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航空兵舰载机介绍-单翼时代
三菱九六式舰上战斗机
九六舰战是由三菱公司设计技师堀越二郎所设计的全金属单座下单翼战斗机。1936年开始服役。其不但是当时世界上性能一流的单翼战机,而且也是世界海军中服役的第一种航母舰载单翼战斗机,采用了降低空气阻力的薄型机翼、沉头铆钉、流线型整流罩等许多新设计,也为日后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机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1937年8月22日,4架九六舰战与18架中国战机交战,30分钟内击落中国战机9架;12月2日6架九六舰战与30架中国战机交战,击落13架;12月9日樫村宽一三空曹的九六舰战在空战中与其他战机相撞,失去三分之一的左边机翼,仍操纵受损的九六舰战返回机场着陆,毫发无伤;日后的超级王牌岩本彻三在中国战场上也驾驶了九六舰战,1938年9月返回日本之前已拥有14个击落战果。直至中国空军积极引入新型战机并使用有效战术对抗九六舰战,才逐渐被零式舰战淘汰,并于1940年停产。九六式舰战的总产量接近1000架。

尺寸:全长7.56米,翼展11米,高3.2米
主翼面积:17.8平方米
动力装置:中岛785马力寿式41型空冷星型发动机1台
最高速度:435公里/时(235节)
续航距离:1200公里
实用升限:9830米
空重/全重:1216千克/1671千克
武器:7.7毫米固定机枪2挺,30千克炸弹2枚
乘员:1人
中岛九七式舰上攻击机
中岛九七式舰攻机翼可以折叠,采用了开缝式襟翼、三叶恒速可变距螺旋桨等新技术,同时也是第一种拥有全封闭座舱的舰攻机。该机可挂载威力十足的九一式航空鱼雷执行反舰任务,也可挂载从250千克到60千克的各种炸弹执行轰炸任务,拥有较高的战术选择余地。从珍珠港到珊瑚海、从中途岛到南太平洋,它都是旧日本海军的对舰攻击主力。1943年后预定由更先进的中岛天山舰攻取代,但由于后者产量不足,直到机动舰队覆亡之时,日本航母上仍然混编着九七式与天山两种舰攻机。该机总产量约1250架。

尺寸:全长10.3米,翼展15.52米,高3.7米
主翼面积:37.7平方米
动力装置:中岛荣式11型970马力发动机1台
最高速度:378公里/时(204节)
续航距离:1992公里
实用升限:7640米
空重/全重:2279千克/3800千克
武器:鱼雷1枚或800千克炸弹1枚或250千克炸弹3枚或60千克炸弹6枚,7.7毫米机枪1挺(后座转动)
乘员:3人
爱知九九式舰上爆击机
九九式舰爆也采用了沉头铆钉、恒速螺旋桨等新技术,结构坚固,俯冲稳定性较强,机动性也不错,紧急情况下可作为战斗机使用。少量九九式舰爆11型参加了侵华战事,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成为军舰杀手,1942换装金星54型发动机后,九九式舰爆22型性能进一步提升,但在美军的庞大机群、防空火力网面前生存概率却越来越小。该机总产量1515架。日本海军打算从1943年起用彗星舰爆取代其位置,但同样因为产量所限,直到机动舰队覆亡之时,日本航母上仍然混编着九九式与彗星两种舰爆机。

尺寸:全长10.19米,翼展14.36米,高3.35米
主翼面积:34.97平方米
动力装置:三菱金星54型1300马力发动机1台
最高速度:428公里/时(232节)
续航距离:1050公里
实用升限:10500米
空重/全重:2618千克/3800千克
武器:250千克炸弹1枚或60千克炸弹2枚,7.7毫米机枪3挺(两挺机首固定,另一挺后座转动)
乘员:2人
三菱零式舰上战斗机
由堀越二郎领导设计的三菱零式舰战可谓旧日本海军最出名的战斗机了。1零式舰战11型于1940年7月开始服役,由于九六式舰战在中国战场不断损失,日本海军立即将零式派遣至中国,在9月13日璧山空战中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零战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号。增加了舰载设备,机翼可折叠的21型,至1944年5月生产2821架。采用荣式21型发动机的32型,生产343架,在其基础上增设机翼油箱得到的22型生产了560架,还有一种改型机是日本海军交由中岛公司在零战11型基础上加装水上浮筒等设备得到的二式水战,共生产327架。1943年初至1944年初三菱公司相继推出零战52、52甲、52乙,该系列生产总数达3207架,主要提升了俯冲速度、增加了防护设备、增强了火力。零式战机各型产量合计10425架。
零式战机机动性高、火力凶猛,续航航程更是远得超乎对手想象,在太平洋战争之初所取得的大量辉煌战绩。美军直至F6F地狱猫战机出现后才在大部分性能指标上压过零战,而之后的F4U海盗、P51野马更是让零战望尘莫及。以至于零战在战争末期大量沦为自杀特攻用飞机。

尺寸:全长9.12米,翼展11米,高3.51米
主翼面积:21.3平方米
动力装置:中岛荣式21型1130马力发动机1台
最高速度:565公里/时(288节)
续航距离:2560公里
实用升限:11740米
空重/全重:1876千克/2733千克
武器:7.7毫米机枪2挺(机首),20毫米机炮2门(机翼内),可携带60千克或30千克炸弹2枚
乘员:1人
空技厂彗星舰上爆击机
1940年横须贺海军航空厂改名为航空技术厂,由设计技师山名正夫率领团队于当年12月制造出了彗星舰上爆击机的首架原型机,采用仿制DB601的热田21型水冷发动机,机首呈圆锥形并有硕大的散热器进气口,整机呈流线型,十分美观,全面采用电力驱动,配有复杂的复合式襟翼系统、内置弹仓、机翼整体油箱等等,不过为了减轻重量,照旧没有安装防护设备。1943年6月,彗星11型以及对发动机稍作改动得到的彗星12型开始进行量产,当年底又更换为三菱金星62型空冷星型发动机,改造成为彗星33型,彗星总产量为2033架。这款面板属性优异的战机,在马里亚纳海战时日军大型航母上搭载了80架左右。结果大家都是知道了-喜闻乐见的马里亚纳猎火鸡。惨败之后这些彗星大量沦为自杀特攻机。

尺寸:全长10.22米,翼展11.5米,高3.74米
主翼面积:23.6平方米
动力装置:热田32型1400马力发动机1台
最高速度:580公里/时(295节)
续航距离:2389公里
实用升限:10720米
空重/全重:2635千克/3835千克
武器:500千克炸弹1枚或250千克炸弹1枚(弹仓内),60千克或30千克炸弹2枚(机翼挂载),7.7毫米机枪3挺(两挺机首固定,另一挺后座转动)
乘员:2人
三菱烈风舰上战斗机
烈风式战斗机是日本三菱公司研制出来打算用来代替零战的新型海军战斗机,依然是由零战的设计师堀越二郎主持设计。一般认为烈风能够与美军F6F地狱猫战机匹敌,但在仍不敌F8F熊猫战机。1944年12月7日三菱名古屋工厂被东海大地震破坏,数日之后又被美军炸了个底朝天,大批学徒被炸死,使得烈风的量产直到战争结束都没能开始,仅有8架原型机完成生产。

尺寸:全长10.9米,翼展14米,高4.23米
主翼面积:30.86平方米
动力装置:三菱Ha-43-11型2200马力发动机1台
最高速度:624公里/时(339节)
续航距离:2315公里
实用升限:10900米
空重/全重:3267千克/4719千克
武器:20毫米机炮4门,60千克或30千克炸弹2枚
乘员:1人
中岛彩云舰上侦察机
太平洋战争打响时,日本海军只在水上飞机母舰、军舰加装的弹射器上搭载水上侦察机,航母甲板上却没有滑行起飞的专用侦察机。机动舰队主要以九七式舰攻兼做侦察机,该机续航距离尚可但飞行速度却很不理想。日本海军将十三试舰爆改装为高速侦察机的同时,向中岛公司要求研制十七试舰上侦察机,1943年5月首架原型机试飞,这便是最初的彩云。1944年2月进入量产。彩云舰侦名不副实,从未搭载上航母甲板投入作战,且由于马里亚纳海战以后美军舰队已逼近日本近海,彩云开始执行从陆上基地起飞、利用其高航速实施侦察的任务。传闻,曾有一架彩云利用高速甩开F6F地狱猫战机的拦截并发出电报:“我机身后已无格鲁曼!”。彩云舰侦察总产量463架。

尺寸:全长11.15米,翼展12.5米,高3.96米
主翼面积:25.5平方米
动力装置:中岛誉式21型1990马力发动机1台
最高速度:609公里/时(329节)
续航距离:5300公里(带副油箱)
实用升限:10740米
空重/全重:2875千克/4500千克
武器:7.92毫米机枪1挺
乘员:3人
中岛天山舰上攻击机
用以替代九七式舰攻新一代舰上攻击机的,天山舰攻机身修长洗练,首次采用四叶螺旋桨以及层流机翼,其性能可列入世界一流舰攻行列。天山满载着日本海军上下的热切期待,刚出工厂便飞往第一机动舰队的航母甲板上降落,却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由菜鸟飞行员们驾驶着飞蛾扑火,几近全灭,其后也只能转战于陆上基地,大量充作自杀特攻机。天山总产量1268架。


尺寸:全长10.86米,翼展14.89米,高3.8米
主翼面积:37.2平方米
动力装置:三菱火星25型1850马力发动机1台
最高速度:482公里/时(260节)
续航距离:1750公里
实用升限:9040米
空重/全重:3010千克/5200千克
武器:鱼雷1枚或800千克炸弹1枚或250千克炸弹3枚,7.7毫米机枪2挺(转动)
乘员:3人
爱知流星舰上攻击机
1941年中岛天山舰攻研制的同时,日本海军要求研发了九九式舰爆的爱知公司提出研发一种兼顾舰攻与舰爆功能,既可实施鱼雷攻击也可实施俯冲轰炸的战机。爱知公司尾崎纪男技师的团队采用日本战机中绝无仅有的倒海鸥式中单翼机型以及内置弹仓等技术设计出了流星舰上攻击机。
1944年4月流星开始量产。流星舰攻以倒海鸥式机翼和辅助襟翼系统保证机动性和起降性能,流线外形和大功率发动机又使其速度接近零战的水平,这还是第一种在重要部位安装钢板防护的日本舰载机。更重要的是流星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机身零件数还比较少,适合大量生产。但是流星出现的实在太晚,至战争结束总产量只有区区114架,仅在信浓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有过一次起降记录,在陆上机场的起飞作战的次数也不多。

尺寸:全长11.49米,翼展14.4米,高4.07米
主翼面积:35.4平方米
动力装置:中岛誉式12型1825马力发动机1台
最高速度:543公里/时(293节)
续航距离:3037公里(轰炸任务)/2980公里(雷击任务)
实用升限:8950米
空重/全重:3614千克/5700千克
武器:鱼雷1枚或800千克炸弹1枚或250千克炸弹1枚,20毫米固定机炮2门,13毫米机枪1挺(转动)
乘员: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