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泽直树
半泽直树这部剧是以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的日本社会为背景创作的。主人公半泽直树经历过儿时父亲因为融资失败而自杀的事件后深受打击,决定今日害死自己父亲的银行并试图改变它。整部剧半泽直树的过关斩将看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大呼过瘾。在剧情之外,一个比较特殊的事件使我比较感兴趣。那就是开启了整个剧情走势的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它使得日本开始了长期的经济低迷,使得剧中产业中央银行因有大笔不良债权而与东京第一银行合并为东京中央银行。也因此产生了旧东京第一与旧产业中央的派系之争。派系之争也是本剧的一大亮点,使得半泽直树的复仇之路更加错综复杂。

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各个经济学派也是众说纷纭。有认为广场协议是主要原因,1985年,当时的世界五大经济强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改协定宣称政府有义务干涉外汇市场,从而使得美元汇率下调,日元升值。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市场上利率下降,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经济泡沫产生。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泡沫的产生与日元升值关系不大,只与利率政策有关,因为低利率产生了过量投资,而市场的真实需求没有跟上,从而使得泡沫产生。
政府需要干预经济运转是凯恩斯学派的核心,他们认为经济不仅需要市场无形的手操控,也需要政府有形的手进行监管,使得经济避免发生过热从而走向经济萧条。但是从日本的泡沫经济事件里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将原因付诸于汇率变化,还是利率下调,都是政府干预的结果,从而导致的经济泡沫,这些似乎与凯恩斯主义崇尚的政府干涉有所相悖。所以我将用崇尚自由市场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重新解释日本经济泡沫的成因。
奥地利学派认为对经济的干涉才是经济泡沫的真正成因,著名的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在他的著作《美国大萧条》中用商业周期理论重新解释了上世纪美国最大的经济萧条的真正成因,详实的数据和缜密的逻辑使得更多的经济学家对这个解释更加认可。经济萧条与经济波动不同,经济波动是正常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家需要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实现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但是这种预测往往是不确定的,当预测失败,就会产生经济波动,这样的波动在各个领域内不断的发生着。但是萧条却不一样,它是在市场中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预测失败的结果,市场中发生了一连串普遍的商业失误。日本在萧条期间,接连发生了股市泡沫破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作为投资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商业影响不断的向外扩散,逐渐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那么是何原因造成了企业家们的普遍失误,造成投资过剩,产生大量供给使得泡沫愈来愈大?奥派认为,过量的货币供给是产生这个结果的重要原因。在正常的自由市场中,消费,投资,储蓄的比例是按照人们的时间偏好决定的。时间偏好就是人们对现在的满意程度于对未来的满意程度的比值。人们越不喜欢现在,那么他们就更倾向于投资和储蓄,时间偏好就更低,反应在利率上则是低纯利率。纯利率由社会中所有人的时间偏好决定。纯利润越高,表明人们时间偏好就越高,人们越倾向于消费而不是投资。市场最后的利率是由纯利率加上或者减去企业风险和购买力成分得出的。购买力即为法币购买力。这个利率便是我们熟知的变动的“利润率”。它由信贷市场的利率得以体现。当银行印制新的货币,并把它投向商业市场,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新的货币进入了信贷市场并降低了信贷利率。这就好像为了投资而使得储蓄的资金增加了,它给了企业家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人们更期待未来的货物,所以他们选择了储蓄,使得信贷市场资金增加从而降低了利率。这是的企业家们开始对更加长期的生产过程进行投资,特别是远离消费者的生产领域。企业家拿着新的资金,太高了资本价格和其他生产者的商品价格,所以我们能经常看到的是,在一个充满泡沫的市场里,最先,也是最大的进行价格增加的,往往是作为投资领域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大宗商品等。但是这是有错误的信号导致的结果,人们并不像企业家所预想的那样,对未来的货物有着更大的追求,以至于当资产开始进行生产落地的时候,消费者并不对过量的供给买单,从而使得企业盈利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还不上银行的贷款,从而使得银行出现大量坏账,美国大萧条期间的银行倒闭,《半泽直树》中产业中央银行于东京中央银行因为不良债权而被迫进行合并,都体现了这种因为超量货币供给带来的严重后果。

借贷机构考虑到要生产出消费品行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加上他们发现自己的开销在上升,而他们的资金却发生短缺,于是就再次求助于银行。如果银行进一步扩张信贷,他们就可以拯救借款人。但是当信贷扩张停止时,繁荣也随之中止。如果繁荣持续的时间越长,错误的投资带来的浪费也就越多,那么必要的萧条进行调整的时间也就越长,萧条的程度,也就越剧烈。
从奥派视角来看,这种经济的萧条是一个“复苏”的过程,因为人为的改变了信贷利率造成的错误投资被纠正。当然这个过程是十分痛苦的,但是十分有必要,否则这个灾难会持续延续下去,甚至有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危机。因为美联储的通胀主义政策的影响,1929年11月24日,萧条由美股的崩盘开始了。而随后胡佛总统继续沿用了货币宽松政策去应对萧条,他让美联储插手扩张信贷,并对陷入困境的金融局势进行扶持。在股市崩盘后的一周内,美联储向美国的银行追加了大约3亿美元的准备金,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胡佛进行了大量公共建设和失业救济的计划,并向市场投入的大量资金。这些货币宽松政策表面上稳定了工资率,失业率,股市,但是却在1931年迎来了更大的经济危机和萧条。这一年,欧洲发生了十分剧烈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在美国,生产极速下跌,失业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至百分之16,工业生产指数在1929年为110,在31年跌至了75。为了缓解经济萧条的影响,日本政府开启了史诗级的0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量化宽松政策,它使得许多本应被清算的企业活了下来,从银行中得到了低利率的贷款保命,慢慢演化成了僵尸企业,这些公司无法偿还自身债务,自身产生的现金流只够支付银行利息。有日本学者认为,这样的僵尸企业的存在是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后长时间低迷的主要原因。
奥地利学派从一个先验事实——人有时间偏好,出发,搭建起了从微观经济至宏观经济的桥梁,用微观经济原理解释宏观现象,是我认为非常优美的理论。它不像凯恩斯学派那样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割裂,从而造成一种只能用宏观理论解释宏观,微观理论解释微观的奇怪观点。有趣的时,他们借助物理学对宏微观的分割来分割经济学,却忘了,物理论的微观理论,是能解释宏观现象的。
参考文献:
美国大萧条,罗斯巴德
维基词条,日本经济泡沫,广场协定,僵尸企业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原因:“僵尸企业”已超25%,http://www.xcf.cn/article/12ff1655755011e9bf6f7cd30ac30fda.html
- THE END -
🍁
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落地的机会
去吧大师球是以各类影视作品为素材进行活动的社群,社群主要活动为开脑洞形式,为个人知识落地进行服务。我们的建立初衷是完美衔接知识落地前的落差,用开脑洞的方式,从影视作品入手,链接现有的我们学过的知识点。
想了解以前的活动内容:

我们的相关账号:
● b 站:-去吧大师球-,不定期放出高排名脑洞文章的可视化视频及训练场精剪视频
● 豆 瓣:去吧大师球,定期放出优秀脑洞文章,及需要投票的成员脑洞文章
● 微 博:去吧大师球官方微博,定期推送各类通知
● 公众号:这里是去吧大师球,每三个月会放出成员的脑洞文章,他们的排名由你来决定!每周末放出优秀脑洞文稿和可视化视频
排版&编辑/ 楽々ちゃん
(本稿最大限度保留作者的原始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