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试卷答案

2023-04-27 23:36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象与意境。

2.品读诗歌,感受诗人杜甫深沉的苦痛与愁思。

3.背诵并默写本诗。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象与意境,体悟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悲国之秋即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设计目的:通过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可以在教学时间上更科学地安排,教学方法上更恰当地选择,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具体、深入,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丰满,而对于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则可以适当精简,还可对教学难点深入探究,得以讲清讲透,最大程度地实现课堂效果最优化。

教学方法:

1.吟诵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声情并茂的吟诵,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体悟作者情感。

2.讲析法和点拨法。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补充诗人杜甫生平的有关重要的信息以及引用一些相关诗词进行点拨感悟。

3.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对话讨论,合作探究,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感受作品的意境与情感。

设计目的: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作品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过程如下:

一、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

通过《庆余年》中截取的关于范闲写《登高》的视频片段,引出问题:为什么范闲作诗《登高》后,众人在赞叹之余又觉不可思议,有部分人觉得这诗肯定是范闲抄袭的?

设计目的:热门电视剧片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为后面诗人身份背景的介绍做铺垫。

二、诵读诗歌  品读诗情

(1)初读诗歌,朗读吟诵,感知韵律美。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句意,体会律诗的节奏、押韵的顺畅之美,感受字词中的情感。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自由诵读、个人展示读、老师领读、教师与同学串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设计目的: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诵读,熟悉诗歌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品读诗歌一二两联,感受意境美感情美。        

国学大师·王国维读完此诗后的感受:《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