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举成名天下知:古时中举,相当于今时考中什么了?

2021-05-17 12:50 作者:红叶奇说  | 我要投稿

范进多年来屡试不第,也正因为如此,他经常受到胡屠夫还有邻里的嘲笑、侮辱,他在那没有阳光的日子里忍气吞声。

没有钱赶考,去向岳父胡屠夫借钱时,还被啐了一口痰在脸上,邻里之间也不甚友好,他们还时常会嘲笑他的落魄。

在范进中举之后,那些嘲笑他的人开始各种奉承、逢迎,说他是文曲星下凡,胡屠夫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这种前倨后恭的待遇,深刻的诠释了权力、财富所带来的好处,虽然范进才刚刚中举,这些人已经感受到了范进未来的前程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古代中举人了,就是有功名的人了,可以称之为举人老爷,如果朝廷有了空缺,也是可以外放为官的,摊上官司了到了衙门,是可以不用下跪的。过去打官司去衙门,有功名的不用下跪,就算是被告都可以不用下跪。

看过《孔乙己》的小伙伴一定知道有一个举人老爷,孔乙己去举人老爷家里偷书,被举人老爷打断了腿。

举人老爷为何敢打断孔乙己的腿,一是孔乙己自己犯了偷盗罪,二是举人老爷在当地是有地位的。

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中举等于拿到了官场的入场券,享有了更多的特权。

举人最初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

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考举人有多难

满清200多年时间,一共只有15万被录取的举人,平均每年600多个。

要知道,这600多个是全国,如果分到30多个省,每个省只有30个。

分配到每个县市,只有1个甚至还不到1个。

这是什么概念?

绝对比今天考博士难100倍,今天中国每年有5到6万博士毕业。

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但其中也不乏举人。

这么看举人和考公务员有点像,但是仔细一想又不是那么回事,公务员刚考上就是干活的。类似于古代的捕快,文书之类的,要当官那还两说呢!

可是这几年对于硕士生,博士生的选调考试,可以让分别享受副科,副处的待遇。以中举以后可以当的官相比,硕士生级别好像还有点不够。因为副科差不多是武松那样都头的级别,不需要功名的。而博士选调生有很大概率可以定岗副处,这就是中举以后最接近现代考试的地位。

综上所述,中举相当于博士生考上选调生。

一举成名天下知:古时中举,相当于今时考中什么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