傲的。
张恒春对员工的仁厚,是细微末节的好,日常随手可及的好,一切都是淡淡的,不刻意而为,却备暖人心,有着柔软厚实却又绵长的劲儿。让自己的员工们,水当当、乐呵呵的生活着,有滋有味的延续着药号的技艺。
张恒春的伙计、掌柜多从学徒提拔而来,店内实行“优胜劣汰“,优秀的学徒可以升为伙计、掌柜或者坐堂医生,不称职的则予以淘汰。在张恒春,能从社会和经济地位比较低的学徒慢慢的发展成为伙计、掌柜、医生,社会地位和经济都能有较大幅度提升,勇敢的打破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固化。曾担任管事的王东海、陈书庭、葛智扬、王善之,都是从学徒中走出来的佼佼者。
世间事物繁杂而千变万化,其实大道从来只有一个,以“仁”立业,方是根本。仁厚待员工,辅以良好的晋升机制和积极培养,张恒春人才辈出,唇齿相依,尽心竭力。百年恒春,厚德载物,同为张恒春国药人,家人,伙伴,怀着同样的理想,奋斗与拼搏,凝聚智慧与技艺, 一同将中华国医药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